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一个人的课堂”,看哭了很多人……
自从生病之后,每周四就是湖南常德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初二学生杨帆最高兴的日子。
每到这天,她都会一早依靠在家门口,翘首期待山路那头老师的身影……
突患重病,求学之路中断
今年15岁的杨帆原本应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游戏,但两年前的一场重病让这一切成为泡影。
2016年3月,杨帆突然倒在教室里,随后双脚乏力、无法行走。父母带着她四处寻医问诊,最后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症。杨帆的求学之路就此中断了。
在杨帆和她母亲杨书芳心中,患病后的那段时间只能用“黑暗”来形容。
因腿脚无力,杨帆既不能坐也不能站,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原本开朗活泼的性格也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对家人发脾气、扔东西。
杨书芬陪着女儿杨帆练习走路。邓霞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家人的包容和关爱,让杨帆的病情有了好转。2017年年中,杨帆开始像婴儿一样学习走路。腿脚无力又无法弯曲,母亲和奶奶就搀着她,并用手抬着她的脚迈出第一步。一步、两步、三步……不断的练习中,杨帆终于可以在家人搀扶下自己迈步。
虽然还不能独立行走,但杨帆一天也不想落下学习,她哭求母亲送她去学校读书。母亲安慰她,让她再继续康复一段时间,等能自己走路了,就送她去学校。
2017年9月,新学期开学了,杨帆也等不及了,催着母亲带她去学校报到。
皂市镇中心学校,初二的教室在教学楼的三楼。邓霞摄
在母亲的搀扶下,杨帆来到学校。因已休学3个学期,杨帆原来的同学都读高中了。校方便决定让杨帆回学校继续读初二。
初二的教室在教学楼的三楼,校方让杨帆试试看能不能自己上楼。没想到,她刚迈上第一级台阶,整个身体就突然向后仰,副校长向次玉与杨书芳赶紧上前将杨帆抱住。
母女俩望着楼梯嚎啕大哭。见此情形,副校长蔡代圣当即表示,只要杨帆想读书,学校就派老师送教上门。
送教小分队。邓霞摄
送教上门,恢复生活信心
对于学校送教上门的承诺,杨帆起初并不相信,从学校回家后就抱着奶奶痛哭,伤心自己不能读书了。
然而,两天后,学校老师就来到杨帆家,并递给杨帆一份送教方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8门学科的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每周四轮流到家里给杨帆上课,并解答她的各种学习、生活问题。
语文老师给杨帆上课。邓霞摄
“学校那么多学生,老师能坚持几次?”杨帆在心里暗暗质疑。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都坚持下来了,因外在原因仅有的两次缺课也在第一时间补上了。
“老师们不仅教我知识上的东西,还与我聊天、谈心,陪我做康复训练,使我一天天开朗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更看到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杨帆将对老师的感激、对生活的希望写进了自己的周记里。
心理老师和杨帆做游戏。邓霞摄
家里人最先看到杨帆的改变,她愿意说话了,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并且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康复训练。
“她比生病前更加努力,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洗漱后就跟奶奶一起出门锻炼。上午和下午还有两次学习和锻炼时间。”对于女儿的改变,杨书芳既欣慰又心痛。
杨帆自定的课程表。邓霞摄
离杨帆家数百米的地方有一个水库,从路边到水库有一段44阶的矮台阶,这就是杨帆每天早上锻炼的地方。
这里的台阶比普通楼梯的台阶矮一半左右,更适合杨帆训练。从家里到水库,然后在台阶上走上三四个来回,再回到家里,整个过程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奶奶就一直在旁边陪着、搀着、扶着,充当杨帆的拐杖和依靠。
通往水库的44阶台阶。邓霞摄
杨帆的努力和坚韧,就如她在周记里写的雪中橘树一样,“在寒冷的冬天不畏严寒,依旧挺拔翠绿”。
“一个人的课堂”仍在继续
小新几天前见到杨帆时,她穿着一件蓝白色的运动服,在堂屋里的一张桌子上看着书。堂屋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旁边的角落里堆放着她的课本和课外书。
杨帆在堂屋里看书。邓霞摄
这间不大的堂屋俨然已成为杨帆的个人教室,每周四的送教也是在这里进行。
“杨帆对于求学的渴望非常大。”蔡代圣告诉小新,这个学期学校依然给杨帆送教上门,一共送教18周,每周安排1-3位老师。
“杨帆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康复和修养,我们送教的目的不是让她学习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她对生活充满希望,让她感觉到还有很多人在关心她。”蔡代圣说,通过上学期的送教,他和送教老师们都认为,这个目的达到了。可以说,送教老师尤其是心理老师,打开了杨帆的心扉。
“通过老师的送教上学,我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实。老师们经常开导我,要我努力战胜疾病,我现在最想的就是回到学校。”杨帆也在周记里写下自己的理想: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老师,用实际行动延续老师们对她的关爱。
邓霞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