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供给侧改革进入全新阶段

2017年10月30日 07: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供给侧改革进入全新阶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的作用下,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近期保持了明显加快的势头,而这一势头有望延续下去。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专家表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未来五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要在深入开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同时,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成效 改革促企业效益加速回升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利润同比增长27.7%,增速比8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明显加快势头。

  多位专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工业企业利润快速上升存在因果联系。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表示,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供需关系稳步改善,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企业效益明显提高。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2.9元,同比降低0.5元;1-9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7%,同比提高0.51个百分点;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同比减少3.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18.1%。

  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数据显示,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个百分点。初步测算,1-9月份部分战略性新兴行业利润增长明显较快,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1%、29.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平均增速。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整体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济需求变得更具韧性,这主要就是得益于结构优化(消费与外需替代投资)。另一方面,得益于总需求的韧性,2017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创下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时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仍维持较高增速。此外,包括减税降成本、鼓励双创与企业家精神,强调实体经济发展等措施创造了当前的分配格局,也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在数据指标上主要表现在单位成本的下降与利润率的提升,二者均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优值。

  亮点 五大任务的成绩可圈可点

  到目前为止,距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在正式深入推进改革的2016年和2017年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数据显示,去产能方面,2016年,钢铁、煤炭产能分别退出6500万吨以上和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今年1-7月,钢铁去产能已完成预定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1.28亿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去库存方面,2016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下降11.0%。今年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去杠杆方面,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此外,专家分析称,降成本的效果可以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费用中看出,这个数据一直在下降区间。补短板方面,生态环保、农业、水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办了一批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今年1-8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2%、24.3%和16.1%。与此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粮食产量为61625万吨,连续4年稳定在1.2万亿斤的水平,生产布局向优势地区集中。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介绍,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也在加快,分别表现为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等。以前,一些领域和行业落后的、过剩的产能制约了发展,不仅制约了这些行业,也影响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供求平衡。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不仅改变了一些具体行业的供求状况,而且对整个经济供求平衡大有裨益。

  展望 深化改革以贯彻新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一系列措施。报告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给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列为十九大报告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未来五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另一方面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链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供给方面看,经过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数量型扩张之后,我国主要产品供给能力均达到较大规模,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因此,中国经济已经从主要由“有没有”类型的需求主导转入主要由“好不好”类型的需求主导,这是发展阶段性特征,是最重要也是必然的变化。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运行转换到新通道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将逐步实现升级:低端落后制造业迅速淘汰,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行业,实现制造业升级,并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驱动力,消费成熟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含了消费市场监管与消费品技术标准的构建与升级;社会保障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等。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