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实施意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43.9万亩,巩固提升645.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5.2万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22公里,建成海绵城市50.7平方公里。全力推动“厕所革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8%、91.3%。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各族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新增城镇就业5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全省中小学彻底告别C、D级危房,县一中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支持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新增4所三甲医院,40所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500元。棚改项目开工13.9万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9.5万套。启动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普洱等11个地区和单位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工作不断加强,扫黑除恶高压态势初步形成。启动实施6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重特大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扎实抓好通海地震、墨江地震、麻栗坡泥石流、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等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非洲猪瘟防控有力有效。全面完成10件惠民实事。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委实施办法,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规范统一全省机关单位工资、津补贴和奖励项目,强化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确保决策科学民主高效。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坚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14件。主动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0件、政协提案695件。
各位代表!回望2018年,我们满怀信心谋发展,迎难而上求进取,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勇前进,在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沿边开放新高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驻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省政府工作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不够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实现目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营商环境不理想,民营经济发展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务十分繁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压力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领域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0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各项主要预期目标,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坚决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坚持辩证思维,抢抓战略机遇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窗口”,顺势而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彻底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经济体系;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积极主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领会好落实好。
今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落到实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把“八字方针”作为管总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保持破、立、降力度不减,积极化解煤炭、粗钢、水泥等过剩产能,完成46户“僵尸企业”出清,坚决遏制和淘汰不安全、不环保的产能,坚决不批、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的项目。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再为企业降成本900亿元以上。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精准用于支持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将2019年作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启动“四个零”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证照分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专项治理对企业的各项乱收费,全面停止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企业服务“零距离”,主动为企业解难纾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侵权行为“零容忍”,坚决制止对企业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和考核,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提升产业链水平。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坚持“两型三化”,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争取更多领域站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上。
畅通经济循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农村电商零售额增长30%以上。实施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稳妥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全政银企协调沟通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