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成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全球城市

2018年03月20日 14:08   来源:凤凰网财经   

  文:朱文晖、王玉清、张玉阁

  国家崛起与城市崛起:中国新型全球城市开始生长

  2018年1月24日,瑞士达沃斯论坛。面对全球媒体和政商学界领袖对十九大后中国发展路向的关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指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5年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转成市民。

  刘鹤特别提出一个新观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相信这个4亿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开放市场,将对全球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中国的哪些城市会因这4亿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崛起为新型全球城市?

  传统全球城市以“跨国总部+金融+商业服务”作为核心发展策略,随着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物联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区块链正在重构传统全球城市的版图。一批新型全球城市正在兴起,如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按照传统的定义,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全球话语权,但是已经展现了全球城市新形态。这些新型全球城市在以“创新+金融”为主导的未来全球城市网络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话语权。

  国家崛起,必以城市崛起为先导。中国要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引领者,需要探索以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方案来建设全球城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新型全球城市崛起的进程。

  机场“北上广成”:成都在中国新型全球城市建设中占得先机

  在中国新型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中,应该有成都一席之地。或者说,成都已经是中国新型全球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布《2017中心城市发展年度报告》,该《报告》立足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围绕交通、产业、空间构建超级版图下中国城市化的“算法”,依据结构层次化、全面评价、多元发展、创新引导、科学统计五大原则,首次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动态衡量中心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从国际、国家、城市群、城市四大层面衡量中心城市的发展情况,将50个中心城市分为四个分数段。北上广深稳居中心城市“第一集团”,成都紧随其后,位列第五,领衔由7个城市组成的第二集团。

  但是“创新之城”风头无二的深圳,有一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事关经济辐射力的重要指标——机场旅客吞吐量——自2014年被成都赶超。2017年,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全国第四,与第五名的深圳宝安机场旅客吞吐量差距进一步拉大到419万人次,进一步巩固了全国机场“北上广成”的基本格局。

  2017年中国内地10个旅客吞吐量3000万级以上机场排名

  成都机场的卓越表现,不仅奠定了成都作为中国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也使成都在中国新型全球城市建设上占得先机。

  成都天府机场规划图

  成都机场的卓越表现,源于实实在在的经济存量和动能。2017年,成都GDP实现1.39万亿元、增长8.1%,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5.5亿元、增长11.3%,城市能级加快提升,被评为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和最佳表现城市第一名,跃居世界城市体系Beta级,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62位,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利用外资增长59.2%,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食品、金融、旅游6个千亿产业集群。

  经济动能蓄势待发,又对机场提出了新要求。过去20年,中国各大航空公司旅客,亲身经历了北京首都机场规模从T1到T2再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T3,结果却是每个航站楼一经启用,就迅速饱和至人满为患。业内人士指出,首都机场有“两大难”:由于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饱和,航空公司面临“申请航线难、申请时刻难”困局。首都机场每天大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被“拒之门外”,曾经有外国政要亲自向中国领导人游说本国首都开往北京航线却不成功的案例。2016年,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开工,预计2019年7月15日交付使用。媒体指出,北京新机场建设,其意义在于破解北京地区航空硬件能力饱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持。

  从全球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一市双场”乃至“一市多场”,是全球民航大国航空运输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美国芝加哥、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和日本东京等。值得关注的是,几乎与北京同步,成都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一市两场”规划建设。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计划2019年基本建成,客运能力达4000 万人次/年。

  天府机场位于成都高新东区简阳芦葭镇,距离天府广场51km,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要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远期天府、双流两大国际机场将构建西部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客运能力达1.5 亿人次/年。其中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客运能力9000 万人次/年,双流国际机场实施扩能改造工程,客运能力达6000万人次/年。

  与欧洲飞行距离的便利性,成都成为欧洲等国元首竞相访问的对象,从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英国首相卡梅伦,都选择专机直接降落天府之国。2016年11月30日,瑞士驻成都总领馆正式开馆,在成都已经设立的外国领事机构数量目前达到16家,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包括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出国旅游留学等主流目的地国家,成都的国际认可度在稳步提升。

  瑞士驻成都总领馆开馆

陆运“蓉欧快铁”:打造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优势、人文、历史优势日益凸显。在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分析中,西方学者倾向于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定性为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陆权”的重中之重是铁路运输。

  2011年11月28日,第一趟“渝新欧”班列正式开出,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000公里,历时13天,比长江水运至上海再海运至欧洲节约近30到40天;运行成本只为空运的五到六分之一,是各类附加值货物常态化运输的首选,大大优于此前的“欧亚大陆桥”,彻底颠覆了中国西部与欧洲、乃至亚欧大陆的运输格局,“郑新欧铁路”、“汉新欧铁路”、“义新欧铁路”等纷至沓来。

  在这些铁路中,运量最大的是由“蓉欧铁路”更名而来的“蓉欧快铁”,自2013年4月26日首次开行以来成长迅速,班列总量和增幅及重载率增幅均居全国首位。2017年,“蓉欧快铁”开通11条国际线路,开行1012列,占全国中欧班列三分之一。通过全面深化与乌鲁木齐、厦门、广州、深圳、昆明、凭祥等沿海沿边口岸城市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跨境班列对外货物集散转运枢纽。同时加强与泸州、宜宾、武汉等城市港口物流战略合作,整合“两港”(国际铁路港、枢纽空港),打造与临近港口同城直通模式,实现多港一体、整体联动。到2020年,“蓉欧快铁”全年开行数量预计将达3000列以上。届时每天都会有班列从成都出发驶向欧洲。成都将成为国际铁路第一港。

  在航空和铁路枢纽基础上,空铁并重、两港联动、多式联网,通过实施门户枢纽建设工程,强化口岸功能,发展流量经济,成都将建设包括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新城国际交往核心区等多个西部国际贸易中心、交往中心和产能合作中心等空间载体,打造联通亚欧、畅达全球的枢纽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最终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即新型全球城市,成为支撑中国内陆开放新枢纽,引领航空枢纽经济新极核。

  万亿产业集群:企业蝶变与产业裂变的双重协奏

  在新一轮全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竞争中,制造业的发展和跃升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7年7月,成都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对全市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目标与战略、优势与机遇重新进行梳理,长远规划。“产业新政50条”发布——筹建创新创造研究院;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发展基金;高标准超前规模部署5G通信网路;设立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机构……13个部分50条政策囊括了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土地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服务能力、资料资源支撑、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产业生态等各方面。

  成都规模最大、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当属电子信息产业,在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向着万亿级跨越,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将迅速跨界到汽车、机械制造旅游等成都其他的千亿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纵观全球城市的发展态势,万亿产业集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屏

  2017年10月,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工厂量产,开启柔性显示新纪元,也让京东方一举打破日韩半导体巨头垄断,奠定全球领先地位。AMOLED柔性显示屏比纸更薄,拥有更省电、可弯曲折叠等显著优势,在全球高端手机生产线上全面替代液晶显示屏已成为必然。这条投资465亿元的生产线,达产后年产7000万块手机屏,将创造3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

  距离京东方100米,是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其量产的液晶玻璃基板填补了国内空白,直接与成都京东方和深天马的两条4.5代线形成上下游配套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也让液晶玻璃基板国产化率实现了从零到70%的质变。

  2017年2月,又一份国际大单——总投资约90亿美元的格芯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项目开工,意味着全球首条12英寸22纳米FD-SOI特色工艺晶圆生产线不久将在成都投产,我国这一生产领域有望实现“换道超车”。

  2017年,28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新签约重大项目总投资增长136.7%,利用外资增长59.2%,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在成都高新西区,仅新型显示产业,就聚集了京东方、深天马、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TCL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随着英特尔、格罗方德、华为等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协作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速集聚,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经崛起。

  2018年初,香港联交所完成检讨流程,准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企业在港上市,独角兽企业成为中国和国际资本圈的热门话题。哪个城市能够吸引最新的独角兽企业,哪个城市就可能占领产业制高点。全球都在关注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崛起。美国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日前对外公布“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再次壮大。全球220家独角兽企业中,亚洲75家,中国59家。

  成都正在掀起一场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的行动,目光聚焦在市内潜在独角兽企业身上。过去几年,成都创新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31家,其中30家出自于成都高新区。成都未来的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全市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其中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60家以上。

  成都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的领域分布

  成都经济开发区车城大道,聚集了众多整车生产企业及零部件企业,一座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赫然矗立。没有传统工厂的巨大轰鸣声,车间内,锃亮的机器摇臂有条不紊地舞动,完成一道道流水作业。

  有媒体报导,“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建厂之初,就定位为PSA集团的‘全球新一代标杆工厂’,其智能制造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生产车型与欧洲同步。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绿色、环保是这家工厂的一大特色……”

  着眼未来,成都经开区还把目光盯向新能源汽车,计划到2021年新能源整车产能达50万辆、产量达40万辆。同时发展智慧网联汽车,抓紧建设封闭测试场、5G网络覆盖等载体,抓紧引进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

  成都在全国率先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在加紧构建新经济时代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发展战略产业,是成都冲刺全球城市的基础。

  “开窗见田、推门见绿”:一个世界级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京东方之所以能够在成都实现“蝶变”,与企业的生活配套环境息息相关。在距离京东方大约1.5公里的地方,配备了高质量的员工公寓、运动馆等。一批商业综合体也在园区里建成运营,不出产业功能区就能享受便捷、高质量的购物、餐饮、娱乐服务。

  成都整体宜居生活环境,对年轻人安居乐业有更大吸引力。这种宜居环境,连外国贵宾也能充分感受。2017年,成都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033.4亿元,同比增长21.2%;接待游客2.1亿人次,同比增长487%;接待入境游客301.3万人次,增长10.7%。

  2017年9月,在成都举办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发布了《“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成都倡议》,成立了世界旅游联盟。联盟由中国发起成立,是旅游业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国际旅游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新一任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为成都喝彩:“成都是一座魅力之城,同时也是一座幸运之城。”“9月14日是我人生当中非常难忘的一天,因为我当选了下一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也因为这一天发生在中国成都。”

  成都不止是波洛利卡什维利当选秘书长的幸运,更是普通人的幸运。安逸是成都最能感动人的城市品牌。这种安逸,不止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用四川话提到,更是很多本地人和外地人对成都的感受与印象。这种安逸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的有机交融,还有“正在建设的世界最长天府绿道体系,如天地间隽永的散文诗;正在快速成网的轨道体系,蕴含着成都‘快节奏’与‘慢生活’的辩证法;林盘错落,桑梓相连,是成都独有的城市乡愁。”得益于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成都人可以“宅”在15分钟生活圈,也可以坐在阳台看雪山。

  另外一个值得骄傲的表现是,成都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二,但是拥堵排名却位列第21。截至2017年12月,成都机动车保有量452万辆,仅次于北京的564万辆。而在拥堵方面,远低于拥堵程度第二的北京和第三的重庆,甚至比机动车保有量仅271万辆的西安还低。这不仅与驾驶者的习惯有关,更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关。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成都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自建城起便未改过名称的城市。

  然而成都的内涵正在而且更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最新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将其作为全国新一轮总规改革试点城市,与国家的现代化目标相对应,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这次总规最大手笔,是把以前战略定位中关于“高质量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调整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以更符合成都的城市特质。

  成都历史发展脉络

  为了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两山夹一城”的地理特点正在向“一山连两翼”发展格局调整。“一山”是龙泉山,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275 平方公里,是目前全球规划面积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将由单一的生态屏障提升为世界级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一方面加强生态保育,一方面承载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以及对外交往功能。“两翼”包括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将通过优化城乡空间格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塑造“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田园风光,届时成都将成为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和大美城市,将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组织及外事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博览及会议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

  未来成都将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的追赶与调整:中国新兴全球城市发展征途上的比学赶超

  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必将有全球城市再次崛起领航,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引领中西部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成都的机遇,也是使命。

  世界城市建设走过不少弯路,发展中国家更遇到严重的城市病。我国城市建设中也面对各种城市病症,在新时代城市改造升级中,如何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时代机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是各种规模城市普遍面对的问题,也是成都这种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所谓城市新发展理念,简言之就是高质量发展。从全球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看,中心城市在国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吸纳了国家最主要的现代化要素,是国家创新中心和经济中心。中心城市的发展及功能的发挥,将对国家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各中心城市都跃跃欲试,不甘落后,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对于各城市相对是一致的,地利与人和则各不相同。地理位置、经济规模、人口结构、产业分工、文化积淀、政府效率,无不影响城市发展。

  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这两大地位任何其他城市均难以撼动,成都自不待言。但成都是天然的西部中心,有健全的产业体系和广阔的经济腹地,且中心地位近年来通过市场的自发集聚效应不断得到强化;与广州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成都远离沿海,但早年西南建设积累的技术产业和人才则遥遥领先;与深圳这样的创新城市相比,在科研机构和文化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由此可以在中国新型全球城市的发展格局中对成都进行定位:京沪两市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重要门户城市,依然全面领先;广州、深圳、成都居其次。郑州、重庆、武汉在交通方面有优势,成都、杭州在文化影响方面有优势,成都、南京、武汉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优势。实际上成都双流机场是国家第四大机场,蓉欧铁路在陆路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成都的交通优势也不弱。因此可见,成都在第二集团中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后发优势,有后来居上之可能。

  成都太古里商圈鸟瞰图

  作为西部地区首善之城的成都,面临着追赶和调整的双重任务。从追赶的角度看,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创新能力等,成都与领先的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从调整的角度看,成都必须处理好“舍与得”、“增与减”的关系。“舍与得”是指疏解转移非核心功能,强化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增与减”是指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基本稳定,空间分布上东增西减,用地结构上生态生活空间增、生产空间适当缩减。

  “舍与得”、“增与减”的发展,就是精明发展、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发展。必须从这一高度理解和贯彻成都城市发展的“四定”原则:坚持“以地定城”,就是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锚固绿色空间底限;坚持“以水定人”,就是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上限;坚持“以能定业”,就是以能源资源供给约束和节能减排为前提,确定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坚持“以气定形”,就是根据大气环境特征,优化空间形态,改善通风环境。成都只有聚焦高标准,实现超大城市功能的有机协同,才能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新型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路子。

  成都,这个建设发展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向新型全球城市迈进。在这一进程中,成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有亟待弥补的劣势;面临重大、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需要应对、化解严峻的调整。惟此,方能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脊梁”,把具有成都“安逸”特色的城市文化辐射到更远地方。成都是新时代的新一线城市,未来将通过打造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互联互通的物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成为我国西部崛起、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最重要的节点,成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成为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特征的新型全球城市。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