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都制造” 迈向“成都智造”

2017年04月19日 14:27   来源:成都日报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基础是做强城市产业支撑,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要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产业该如何发展?成都将着眼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升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减轻环境压力、为城市永续发展拓展空间、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沿龙泉山东侧加快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产业走廊,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开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成都将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提升,努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精准招商 补链招商 以商招商

  促进重大项目招引和落地建设

  完成100%土石方工程,50%以上桩基工程,明年3月前完成项目建设……投资上百亿美元,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从正式签约、举行开工仪式,至今过去逾两月,其建设速度可谓空前。

  按照成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成都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此次“百亿美金”级的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落定成都,将使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实现从IC设计、晶圆制造到IC封装测试的全“链”合璧,加快成都向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迈进。

  这样的精彩,在成都并非个案。进入2017年,位于成都高新区(西区)的成都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各项工作推进时间,都进入倒计时。

  “项目快速稳步推进,总进度快于原计划,预计今年下半年顺利投产。” 成都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负责人介绍,眼下,项目已经完成主厂房洁净工程及厂区内环境施工,首批次工艺设备已陆续到达现场,启动设备安装。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日趋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让京东方在蓉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征程中,产业无疑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成都大力度抓好招引促建,主动出击,加强精准招商、补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招引和落地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重点监测保障企业的跟踪服务,特别是对全市影响较大的企业精准施策,支持企业提速增效;加大对地方名优产品的扶持力度,支持本地企业间协作配套,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对接活动和展会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增效益。

  全市立足产业优势,招引促建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2.8亿元,超计划进度4.8个百分点,其中,22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6.2亿元,超计划进度3个百分点,全面实现投资项目“开门红”目标。

  抢占技术链和产业链高端环节

  进一步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肩负着为西部树立制造强市典型样板使命。

  围绕试点示范,成都将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为突破,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同时,成都还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推进试点示范,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大通道率先突破,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方面实现全国率先示范。

  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让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均保持了2位数以上的同比增幅。

  围绕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成都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等先进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提升。同时,进一步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力发展研发机构,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强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产品研发攻关,积极抢占技术链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承载区域,成都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产业实力。

  按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成都正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着力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跨国并购

  加速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今年3月1日,满载吉利汽车配件的货运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出,标志着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北线成都至白俄罗斯定制班列正式首发。再加上之前已经开通的中线(成都—波兰)、南线 (成都—土耳其),南、北、中三条国际物流大通道,面向欧洲,三箭齐发。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支点城市,成都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依托“蓉欧快铁”这一优势,成都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和飞利浦、DELL、TCL、联想等高端制造企业异地产能向成都转移,打造承接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平台。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和跨国并购,培育一批扎根成都、布局全球的优势企业。

  随着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都作为四川自贸区的主体核心区域,将围绕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产能合作两大开发重点,努力在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四川自贸区成都两大片区建设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

  其中,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航空枢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

  在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高新区块,将重点发展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国际创新创业园区;在天府新区直管区块,重点发展保税会展、保税研发、新兴金融;在双流区块,重点发展航空维修、飞机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临空业态。

  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则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

  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成都将进一步发挥中韩、中德、中法等国际产业园区的平台优势,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和跨国并购,培育一批扎根成都、布局全球的优势企业。

  做好各类要素保障工作

  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3月17日,“成都智造·政企面对面”电子信息专场在天府新谷举行,市经信委相关处室和3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我们正在和蜀阳、康弘对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工业4.0示范项目,期望能给我们一些政策支持。”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综合事务总监刘力菁表示,公司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希望能够推荐更多地方合作伙伴。

  针对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市经信委现场回应企业诉求,对未解决的问题强化跟进和督办,限期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复。

  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成都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抓好制造业本土成长型企业培育工作。同时,加强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服务,继续扩大中小微企业“壮大贷”覆盖范围,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此外,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成都还积极创新思路综合施策,加快变电站、电力通道、燃气管线、加油(气)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保障重要节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以及社会民生的用能需求。其中,在能源保障方面,对重点项目用能实行“一事一议”,1—3月,全市电力新增容量37.8万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变电站3座,已有257家企业纳入直购电试点。

  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增强了成都产业综合优势,坚定了企业在蓉发展信心,促进了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本报记者 杨彩华

  原标题:推动“成都制造” 迈向“成都智造”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