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迈进2.0时代

2016年11月15日 16:59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佚名

 

  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

  燕赵都市报

  记者 袁伟华

  核心提示

  京津冀

  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项目和企业的转移和承接是重要载体。对于

  河北

  而言,打个比方,吸引京津产业项目和企业落地如果是“移栽”过程的话,如何让这些项目和企业的“种子”破壁扎根,再萌生发之力是关键。如果把承接这个环节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1.0阶段,那么三地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全方位的破壁与衔接,则是协同发展的2.0阶段。

  北京优势产业转移瞄准河北

  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10月起开始进行试生产。首批300公斤匹多莫德原料药从这里出厂,这是北京药企集中外迁进入河北产出的首批药剂。

  一直以来,受环境压力、资源消耗、土地紧张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在北京发展受到制约。根据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环保局制定的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北京的化学原料药制造须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退出。

  北京把目光投向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那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优惠的产业支持政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工业蒸汽、工业气体供应及危险废物处理能力,毗邻的渤海新区

  黄骅

  港还可提供液体化工原料装卸、仓储等。

  今年6月,北京市食药监局与河北省食药监局共同向国家食药监总局提请,拟

  在河北

  省现有工业开发区选址,设立北京医药产业园,集中承接北京市部分医药产业转移。得到肯定批复后,首批药企最终落地沧州渤海新区。

  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强表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开发区,渤海新区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渤海新区内拥有80万亩建设用地和108万亩的未利用地。其中,北京企业入驻最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处于渤海新区核心区内,在建园区占地4600亩,全部为建设用地。

  土地只是发展的基础,渤海新区计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完善的工业配套体系。渤海新区负责人介绍,该区现已初步构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

  汽车

  、生物医药、新

  能源

  、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其中,石油化工产业具备15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

  先后获批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等多元政策支持,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特别是从北京迁入的生物医药产业,将拥有完善的工业上下游、环境保护等配套,生产成本也可大幅降低。

  “别看我们常住人口只有60万,但是在医药产业方面,我们就要做1000亿元大生意。”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说,截至目前,渤海新区已累计承接京津项目超过208个、总投资2083亿元。现如今,渤海新区医药产业又要做1000亿元的“大生意”,这是渤海新区正在书写的神话。从2015年初开始,渤海新区正式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仅一年多时间,68家北京药企扎堆落户渤海新区,津冀药企也已达到16家。

  “我们设定了‘1511’这个目标,即转移北京医药企业100家、完成投资5000亿元、实现产值1000亿元、达产税收100亿元。”张国栋介绍说,目前,园区此前入驻的21家北京药企已经实现纳税1342万元。

  产业转移异地监管开全国先河

  落户渤海新区的药企尽管在硬件方面无可挑剔,可入冀之后却要首先面对政策上的壁垒。北京市食药监局药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姚胜林介绍说,在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接受监管,不能跨地域监管,否则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按照一般规定,药品监管以省级行政辖区为界。也就是说,如果北京药企到河北建厂,就出现了跨省情况,需要报批药品品种转移,审批周期至少需要两年半左右。

  “要在当地申报审批,会失去‘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和部分首都市场。”北京万生药业沧州分公司负责人刘春鹤当初对此不无担心,于企业而言,停工一天,就损失一天。

  有壁垒,就想办法“破壁”。为了给向外迁移的北京药企提供便利,促进京冀两地医药产业升级转移,京冀两地食药监部门决定,集中转移至沧州渤海新区的京籍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

  省去跨省转移的审批环节,药企半年就能拿到许可证,节省了18个月。更重要的是,药批文号不变,药企就留住了“北京药”的身份,品牌口碑也得以一并保存。

  10月17日,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开始试生产。当天,300公斤匹多莫德原料药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问世,随后被运往北京总公司。这是北京药企集中外迁入冀产出的首批药剂。

  “公司最先拿到北京市食药监局通过异地监管发放的试生产许可证。”北京朗依沧州分公司经理冀伟伟对记者表示,在异地监管模式下,公司保留“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监管,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河北全方位呵护承接企业

  对于落户渤海新区的北京制药企业,张国栋说,园区现有20万吨医药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生产配套能力,有华润热电2×350兆瓦热电机组、国华电厂日产5.75万吨海水淡化、圣捷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运行,为药企提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必需条件。

  此外,还设立了渤海新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沿海发展投资基金、港口发展基金、信银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开展股权融资、金融租赁、私募债券、基金、PPP等多元融资,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目前,融资规模达到164.9亿元。

  把企业吸引过来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要尽心尽力地造墒肥土,让企业扎根、发芽、再勃发。刘强说,吸引京津冀企业入驻沧州渤海新区,除了工业配套,还会有更多的生活、商业、服务业配套和智力支持。

  在渤海新区,“不只做生产基地”并不是一句口号,据介绍,园区在黄骅新城建设占地60多亩的保障性住房,为入区企业职工提供住房保障。而此前已经进驻的北京交大等院校的职工,早已将家搬到了渤海新区。

  渤海新区还将迁入企业职工亲属纳入考虑范围,依托园区的二、三产业优先安排。职工随迁子女就学可享受区域内黄骅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渤海新区附属学校的优质

  教育

  资源。渤海新区还开通了由沧州高铁站到园区的通勤车辆。

  黄骅新城高教园区引入了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京

  交通

  大学海滨学院、中捷职业技术学院4所大学。这些学校设置的医疗、医药、管理等专业,为包括医药企业在内的诸多园区内企业定向培养急需的研发和专业技术人才。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