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圳春节新房“零网签”业内:3月份市场仍值得期待

2019年02月15日 08: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董青枝 每经编辑 魏文艺

  春节假期,各行业均进入放假模式,楼市也不例外。尤其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楼市,无论是成交还是供应都基本停滞。据深圳市规土委统计数据,今年春节假期(2月4日至2月10日),深圳均无新房网签成交,亦无新增房源供应。

  春节假期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走访了深圳多个楼盘和中介门店,发现售楼处和中介店铺均显冷清,有些中介门店甚至还贴着“正月十二上班”的通知。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楼市难以走强,但3月的深圳楼市依然值得期待。

  楼市有点凉

  按往年惯例,春节前后深圳购房者购房意愿降低,开发商入市节奏缓慢,楼市供需中断。

  一名从业房产销售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春节期间市民大量返乡,看房的客户一般很少,所以深圳在售项目大部分销售人员也会放假,售楼处通常会安排几个人值班。

  春节假期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走访了深圳多个楼盘和中介门店,发现售楼处和中介店铺均显冷清,未见访客上门,就连工作人员也寥寥无几。一名楼盘销售直言“刚开工,看房的人比较少”;甚至个别中介公司店铺还大门紧锁,如一家名为“微地产”的门店上张贴着“正月十二上班”的通知。

  不过也有楼盘在春节期间喊出“春节卖房不打烊”的口号,希望能吸引为数不多的客户。据《南方都市报》日前报道称,有深圳中介人员在朋友圈发布盐田某楼盘的促销海报,2月7日至2月14日期间推出数十套特价房,原总价在355万~620万元之间,春节特惠价则为310万~544万元,最高优惠76万元/套,最低优惠45万元/套;另一个位于龙岗的公寓项目也推出了10套新春特惠房源,每套折扣力度达到20万~30万元。

  深圳贝壳研究院指出,春节后深圳新房市场供需会再次回升,且部分返乡市民经过春节假期的对比衡量,节后返回深圳后,入市意愿或将有一定增加,预计3~4月份开发商的推货供应量也会有所增加。

  据机构预测,2月深圳将有11个新盘计划入市,有7个项目包含住宅产品,其中龙岗项目占了一半。

  深圳“稳房价”

  实际上,从去年10月开始,深圳市场多个项目推出优惠折扣、特价房、分期付首付等促销活动,而今年年初还曾传出部分房企项目准备提价的消息,不过最终被相关企业予以否认。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分析称,731新政使得深圳市场下行较快,价格也连续调整,市场流动性过低,市场观望情绪依然存在。且由于临近春节,1月开发商推盘节奏显著放缓,在连续3个月的大幅推盘后,深圳新房住宅库存大幅增加。

  美联物业认为,开发商推盘意愿明显下降,导致1月供应量大幅下降。1月深圳全市仅4个项目、5451套新房源获得预售许可证,总套数较2018年12月下降24.2%;总获批面积约为40.83万平方米。一手住宅市场方面,受春节临近的影响,1月全市一手住宅的网签量跌至2499套,环比下降26.0%,同比下降10%;总成交面积约为25.2万平方米;全市一手住宅的成交均价微升0.1%至54112元/平方米。

  二手住宅方面,深圳中原监测数据显示,1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3881套,较上月回升1.86%,依然低位徘徊;1月全市二手住宅均价为51092元/平方主,环比下滑0.9%,均价在731新政后连续六个月下滑,继续保持调整态势。

  美联物业分析称,2019年1月市场反映好于去年同期,尤其是731新政基本已经被市场消化,加上利率折扣走低,市场需求相对旺盛,预计节后市场复苏速度要快于往年,2月中下旬市场有望迎来起色。

  面对深圳楼市的短期走向,在业内看来,深圳楼市成交量将持续保持现阶段的低位调整态势,政策调控放松不太可能。

  就在2月11日下午,深圳市政府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2019年要做好稳房价、稳租金、稳预期工作。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