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高翔
成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洲首个“美食之都”,川菜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作为1700万人口的食品消费大市,食品安全成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列入了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重要内涵。
在成都,一棵白菜从生长之初的土壤环境、到成长过程的肥料使用,从田间经过流通环节,最后到市民的餐桌上,每一个细节都在信息化监管的范围内。
“舌尖上的安全”是确保成都味道扬名世界的最根本保障。自全市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下简称“两个创建”)试点工作以来,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建立起了强大的食品安全智能感知与响应系统,探索了一条成都特色的“智慧食安”创建之路。
A
打通“数据孤岛”
全链条信息监管食品安全
10月17日,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食堂外,一位学生滑动着墙上电子触摸屏上的食材信息,农药是否残留、供货商姓名、配送时间甚至连配送车辆的车牌号都一览无余。不仅如此,学生家长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这所有近4000名师生的学校,食品安全量化评级为A级。
为了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该校改造了原有的封闭式厨房,实施明厨亮灶,改变原始纸质票据的溯源方式,食材供应商纳入成都市食品溯源电商平台。通过明厨亮灶、视频、APP、二维码扫码等“智慧监管”技术,让学生及家长直观了解食材购进、加工、制作全过程,学校及监管部门还可实时掌握食堂安全情况,从而实现食材可追溯、检测可查询、过程可监控、餐厨垃圾去向可追踪。
强大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成都推行“智慧食安”的必要基础。像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食堂一样,成都市超过3000余家餐饮主体每天通过这一平台下单,从而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以信息化构建技术平台,依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软硬件资源,联合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顺点科技公司以及电子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成都市开发建设了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作为全市“智慧食安”体系的技术中枢,全面打通全市各级各部门、三方电商平台、市场管理平台、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形成了“一个中心(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三大平台(监管平台、检测平台、追溯平台)、七项功能(态势感知、过程监控、危害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响应、趋势预判、循数决策)、四类应用(政府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系统构架,全面增强城市智能感知与响应能力。
目前数据中心已归集7万条监管数据、860万条检验检测数据,接入30万条生产商数据、7000万条全球商品数据、30亿条网络舆情数据,并可保持月均20万条的增长幅度,形成更强大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能力,为“智慧食安”运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B
果蔬例行检测合格率达99%
“瘦肉精”“三聚氰胺”多年零检出
拿起一棵白菜,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这棵白菜的“前世今生”便清晰呈现:种子的来源、使用过什么肥料、有没有“生病吃药”、成长周期……每一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这正是成都市打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
10月17日,在崇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展示了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全过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火焰光度计……在崇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各种国内先进的设备一应俱全。瓜果蔬菜经过制样、萃取、色谱分析等环节,就能用仪器对这些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现在中心可以检测37项主要的农药残留以及铅、砷、汞、铬等重金属残留。此外,还能对农作物生产基地的水、土、大气、肥料、饲料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测。
崇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检测和计量的双认证农产品检测县级机构,并且在17个乡镇、1个村以及5个企业都建立了农残快速自检室。目前,该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农产品种类全面检测能力,每年可以完成蔬菜,水果定性检测8400组以上。
目前,成都在15个区县市均有设置农检中心,在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所在的乡镇一级单位和生产企业,也设有快速检测点。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几年来,成都市例行检测合格率都在99%以上,“到今年底成都市将建成覆盖全市生产基地的村级检测生产体系,加上乡镇级、县级和市级检测体系,整个检测网络全部形成,覆盖所有现有农产品可控制的所有参数。”可控制的农药指标越来越多,对某些农产品可控制农药指标可达到97个以上。
同时,成都市强化执法监管,持续开展“绿剑护农”等非法添加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常年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万余次,始终保持对违禁和假劣投入品的“防、控、堵、打”高压态势,连续多年保持了“瘦肉精”、“三聚氰胺”、禁用农药零检出的记录。
C
源头控制“地沟油”
有机厨余转化为养地产品
如何避免“地沟油”重上餐桌?如何治理餐厨有机废物?在成都,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餐厨、厨余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资源化利用达到95%以上。
2011年7月,成都市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批复确定为全国首批33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随后,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用BOT模式,开始承建及运营。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200吨,年处理能力7.3万吨,通过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技术年产生物腐植酸肥料4万吨,于2012年6月开始建设,2013年8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这个项目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餐厨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发生产成生物腐殖酸肥料,创建了城乡有机碳循环全产业链模式。”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生物发酵技术和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餐厨、厨余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资源化利用达到95%以上,无二次污染,工艺流程短、处理速度快。这个工艺也因此获得2013年中国专利金奖,2014年获得国家发明大奖。
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形成了对食品安全有力的支撑,最大限度地防止了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风险,从食品安全源头上控制了地沟油、潲水油的食品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把餐厨有机废物转化为养地产品,用于地力提升、土壤修复,既解决了城市规模聚集下的有机废物污染治理难题,又为耕地质量快速提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无害化处置餐厨垃圾18.5万吨,全市2024家餐饮服务企业纳入集中收运处置单位,初步建立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体系,实现了中心城区每日200吨左右的餐厨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D
“智慧食安”
执法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鼓励全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成都再出“重拳”。2016年8月4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在2014年的30万元奖励基础上增设重奖举报,最高可达60万元。
同时成都还精简了奖励发放流程。执法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或移送司法机关后,奖励金即可发放,对于不超过300元(含300元)的小额奖励金的发放,举报人还可选择以电话充值的方式领取。而且举报人不必亲自前来,委托他人也可办理。“尽可能让举报人少跑路或不跑路,增加全民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举报的积极性。”相关人士表示。
同时,为加大“智慧食安”系统应用,成都市正全力推动食品安全治理向“智能化、专业化、网格化、溯源化”转变。通过完善全市智能感知与响应系统,加快形成庞大海量的大数据库,不断提升危害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响应、趋势预判、循数决策等大数据应用能力,逐步增强食品安全治理全程全域的智能化。创建前后,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发现率由2.36%提升至10.71%,监管效率提高4倍以上,执法响应时间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通过大数据指挥中枢和各应用平台、关键节点的互联互通、高效响应,实施精确监管和精准打击,持续提升监管“专业化”。
今年上半年,食品违法案件立案数量与行政处罚金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2.7%和112%。通过科学绘制网格地图和网格档案,全面落实“四有两责”,实现基层“网格化”监管全覆盖,目前已建立276个信息化监管网格,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天候监管。通过大数据指挥中枢、三方溯源平台、基层监管网格、市场主体信息化监管系统的高效协同,实现从种养殖源头到餐厨垃圾处理全过程的可溯源管理和即时后处理能力,严把28类食品和6类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共同营造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今年1-8月,食品产业在整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仍保持了较强劲的增长势头,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6%;食品消费总额同比增长21.8%。(记者赖芳杰)
原标题:成都“两个创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