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香港青年的发展,是2019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在此期间,特邀在京出席“两会”的多位港区代表和委员,参加《湾区青年说》栏目拍摄,与在京香港青年面对面交流,共话机遇,畅聊追梦。他们重点谈到香港与内地在法律、医疗、金融方面的合作发展,并提及香港青年在内地如何探索发展机遇,实现自身价值。
霍启刚:探索9市不同机遇 分享创业心经
与在京香港青年廖瑞华、李兴龙对谈时,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联会前主席霍启刚分享了许多创业心得。
在北京已算站稳脚跟的廖瑞华提出,眼见大湾区这么多好政策,他是否应去大湾区拓展新空间。对此,霍启刚表示,这个问题很特别,“别人通常考虑是否该从香港北上大湾区发展,而你则是思考是否应南下。”他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还是更多了解大湾区的情况。
霍启刚说,2019年在“两会”的提案中也有讲到,湾区交流应该更实在,避免为交流而交流,应该要有明确的主题。以创业为例,现在已有不少支持港人去大湾区创业的政策、资金等,但可以多做一步,举办一些创业主题交流团,让有兴趣的人可以先尝试一下,获取一些基本资讯,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就像你买雪糕前,也要先尝一口才知道喜不喜欢,如果体验过之后发现符合自己的需求,自然会去主动探索。
“我有一次在香港中文大学与一班年轻人交流,其中一位女生在中山创业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位女生和中山并没有什么关系,无端端就去了那边创业,做饼店,结果很快分店一家两家地开,生意很快做起来了。”霍启刚说,原本这位女生以为中山的消费能力不能承受她产品的高定价,相反,中山市民的消费能力远比想象中强大。
霍启刚分析,如果她是去北京上海等地创业,很可能当地已有非常具规模的竞争对手,然而在中山,同类竞争对手相对没那么多,从而能脱颖而出。
“其实大湾区9座城市的经济状况各有不同,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创业者们应该多多了解其中的情况,化挑战为机遇。”霍启刚表示。
谭耀宗:“两文三语”参与外交 讲好香港故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与在京香港青年王柏荣、陈贵和对谈时,陈贵和提到,在北京读书的他们有在政府部门挂职或实习的经验。
陈贵和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鼓励内地毕业的香港学生从事政府工作,但例如港澳同胞参军或在内地做社区、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提到。对此,谭耀宗表示,很赞成香港青年作出这一选择。
谭耀宗表示,“(香港)民建联之前就提过,可不可以让香港青年返回内地做公务员,你们现在是挂职、实习,能不能直接做正式公务员呢?我们提了这个建议,有关部门回复,是可以的。”
谭耀宗说,希望能给香港青年做外交相关的工作,因为香港青年一般都会“两文三语”(“两文”指中文、英文;“三语”指粤语、英语、普通话),语言能力没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参与外交工作拓宽国际视野,“参与之后,你熟悉香港,可以介绍香港的‘一国两制’,讲讲香港故事。”
谭耀宗指出,希望能让香港年轻人多参与到国际机构的工作中,“我们有对东西文化都了解的优势,我也希望,能通过加入到这些国际组织,介绍香港,介绍香港年轻人。”
“两会”提多项建议 助推湾区司法服务合作
自当选第13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香港中小型律师行协会会长陈曼琪,每隔1至2个月就要来到北京,提出创新建议,推动香港与内地法律界合作发展。
2019年“两会”期间,陈曼琪带来了8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司法服务融合。
与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香港律师关颖思、正在修读法律专业的香港学生谭力荣对谈时,陈曼琪表示,“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现在出台了,我更加希望自己能做好香港与国家的沟通桥梁,带着香港人对发展机遇的期盼参加‘两会’,希望回去的时候能多带一些好消息。”
“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前,我认为大湾区要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互通,需要提供各类一站式服务,包括法律服务,因此提出在大湾区内实现应用三地法律,内地法律、普通法、葡语法处理案件。”
在回答关颖思提及如何在大湾区尝试应用三地法律等问题时,陈曼琪表示,目前前海法庭的涉外法庭已经可以处理域外法,“今年我建议,加强大湾区涉外法庭当事人选择域外法的权利,容许香港事务律师、大律师经过培训考核后,成为大湾区涉外法院的特邀法官,允许三地联营律师行在内地开业3年后,转为本地律师行等。”
陈曼琪:湾区法律合作 可让律师选择更多
陈曼琪还有一项主打建议是,在大湾区设立涉外律师执业证。不少港人在内地即使取得内地律师资格,仍只能处理涉港人诉讼或非诉讼业务,陈曼琪希望这能令香港律师不再束手束脚。
“目前来说,香港律师行在大湾区内与内地律师行合伙联营等形式,有一定限制,年轻律师如果没有律所对口也无法执业,不利于香港律师在大湾区百花齐放。”陈曼琪说,“因此我希望,未来大湾区内的法律服务不以律所为准入单位,而是允许个人自由出入。”
陈曼琪建议争取一个律师执业证可以处理三地法律,而不只是香港律师只可以处理普通法,一名律师经过考核,可以自由开展三地业务,处理三种法律。
陈曼琪说,“建议可以尝试开放婚姻法、遗产法、刑事商业罪行等,这些都是与民生相关的领域,这样香港律师就不再束手束脚,选择可以更多。”
保持国际视野 丰富实践经验
在谈及有在内地修读法律专业的香港学生及执业年轻律师,担心实现“一个律师执业证处理三地法律”涉及三地协调、实现较困难时,陈曼琪则勉励,永远要对未来有信心,对国家、改革创新有信心。
“年轻人不要‘等运气’,要继续努力学习,获得实践经验,打好基础。这一刻不知道政策是否可行,但是提前装备自己,到政策开放的时候自然就是先锋。”陈曼琪说,“香港年轻人要保持自己的国际视野,认识国家,丰富实践经验,大湾区的机遇就随处可见。”
容永祺:财富管理需求增 港金融服务吸引力强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法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保险。
全国政协委员、友邦保险(国际)委任之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与在京工作多年的港人郑智发、在北京修读财经学的香港学生陈德仪对谈时表示,这是很重要的讯息,因此2019年“两会”期间,他建议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公司服务中心。
容永祺介绍,内地同胞在香港买保险的新保单数量,2018年9月已超过180万份。他认为,人寿保险及财富管理业最重要的是有客户,而大湾区内有7000万人口,且人均GDP高,至2035年有机会增至现在的3倍,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香港保险业来说是很好的市场。
在大湾区内建立服务中心,容永祺认为,可以为已经买保险的客户提供售后、赔偿等服务,甚至便利缴纳保费。他提出,可以考虑采用类似“港股通”的封闭渠道,缴纳保费或是领取赔偿金均通过同一渠道,保障国家外汇不会流失。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投资渠道多,产品丰富,外汇自由进出,这在大湾区是绝对优势。此次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跨境保险产品,令香港金融服务产品,例如配置美元资产,对大湾区居民有很强吸引力。”
容永祺说,“中央政府看到香港有很多优势,香港本是主动参与规划的一部分。”
高永文:实现跨境医疗缓解养老压力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前局长高永文自2018年出任全国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内地医改问题。
在与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修读中医系的香港学生蔡炫芝、区成辉两位学生面对面交流时,高永文提出,随着内地社区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大湾区内城市间能更快实现跨境医疗服务,香港也能得益于此,缓解医疗、养老压力。
面对蔡炫芝提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医疗合作时,会不会令香港医疗人才更加分散”的问题,高永文认为,解决香港公立医院压力问题,要靠培训医务人员及发展“双轨医疗”;同时要认识到,大湾区内的医疗合作,并不强调香港前线医务人员要去大湾区发展。香港有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这才是要与大湾区同行互相交流、提高的地方。
对谈中,他们还提到,香港市民若选择跨境就医,目前仍面临没有医保及文化差异问题。高永文说,香港市民接受跨境医疗服务并享受医疗保障,肯定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将密切讨论的问题。
“我们已经踏出一步,比如香港长者的医疗券,现在已经可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未来应用范围肯定会继续扩大。”高永文说,“同时跨境商业医保服务的发展,相信可以令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都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