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 重庆聚焦这四个方面

2018年11月21日 13:35   来源:华龙网   

  今(20)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八届市长联席会在重庆召开,下午举行的分组讨论环节里,参会城市市长、区域合作交流部门负责人和特邀参会代表分三组进行了对话交流。

  分组讨论后的大会总结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代表第一小组通报了讨论结果并进行了交流发言。重庆在参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说,重庆全面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包括聚焦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加快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聚焦内陆开放高地,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高品质生活,推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加快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突出“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以三峡库区、乌江、嘉陵江等区域为重点,大力营造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努力实现“应绿尽绿”,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45%。

  突出“治”,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共抓大保护”六项专项整治,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环保行动,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和湿地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防严控工业污染和防治城乡生活污染。

  突出“管”,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各级河长1.6万名,层层压实责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禁投清单、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加强产业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

  突出“改”,深入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八项制度要求,建立环保督察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健全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终身问责追责机制,以终身追责倒逼责任落实。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重庆已有1个国家级新区、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7个国家级开发区、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1277”国家级开放平台体系。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共签约实施重大项目118个、总金额214亿美元。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151项试点任务已落地122项,出台创新举措141条,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两江新区综合枢纽、现代金融、国际会展等功能日益显现,正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

  开通了长江江海联运、中欧班列(重庆)、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三大国际物流通道,物流多式联运枢纽加快建设,着力构建水铁公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网络和三大国际物流枢纽平台,江北机场实现三条跑道运行,果园港实现铁公水无缝换装,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9%。

  重庆已建成7个国家级口岸、11个口岸功能场所和9类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建成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7×24小时通关全覆盖和国内关区通关一体化,与20多个欧洲国家实现海关关检互认、信息共享、执法互助。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重庆,与中科院、同济大学等高校以及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布局建设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0多个。累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园区32家,授牌各类众创空间300多家,新型孵化平台入驻创客团队近5000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25%、10.5%。

  建成中德、中意、中英等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79家。长安、力帆、小康、海装风电等121家本土企业在海外布局,带动5000多家企业产品实现出口。重庆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从2013年的1.3亿吨增加到2017年的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99万标箱增加到129万标箱,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63班次,实际利用内资超过9000亿元,引进外资规模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电子产业已引进5大国际知名品牌商、6大代工商和900多家零部件配套厂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庆造笔记本电脑占到全球的1/3,手机产量2.9亿部,各类信息终端本地配套率超过70%。汽车产业积极融入全球布局,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引进了福特、现代等10家整车制造企业,培育了100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推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开展城市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推进内河航道、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运输发展,全力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全市已形成“一枢纽十干线”2500公里铁路网、“三环十二射”3000公里高速公路网、“一干两支”1400公里高等级航运网和290条空中航线网,省际出口通道达19个,江北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

  与四川协同推进成渝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两省市政府签署三年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统筹九大领域、400余项具体合作事项和项目。与贵州两省市政府共同签订了两省市合作框架协议,统筹推进十大领域34个方向,共200余项具体合作项目和事项。与沿江湖北等省合力推进三峡旅游产业合作,与上海、南京等共同推动产业转移等合作。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