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好故事 安徽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

2018年07月18日 15:08   来源:安徽日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绿色发展,产业升级,让八百里皖江水清岸绿产业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近日,记者走进园区、企业、项目现场,看到了一处处绿意盎然的新气象,听到一个个绿色发展的好故事。

  绿色发展带来春色满园

  ——牵住园区“顶层设计”的牛鼻子,点燃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提高“含绿量”,赢得“含金量”

  长江岸边,一片片农田包围的马鞍山市当涂经济开发区,一边是当涂发电有限公司,一边是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两个用水大户相隔不过数百米。

  一江春水,是“分而食之”,还是“分而养之”?

  这两家企业给出了答案:一根蒸汽管道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企业连为一体。原来,发电生产可产生大量富余蒸汽,而国星生化生产需要大量的蒸汽,一根管道实现产业链间循环经济。电厂富余蒸汽年可实现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国星生化供汽成本也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国星生化还关停了8台锅炉,年累计减少用煤量4万吨,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我省沿江多地的开发区加大生态创建力度,护航园区绿色发展。马鞍山发改委负责人说:“积极推进各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串起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周边地区大循环’。 ”

  思路决定出路,绿色决定生命。

  同处于长江边的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曾经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坚持绿色是开发区的主色调。”三山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方序保表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高新技术企业33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产业规划,坚持产业招商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理念,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在安徽工业大学教授陈东看来,推进园区绿色发展,需要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以提高“含绿量”来提高“含金量”。

  绿色发展带来春色满园。如今,三山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屹立在皖江南岸。

  下好“一盘棋”,共护一江水。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全面把握、统筹谋划。“牵好园区‘顶层设计’的‘牛鼻子’,点燃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王尚改认为,各园区需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从整体出发,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绿色动力增添企业后劲

  ——节能减排做“减法”,环保产业做“加法”,谁把握了绿色发展的先机,谁就能抢占市场主动权

  刚刚闭幕的世界杯,备受世人瞩目。来自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生产的冰淇淋早早入驻世界杯现场,“中国冰淇淋”的完美亮相为球迷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忘的夏日味觉新体验。

  记者日前来到这家公司,在亚洲最大的冰淇淋生产车间,多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全部开动,没有喧嚣的机器轰鸣声,没有熙熙攘攘的工人,一切显得安静、有序。在生产线的出口端,几个工人正在整理包装好的冰淇淋。公司副总经理关英杰说,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至锅炉房、杀菌机冷却水回收清洗奶车、中水回用绿化灌溉……形成了企业自有的“绿色运营管理模式”。

  “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产业发展问题。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环保执法力度,倒逼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另一方面,也要以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马鞍山市经开区负责人说。

  节约用水不仅是环保的问题,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安徽万能达发电公司负责人说,全面摸排公司水系管网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消除漏点,大幅降低了泄漏损耗,按照节水要求对工业水系统进行回收改造,实现工业水回水的回收再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

  谁抓住了绿色的制造点,谁就能抢占市场的主动权。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材、冶金、焦化企业采用的都是粗放的一段式和两段式固定床气化炉,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的焦油和酚氰废水。因此,对这些高污染行业装备的升级改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公司的两项清洁煤气化核心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开发的产品,已获得授权专利86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安徽科达洁能公司董事长边程说,公司在清洁煤气化领域发展了10余年,成为行业内的翘楚。考虑到环保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将突破过去单一的清洁煤气化业务,开创煤气化和多项环保业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节能减排上做“减法”,环保产业上做“加法”,绿色动力为企业添后劲。

  我省沿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陈东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在“破”“立”两端发力。 “破”,就是淘汰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绿色高端化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绿色先进产能比重。 “立”,就是培育体现经济新动能的产业,推动资源加快向新一代先进制造业聚集,促进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

  绿色项目串成产业明珠

  ——今天的项目决定明天的产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做大绿色产业,打造发展新集群

  6月27日16时,芜湖市海螺创投公司一固废处理项目,中央控制室实时监控实拍显示,一堆堆固体废物正源源不断运送到处置点。公司相关负责人曹卫说,公司业务已经覆盖整个皖南地区,每天处理150吨固废,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固废处理已经是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公司将进一步扩大此领域的产能。

  实践证明,生态和环保项目是前景最好的项目。

  铜陵市一块1000亩的稻田受到镉污染,当地曾用石灰降低土壤和水稻中的镉含量,但是效果不明显。芜湖市格丰环保公司中标这个项目后,通过应用森美思原位钝化技术与森美思功能性肥料调理技术,使项目区的稻谷重金属含量降低到国家安全大米0.2mg/kg要求范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梁真锐说:“重金属修复技术已在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等省份的农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市场前景看好。 ”

  技术改造让项目绿意更浓。芜湖海螺、荻港海螺在分别投资1.5亿元实施年产150万吨粉磨站辊压机技改基础上,又分别投资上亿元资金,对原有工艺装备实施系统化节能环保改造,均获得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去年,该市已完成技改项目999亿元。

  引进项目并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对于那些高污染的企业,过不了环评,即使投资再大,也坚决说不。前几年,浙江一家企业拟投资60亿元在芜湖市三山区建立生产基地。当地对企业的环保问题心存疑虑,于是该区负责人与市环保局人员一道赴浙江,对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了解到,该项目提炼产生的渣土,有可能会导致重金属污染,最终选择放弃该项目。

  今天的项目决定明天的产业。我省对新建项目严格把控,严格审批程序,未经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并联审批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让绿色项目串点成面。芜湖市大力发展绿色项目,每年安排10亿元推进37个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建成10个以上全国领先的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4%,占规上工业比重26%。

  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造福沿江地区人民群众的重大举措。日前,我省通过《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20年后,全面巩固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安徽样板。

  (记者 夏海军 沈宫石 贾克帅)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