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加大养老事业投入 已运营养老机构22家

2017年11月01日 14:46   来源:天津日报   王涛 张雨田

日前,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组织了多种活动,包括赏菊、品茗、书画欣赏等,让老人们欢度重阳节。 本报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张雨田 摄

  日前,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组织了多种活动,包括赏菊、品茗、书画欣赏等,让老人们欢度重阳 节。 本报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张雨田 摄

  滨海新区加大养老事业投入 运营养老机构22家 总床位数近3000张

  将惠民措施普及到每位老人(图)

  本报讯(记者 王睿)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这其中不仅包括硬件设施项目建设,还有对传统养老事业进行改革,努力扩大养老福利的覆盖面,将新区的惠民措施普及到每位老人。截至目前,新区已运营养老机构22家,其中,国办养老机构2家,公建企营1家,公建民营1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4家,农村敬老院4家,总床位数近3000张。

  养老事业创新改革刻不容缓

  今年3月25日,全市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投入运营,拥有床位近千张,目前收住自理和介助老人近百人,入住老人满意度达较高水平。据介绍,目前,第二老年养护院也已启动设施设备购置筹备工作,第三老年养护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两家机构床位总和共达近千张。此外,汉沽老年大学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并已启动教学设备招采工作;汉沽社会福利院护理康复中心及汉沽河西托老所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正在办理消防图审;中塘镇托老所项目也正在协调项目用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养老机构建设及养老事业创新改革刻不容缓。按照民政部和市民政局的要求,区域内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每千名老人有35至40张床位,则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

  空港将建大型医养结合型

  营利性养老机构

  滨海新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新区一方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同时加快发展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今年上半年,共有3家新建民办养老机构获得设立许可,其中,爱心医养院、怡康老年养护院已开业运营,鑫诚养老院正在筹备运营,另有2家养老机构通过消防改造取得了消防许可。据透露,今年还审批通过在空港经济区筹建一所大型医养结合型营利性养老机构项目,该项目是新区首家营利性、面向高端人群,同时也是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

  目前,滨海新区已启动国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机制改革调研。为稳妥实施汉沽社会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滨海新区民政局领导率队多次与汉沽社会福利院召开专题会研究,并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院谢红教授领衔的养老服务系统化研究中心,实地调研汉沽社会福利院,共同研究国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的总体思路。

  将养老机构专业服务

  延伸至社区

  在“家”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目前选择社区养老的老人仍是大部分人群。如何将政府的各项福利政策延伸至社区?近年来,新区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让老人真正感受享受到新区的优厚民生福利。

  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区为2.8万高龄老人发放健康关爱金2089.5万元,为2055名困难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501.5万元。为进一步探索农村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的内容、服务队伍建立和服务运营机制等,经前期多轮调研后,新区确定将胡家园街、茶淀街、中塘镇和小王庄镇作为首批试点街镇。经摸底评估,享受轻度、中度、重度照料等级的困难老人分别为554人、1188人、1220人,共计2962人,即将启动试点工作。此外,天同贻芳托老所、泰达国际养老院、枫叶正红养护院已申报并开展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虚拟养老院)试点,将养老机构专业服务送至社区和老人家中。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