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6日 陈润儿)

2017年02月08日 11:30   来源:河南日报   马丽娅 徐冬儿

河南省省长陈润儿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七年一月十六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陈润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打好“四张牌”,扎实开展“三大攻坚战”,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着力稳增长保态势,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把稳增长作为突出任务,抓住扩需求、稳工业、防风险等关键环节,促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培育消费新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网络零售额增长43.3%。大力实施“1816”投资促进计划,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构建,郑徐高铁建成通车,郑济、郑太高铁开工建设,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3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万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增长86%,出山店、前坪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固定宽带50兆以上接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进出口总值达到4714.7亿元、增长2.6%。

  大力稳定工业增长。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兴、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举、重点地区与重点园区齐抓,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开展“政策落实进万企”活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7%;强化要素保障,促进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全年社会融资规模7500亿元;围绕降低生产要素、制度交易等成本出台50条政策措施,帮助实体企业降低成本超过830亿元。6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稳定在8%,对全年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着力激活非公经济。针对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深入贯彻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时出台实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26条措施,帮助民营企业稳定发展预期、增强投资信心,民间投资突破3万亿元,非公有制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4.4%。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依法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着力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千方百计减少群众损失。妥善处理重点困难企业到期债券兑付,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成功应对安阳、新乡等地特大洪涝灾害,确保了安全度汛,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持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创新动力,扩大有效供给,经济整体素质提升。

  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以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为重点,认真落实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政策,关闭矿井100处、退出煤炭产能2388万吨,压减炼钢产能240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因城施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2.1%,去化周期缩短至14.1个月,郑州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相继获批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3%,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新建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6家,高端矿山重型装备等重大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1家,中信重工、汉威电子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实施制造业、服务业、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方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种养业结构稳中调优,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主动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花生油脂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终端高端产品及传统产业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较快增加,规模以上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10.6%,高技术产业增长15.5%,工业利润可望突破5000亿元。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规模壮大,中原证券实现香港和内地两地上市,中原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倍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启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依法解决无户口人员的登记户口问题,

  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5%,提高1.65个百分点。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坚持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拓展发展空间,培育竞争优势,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带动发展。打造高端开放平台,河南自贸区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郑州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开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肉类、水果等7个功能性口岸运营良好,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二期开工建设,新郑综保区三期、南阳卧龙综保区封关运行,郑州经开综保区获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45万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一带一路”发展基金,中吉亚洲之星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中欧班列(郑州)主要运营指标保持全国前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狠抓项目落地,实际吸收外资增长5.6%,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7.9%。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体制性、制度性和政策性改革,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障碍。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把工业企业改革作为第一场战役,以“三煤一钢”为重点,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分类改革、分步实施、分块搞活,清产核资和理顺产权关系等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大力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与接收单位全部签订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涉及供水34.85万户、供电39.67万户、供热19.03万户、供气3.5万户、物业管理37.64万户,企业办教育、办医疗机构剥离基本完成;5.64万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36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试点有序推进,前11个月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倍,郑煤、平煤四季度当季实现盈利,安钢全年扭亏为盈。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扩大到矿产资源行业,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顺利进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各类行政职权70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81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投入运行,市县两级政府权力、责任和效率清单编制完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登记“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全面实施,新登记各类企业增长29.8%,企业活跃度7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推动农村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进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稳步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和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等试点有序推进,试点县(市)家庭签约率平均达7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启动,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综合医改试点持续推进。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出租车行业等改革稳步实施,行业协会商会改革试点启动,价格、电力、盐业等改革扎实推进。

  (四)强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狠抓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美丽河南建设步伐加快。

  重拳治理大气污染。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全民治污,强力推进“六控”,整治“污染围城”和“小散乱差”企业,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依法管控12300多个重点项目工地,拆改3492台10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提标治理3665台(套)工业窑炉、砖瓦窑炉、水泥粉磨站,全部实现143台5619万千瓦统调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查扣追缴淘汰62.3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打掉黑加油站点11690个,车用汽柴油升级为国五标准,夏收、秋收期间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减少94.8%。PM10、PM2.5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5.2%、8.8%,扭转了大气质量持续恶化趋势,优良天数196天、增加13天。特别是打响攻坚战以来,PM10、PM2.5平均浓度与上半年相比分别下降21.7%、10.4%,优良天数增加26天。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锲而不舍推进环境治理,就一定能够让蓝天白云常在。

  不断强化节能环保。加强能源、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7.5%左右、6%以上。水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要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全面完成。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林业生态省建设,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新增造林321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83万亩,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两侧生态带基本建成。

  (五)切实增进人民福祉,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完成重点民生实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出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管理、脱贫成效考核、贫困退出等五个实施办法,抓住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教育、交通、医疗、水利、电力等五大基础建设,全年共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0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省级投入12.42亿元、增长49%,市县投入18.34亿元、增长27%。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核实”,创新扶贫模式,改进评价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对9.74万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有序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25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兰考、滑县有望脱贫摘帽,11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着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0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2万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有76.21万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应加快向“一人创业、带富一方”的创业效应转变。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扩大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任务超额完成,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138万残疾人,对350万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提高保障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平均上调6.5%,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40元、132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和3000元。创新保障方式,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新增养老床位2.2万张。棚户区改造开工36.9万套、基本建成28.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

  积极发展公共事业。提高教育供给能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薄弱高中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266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速,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顺利推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5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五级全覆盖,文化惠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大,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深入实施,豫剧《焦裕禄》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体育、档案、史志、文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治理整顿,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未发生重特大交通、火灾事故。推动信访工作制度改革,集中化解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越级访、非法访明显下降。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和暴恐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双拥工作持续深化。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地质、气象、测绘、地震、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驻豫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结构矛盾突出。供需结构错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发展质量效益亟待提升。二是动能转换滞后。改革相对迟缓,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短缺,政策环境不优,旧动能持续减弱,新动能增长乏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对滞后,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和支撑能力。三是风险隐患积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一些企业负债率高、亏损严重,经营风险加剧;不良贷款增加,债券兑付趋紧,信用违约风险突出;一些地方变相举债存在隐患,风险防控不力,地方债务风险暴露;社会稳定等潜在风险仍然较多。四是环境约束趋紧。由于生产方式粗放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严重雾霾天气依然多发。五是治理能力不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依法履职水平不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不适应,存在能力不足不会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现象,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切实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6日 陈润儿)

2017-02-08 11:30 来源:河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