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铁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振兴发展的攻坚期。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县域经济发展等“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突破辽西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攻坚计划》,为未来发展确定了重点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特别是全市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300万人民谋发展、促振兴的愿望愈加强烈。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中央和省重大战略机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汇聚起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紧盯目标、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实施“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突出开放牵动、创新引领、改革推动、民生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创铁岭振兴发展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到2030年实现铁岭全面振兴。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
——创新发展成效明显提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协调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布局日趋优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统筹推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基本形成,美丽铁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快发展。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全社会文明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西丰贫困县如期摘帽。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战略任务是:
1. 坚持创新发展,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计划,推动铁岭产品向铁岭品牌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全市振兴发展创造最优环境。
2. 坚持协调发展,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实现新突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进“四化”融合,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主动对接“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加快发展新能源、特色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建设特色康养旅游度假区,形成产业发展新支撑。实施“多规合一”,逐步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整体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实现晋级升位。
3. 坚持绿色发展,在美丽铁岭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水、土壤、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创建省级生态县区。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努力建设美丽铁岭。
4. 坚持开放发展,在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开放牵动战略,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打造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和辽宁自贸区对接,以铁岭保税物流中心为纽带,打造“中国东北陆港”。深入推进与淮安对口合作,加快“铁四通辽”经济协作区建设,推动沈铁工业走廊延伸发展,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着力引进一批专精特新项目和支撑发展的当家项目。
5. 坚持共享发展,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扎实推进平安铁岭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全市人民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庄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