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何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2018年)》发布会上表示,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的最新内容,也是一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与升华,即包括“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
该报告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领衔的研究团队编制。报告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及存在问题等维度剖析,基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针对性原则,构建了包括空间、市场、产业、创新、交通、信息、贸易、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及制度10个子系统50个基础指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比如,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报告引述2018年数据称,长三角地区间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梯度差异性和时序衔接性,有利于产业一体化发展。其中,上海市第三产业比重较第二产业高40多个百分点,服务经济主导型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呈现服务业和工业基本并重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安徽省第二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三产业,形成“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工业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
“长三角地区要切实发挥龙头作用,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黄金发展带。”吴晓华表示,长三角的区情和地位,决定了其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使命。同时,长三角地区要在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方面有更大作为,代表国家实力和水平赢得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主动权和制高点,并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更有效的新机制。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肩负着三大新使命,即率先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以一体化模式加快缩小地区差距。比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生态治理、财税政策、社会政策等领域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概念。上海对此示范区建设的定位,是其对内开放的重要平台,侧重于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力带动其“东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此次发布会由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