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近四成 《大气十条》实施五年目标超额完成

2018年02月28日 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气十条》实施五年目标超额完成

  《大气十条》实施五年来,我国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平均下降四成,“人努力,天帮忙”,而前者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占比高达八成。在昨天的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正在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重点突破联防联控,解决重污染天气,实现空气质量好转,将有时间表和量化指标。

  成绩单

  国家“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已经在去年底收官,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

  地区2017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

  京津冀64微克/立方米39.6%

  长三角44微克/立方米34.3%

  珠三角34微克/立方米27.7%

  北京58微克/立方米35.2%

  北京治理机动车污染是“靶向治霾”

  问:针对有记者提出的北京去年在没有采取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下,大气治理仍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否意味着机动车污染被“夸大”了?

  答: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说,北京去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既有几年来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有周边“2+26”城市共同做出的贡献。北京已经从工业煤炭为主的排放,转向了以生活为主的排放,当主要矛盾变化的时候,机动车排放影响就进一步凸现出来了。他表示,多个国家级团队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机动车排放是当前北京PM2.5的第一来源,“北京把机动车污染治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我认为是精准施策、靶向治霾。”

  刘炳江表示,中国的机动车现在每年增加近3000万辆,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都比较大。其中,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在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中的占比目前已达三分之一左右。

  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降近四成

  问:空气质量改善总说一句话“人努力,天帮忙”。那么几分靠天、几分靠人呢?

  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来自气象、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院士、专家最近开展了空气质量改善的气象因素影响定量分析,模型分析表明: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可以导致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但从实际监测数据来看,这五年京津冀下降了39.6%,长三角下降了34.3%。按照这两个数据来看的话,这两个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就北京而言,2017年PM2.5浓度下降15微克,“人努力”占了70%,“天帮忙”大约占了30%。

  “2+26”城市超额完成双降15%

  问:攻坚行动要求“2+26”城市在今年3月底前实现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目前效果如何?

  答:刘炳江介绍说,第一个目标是PM2.5浓度下降15%,从最新的数据看,到目前为止不仅仅是下降了15%,“2+26”城市中下降百分之二三十的都有。第二个目标,重污染天气下降更明显,严重污染天从2017年10月1日到现在平均每个城市只有2天,而上一采暖季同期是平均9天,重度污染天上一采暖季平均是27天,现在是10天,这两个比例远远超过15%的目标。

  “长三角污染由北方传输”不准确

  问:1月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PM2.5浓度上升,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受气象条件影响从北方传输过来的,也有人认为是北方企业南迁导致的?

  答:对此刘炳江表示,京津冀确实有一些过剩的产能在限产,即错峰生产。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个行业总产能的利用率,肯定各地有高有低。从统计数据看,全国的钢铁产量增长了3.8%,河北的产量下降了2.3%,江苏增长显著。他表示:“这实际就是一种倒逼机制,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污染企业向长三角区域转移。这个问题可能我们要做深度分析。但是对于谁传输给谁、谁吹给谁的这种思想要不得,自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的环境质量负责。”

  进入采暖季后,京津冀区域一些村庄和社区出现了天然气气量不够、来气不稳等情况,对此刘炳江说,一吨散煤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当于一吨电煤排放的15倍以上,2016年初《大气十条》中期评估认为,散煤到了必须要治理的阶段。“专家一致表明,煤改气、煤改电方向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推下去,这是当前中国治理散煤污染最经济有效也最现实的途径。”刘炳江说,目前出现的问题更多还是统筹不够的问题,环保部将在部际协调机制下加大解决力度。他表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已经制定,目标也非常清晰,对“2+26”城市专门提出了目标任务,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吴婷婷)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