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长江经济带添“绿”让5亿多居民有“获得感”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长江经济带添“绿”让5亿多居民有“获得感”
作者 夏宾
冬天的武汉凉风瑟瑟,长江志愿救援队的队员们正在江中冬泳。69岁的吴继书刚从水里出来,坚持在长江冬泳已有25年的他见证了江水的“改头换面”。
从宜昌关停25家“围城”的化工企业到岳阳打响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从武汉推动“四水共治”行动计划到合肥对巢湖消灭网箱养鱼根除蓝藻之害,中国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大城市均在践行一条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到2017年9月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7.3%,比2016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这背后是官方下决心对沿江应取缔的959座非法码头全部拆除,其中809座完成了生态复绿,恢复生态岸线100多公里。
治理长江水的实际行动换来长江经济带上5亿多居民的“获得感”。
获得感是喜见旧貌换新颜。
“没有治理之前,这里都是菜地,还有很多砂石厂和码头。”吴继书回想起曾经长江武汉段武青堤边的环境乱象,“那个时候我们来这附近游泳、跑步都不是很方便。”
治理始于武汉市青山区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理念。武青堤(青山段)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及临江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在2013年10月正式动工,历时逾三年半,工程全部完毕,吴继书锻炼的地方焕然一新。
岸上生出一片绿地、岸边有了宽阔河堤,塑胶步道也给常在江边跑步的吴继书带去福音。
2016年武汉全市对长江、汉江沿线堤外滩地369个堆砂场全部取缔,转运存砂717万吨。目前,全市河道采砂管理执法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断巡查,并已建成长度约50公里,面积逾600万平方米的绿色滨水空间。
获得感是献身环保的满足。
2017年3月,舟山市白泉镇繁强村村民章红星毛遂自荐当上了“民间河长”,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每天清晨6点和下午4点,章红星都会准时出门开始一天两轮的巡河,归他“管辖”的电厂新河长1130米,一天下来4000多米的路途他要紧盯河里发生的点滴险情。
“看看有没有污水排出来,有没有垃圾丢到河里,能处理的我就自己用工具弄,不方便处理的就及时给治水办汇报,让他们来解决问题。”章红星说。
很难想象,章红星曾经是当地一家砖瓦厂的老板,干了几十年,原来可观的收益给剿灭劣五类水和整治电厂新河的行动“让路”。
章红星直言:“刚开始是有点想不通的,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前是又脏又乱的,后来慢慢看到村子里的环境好了,垃圾少了,水也干净了,心里舒服也觉得做这个‘民间河长’有动力很满足。”
获得感是绿色发展的利好。
舟山港边停泊着的国内首艘2万吨级江海联运直达船——“舟山江海1号”即将改变中国航运的历史。
过去,海船进不了江,江里的船也入不了海,最多只能到长江口,而“舟山江海1号”是国内第一艘适海、宜江的船,是为特定长江航线打造的首艘船,未来它将一路满载从宁波舟山港驶向马鞍山。
江海直达船将避免海上货物通过驳船转载到目的地的情况,有效地减少了长江上的浓烟和扬尘,为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添上一抹“绿色”。
江海联运的便利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让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旦喜上眉梢:“对于我们造船公司来说,最近的内贸订单超过了外贸订单,支线订单在稳步上升,以后包括散货的、集装箱的、液货的各类江海直达船的订单也会越来越多。”(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