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打通乡村振兴路
中新社北京2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北方沂蒙山区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里,妇女们正忙着给要出口的苹果套包装袋。她们是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的雇工,手脚麻利的话一天能挣300多元(人民币,下同)。
“过去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水果摘下来还好好的,用小推车运出去不是磕碰了就是压坏了,卖不了好价钱”,合作社社长刘宗路对中新社记者说,现在毛坪村的路都做了道路硬化,果园生产路也修到了田间地头,新鲜水果第一时间就能进真空运输箱,品质有了保证。2017年,合作社生产的苹果、蜜桃远销到泰国、新加坡、迪拜等20多个国家,收入达2000多万美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有了通畅的物流体系,这家合作社还成立了电商公司,在网上销售鲜食果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丰厚的利润唤回了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村民。刚成立时只有5人的合作社现在已有60个固定员工,农忙时节“还得去周围村子拉一两百人”,刘宗路说。在合作社带动下,镇上390户贫困户2017年全部脱贫。
修好农村公路,是近年来中国振兴乡村的关键一步。据官方数据,过去五年来,中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99.1%和96.5%以上,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
路好走了,农村“活”了。
一“活”,活在人气。此前,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不少,“空心村”问题棘手。路况改善后,到农村兴业、投资、度假的人越来越多。
出生于1989年的大学生柏文放弃了浙江丽水卫生研究所的工作,回到家乡浙江安吉县鲁家村开起了生态农场。“以前村里是泥巴路,招商引资时企业都不愿意来,年轻人只能到外地找出路。现在路拓宽了,环境也变好了,我在农村有了自己的天地。”受他影响,这几年当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已达四五百人。
在福建永安,随着一批与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农村公路陆续建成,全市游客接待量从139万人次增加到539万人次。
二“活”,活在资源。曾因交通闭塞难以运转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因道路畅通而“满盘皆活”。
山东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矫晓斌说,由于地处山区,当地具有优势的果树种植以前丰产不丰收,民众收入不高。路修通后,当地建起了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仅大田庄一个乡就有7处电商物流示范点、5个果品交易市场、1个物流中心。凭借便捷的物流配送,该乡优质果品价格比以前平均高出5%-10%,提高了民众收入。
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所言,农民增收如果高度依赖外出打工和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容易引发农村凋敝。合理健康的增收模式,应当更多依赖农业农村,有稳定的农村产业支撑,有来源于本地的增收渠道。而建好农村公路,无疑为形成这种增收模式奠定了基础。
来自今年中国各地方两会的信息显示,不少省份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农村路建设。随着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土路逐渐变成沥青路、水泥路,乡村基础设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更大发展。(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