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自贸区:凝心聚力耕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9日讯(记者沈则瑾)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坚持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任务次第展开、系统深化,基础性制度创新落地见效、成熟定型,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政府在开放环境下的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更大区域的改革发展联动协调推进。
上海把握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基本定位,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基本制度体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上海自贸试验区主动探索建立了一批基础性的制度创新。
确立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已经从原来的190条压减到45条,市场开放度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超过98%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高标准建设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覆盖口岸通关、港口作业及物流运输等一口式、全流程业务系统,23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实现数据协同和简化。目前,上海口岸货物和船舶申报100%的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
建立了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实施金融综合监管,形成以市场全覆盖为目标、以信息互联共享为基础、以监管合作为保障、以业界自律共治为补充的功能监管模式。
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开放环境下政府经济治理新体制。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实施了“证照分离”改革。第一批116项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二批10个领域47项改革全面推开,并在全面优化准入的基础上,对企业关注度较高、审批频次较高的35项地方权限事项加大自主改的力度。
完善了政府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在浦东新区经济领域全面实施“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管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市场监管机制。分类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改革后80%的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有效解决了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等问题。
实施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全区涉企审批事项“一网受理、全市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平均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较好地实现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主动参与引领经济全球化大局,提升国际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结合起来,突破要素跨境流动瓶颈,提升市场化配置功能。
完善了金融功能性平台体系。创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开立自由贸易账户7.2万个。全球100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中,上海从2013年的第24名上升到2018年的第5名。
提升了贸易便利化功能。推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生产、流动、消费全程集约化发展,铜、钢材、铁矿石等商品交易的上海价格和上海指数国际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
加强了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联动。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跨境研发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率先启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改革试点,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自贸试验区发挥制度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推进更大区域的改革发展联动。上海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放在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考虑,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
创新了一级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以自贸试验区的理念引领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发挥了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向长三角区域延伸。长江沿线的启运港扩大到13个。深化推进了长三角区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和联动奖惩。
主动服务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分别占上海对外贸易的20%、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展电影数的40%、对外承包工程的75%以上。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功挂牌运行五周年的基础上,抓紧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按照中央战略部署,高质量地推动自贸试验区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