原标题:四川自贸区获批 助力成都建设中西部金融中心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川等7省市设立自贸试验区。四川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表示,自贸试验区将主要设在成都。
那么,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为成都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带来哪些机遇?成都应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呢?昨日,长期从事金融发展研究的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阮青松教授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经验看,四川自贸区获批将使得成都面临两大机遇:金融机构将获得快速发展机会、非金融实体经济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这将助力成都建成中西部最重要金融中心,而成都目前已具备相关基础、条件和优势。
机遇
非金融实体经济将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四川自贸区获批,成都的金融改革创新将面临两大机遇:金融机构将获得快速发展以及非金融实体经济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自贸区的设立将促进金融创新,并带来较好的外界制度环境。”谈到自贸区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时,阮青松教授表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已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分账核算系统和自由贸易账户,“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基本的制度框架体系”。截至2016年5月底,共有786家持牌金融机构和约7300多家各类金融服务企业入驻上海自贸区。金融业对自贸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2015年浦东新区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55.89亿元,同比增长24.9%。
阮青松认为,四川自贸区获批,成都的金融改革创新将面临两大机遇:金融机构将获得快速发展、非金融实体经济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在非金融实体经济获得更好服务上,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他表示,一是成都可以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支付结算系统、企业资金管理和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金融机构集聚等方面进行创新;二是成都将在自由贸易账户开立及其相关的业务,包括扩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落实外汇管理改革以及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获得机遇;三是跨境企业的跨境并购融资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的创新机遇。
他同时表示,这也将为金融机构发展带来机遇,“金融机构可以设计一些新产品,开展一些新业务,利用更加流畅的境内境外资金融通的渠道,降低金融机构本身的成本。”
优势
成都基础好、人才优、综合成本低
“现在有些跨国的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地把金融的后台支持部门、大数据应用等相关部门转移到了成都。”
阮青松表示,四川自贸区的获批将助力成都建成中西部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而成都目前已具备相关基础、条件和优势。
“此前,我们与成都市商务委一起对成都的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多项指标都是中西部第一。”截至今年6月,成都全市辖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4万亿元,存款增量居中西部第一;全市辖内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4万亿元,贷款增量居第中西部第一;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63.7%,在全国位居第四、中西部第一。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800余家,“还规划了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的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他表示,这些形成了良好的金融创新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也将为自贸区的建设进行良好的服务。
“成都还具备人才优势。”他说,“成都各类专业人才总量在全国排第四位,西部第一,专业高校如西南财经大学、综合性大学如四川大学培养的金融人才,在全国很有影响力。”
“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成都还具有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现在有些跨国的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地把金融的后台支持部门、大数据应用等相关部门转移到了成都。”阮青松说。
未来
成都将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结算中心
成都将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重点,不断扩大传统离岸金融业务规模,鼓励开展新型贸易、资金结算以及跨境投融资等离岸金融业。
在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中,成都也大力推进了金融领域改革。当前,成都正以“中国金融第四极”总体定位为战略指引,紧扣做优做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三大任务,重点打造“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竞争力。
在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结算中心方面,成都将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重点,不断扩大传统离岸金融业务规模,鼓励开展新型贸易、资金结算以及跨境投融资等离岸金融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结算、金融租赁、离岸贸易结算中心等新型金融业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通全球资金进出渠道,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试点,积极争取成都境内中资企业外债结汇使用、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通过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进行离岸人民币投资等试点。
阮青松认为,成都可以对接一些总部设在北京、上海的国际金融机构,利用成都良好的金融环境,把需要较低金融成本的链条主动承接转移到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
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