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满月” 五大关键词点睛营口片区答卷

2017年05月12日 12:58   来源:华夏经纬网   

  新华网沈阳5月11日电 4月1日,辽宁自贸区揭牌成立,4月10日,营口片区正式揭牌运行,作为辽宁自贸区三大片区中筹建时间最短、基础较弱的片区,营口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统筹资源、合力创新、补齐短板等几大关键词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截至5月6日,营口片区新注册企业452户,注册资本达86.5亿元。

  关键词一:统筹资源

  早在成立之初,营口片区便定下了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重要枢纽的发展目标,其中,无论是“一个中心”“两个基地”还是“一个枢纽”,都离不开资源的整合与助力。

  营口片区核心优势资源在于港口,如何实现营口港的资源与自贸区建设的有效对接?5月4日,营口片区管(筹)委会常务副主任张东,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和5位研究员一起,到营口港务集团实地调研,同营口港务集团董事长李和忠及港口相关负责人,三方进行座谈论证,研究“港区联动”。

  此外,营口市委书记赵长富在4月27日举办的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营口要充分发挥区位、土地、产业和环境优势,统筹全市资源,高标准建设好营口片区,同步实现高新区提档升位。

  目前,营口市委、市政府正围绕建设,着手制定《营口市关于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重要枢纽、带动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关于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意见》《关于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意见》等意见安排。

  关键词二:合力创新

  营口片区筹建期间,在政府职能转变、多规合一、金融创新、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正式挂牌后一个月,制度创新的进程明显提速。

  目前,临时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已经投入使用。同时,对自贸区域内企业原由西市、站前、产业基地、高新区“四地”注册,统一集中到自贸区“一地”注册。并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做到了一个口审批,一个口监管,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和束缚。

  在监管方式上,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把8个行政部门,312项监督管理权整合到自贸区市场监管与权益保障组集中行使,实行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的方式,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关键词三:补齐短板

  营口片区的建设是在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背景下开始的,补齐短板是当务之急。

  据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补齐短板的工作从功能性设施、功能性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其中,重点推动了 “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际快件邮寄中心”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示范(试点)的申报,在跨境电商、金融创新、大宗商品贸易等领域实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营口在推进营口片区至营口港铁路专用线建设上,与沈阳铁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营口片区与港口之间港铁联运的专用铁路修建。项目总投资35亿元,线路总长44公里,预计今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底投入使用。

  关键词四:狠抓落实

  营口片区在建立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基础上,把全年工作,每月,每季度重点工作建立档案,实施建档销号制度,完成一件,销号一件,对重点工作实施倒排工期,节点推动,重点报账,并与工资绩效和奖惩挂钩,在督查考核上动真章。

  此外,围绕企业需求,从更高站位,更深层次的思维,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理解和推动营口片区的营商环境建设,组建企业服务中心,组建水、电专项服务办公室,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五:产业集聚

  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揭牌当日,113个项目当场签约,截至5月6日,新注册企业达452户,注册资本86.5亿元。其中,内资企业448户,注册资本79.5亿元,外资企业4户,注册资本7亿元。超亿元企业21家,注册资本44.5亿元,占总注册资本52%。

  数据显示,在已注册企业中,涉及装备制造、贸易、科技、物流、金融等行业企业占注册企业总量的9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下一步,营口片区将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围绕融资租赁、融资担保、金融总部等项目招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