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春天里

2019年04月28日 17:25   来源:国际商报   
  4月的中原大地,春风荡漾,生机盎然。

 

  两年前,也就是2017年4月,河南与其他6个同时获批、统一挂牌的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一起,挺身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前沿。

  河南省对自贸试验区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国生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省长陈润儿在挂牌之时就寄望河南自贸试验区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总体方案中,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要求的改革试验时间大致是3至5年。时至今日,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跑完了上半程。

  那么,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河南省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试出了哪些经验?闯出了什么名堂?干出了多少成绩?对于下一步发展,河南省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努力提供“河南经验”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对外开放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13年开始,先后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成为了河南对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河南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正式挂牌以来,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围绕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跨境电商等方面推动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取得了多项成果。

  张延明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河南自贸试验区先行探索开展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已向国家提交了43项创新案例,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企业注册流程,到简政放权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创新司法服务妥善解决各项纠纷问题,再到持续提升通关时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力争为中国新一轮开放提供“河南经验”。

  提供“河南经验”的前提要有扎实的“河南成绩”。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形成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从“放管服”成效看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在设立和投资运营中都会遇到“准入准营不同步”的难题。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在某些特定行业与领域,还需要办理相应的许可证才能从事经营活动,整个流程下来耗时耗力。为使企业投资经营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实现“经营零等待”,郑州片区管委按照国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决策部署,结合片区实际,在片区内试行“信用通”管理服务,实行涉企证照告知承诺制,梳理了与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21个经营许可事项,并对这21项行政许可证先“承诺”后监管,实行企业承诺即可开始经营准备,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因办理行政审批带来的时间、经济成本,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准入即准营”。

  “签署‘信用通’管理服务承诺书、‘证照分离’告知承诺书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营业了,节约了我们大量的办理相关证件的时间,真的是‘零等待’。”郑州片区河南千里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贸试验区与企业签署“信用通”管理服务承诺书、“证照分离”告知承诺书,这就意味着,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办企业已进入“信用”时代,企业经营实现了“零等待”。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整体评勘的做法,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办和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推广。不仅如此,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获全国十佳创新案例;开封片区率先探索“二十二证合一”,以减证带动简政,实现“三十五证合一”并在全省推广;郑州片区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取得突破,中国银行率先办理多式联运提单质押开立国际信用证和汇出汇款业务;跨境电商“多模式综合监管”“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等监管创新得到海关总署认可。

  据了解,河南省政府一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了4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目前12个自贸试验区中力度最大,全力推进以“一次办妥”为核心的政务服务改革。

  此外,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通过手机短信验证方式“零见面、无介质、无纸化”办理电子营业执照,率先推出“政银合作”代办工商登记“直通车”服务模式,将工商登记注册服务窗口延伸到银行网点。

  从改革试点任务看

  2019年3月1日,全国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上线启动暨新版营业执照换发仪式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举办。

  “今天挺幸运的,刚好赶上第600万家企业,拿到了全国首张新版工商营业执照,两年前我们从其他区迁到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开办了几家公司赶上了‘三十五证合一’,我能感觉到这两年的政策一直在优化,越来越高效,越来越系统化。这两年企业发展的比较快,现在注册登记的这个公司是在为上市做准备。”河南优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负责人罗忠慧告诉记者。

  据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工商口的工作人员介绍,新版营业执照对原版营业执照的二维码功能进行统一调整,实现二维码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的企业信息精准联接,并在营业执照上增加“扫描二维码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更多登记、备案、许可、监管信息”提示语,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查询该市场主体的公示信息,方便社会各界了解市场主体情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是河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之一,作为全国首家启用新版营业执照的试点省份,河南自贸试验区的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两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60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有97项,有63项正在推进,完成率超过了60%,部分试点任务落地较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批企业项目落地入区发展。已试验形成225项改革创新举措(案例),其中40个改革创新经验、8个实践案例向国务院自贸办推荐上报。

  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带动了全省整体改革进程,探索区域评价、容缺办理、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和多图联审5项机制,全省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精简约50%,审批时间压缩60%以上,极大激发了企业投资活力。

  从“五大专项”效果看

  2017年7月3日,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赴河南自贸试验区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立足三大方面,搭建五大制度体系框架,重点推进五大改革专项。

  “保持优势还是要靠创新。河南的跨境电商,不仅建立了多功能口岸监管流程模式,还建立了多功能邮政监管中心,快件监管中心,从而实现了秒通关。”张延明表示。

  在推进多式联运改革方面,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探索“提单质押+货物监管+担保”模式,开出了以提单为抵押的信用证,初步破解了“一单到底”难题,中欧班列(郑州)操作效率提高1/3。郑州机场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郑州国际陆港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成运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两年多以来,河南自贸试验区聚焦聚力开展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改革专项,成立五个专项工作组推进。初步构建了“商事简便、快捷高效、一次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通关便捷、安全高效、一单关检”的通关监管服务体系,“多元融资、服务高效、一体联控”的金融服务体系,“机制健全、仲调结合、一律平等”的法律服务体系,“互联互通、物流全球、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改革专项的形成和实施,标志着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五大专项牵头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务实推进,带动总体方案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加速落地,与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和服务体系日益构建形成。

  据悉,在2018年8月份国务院大督查中,河南自贸试验区“五大专项”建设成效得到了督查组肯定和好评。

  从一带一路影响看

  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如何通过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推动中部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让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对于这个问题,张延明表示:“我们坚持把打造陆上、海上、空中、网上四条丝绸之路作为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的重要支撑,努力形成‘四路并举’的开放通道新优势。”

  河南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出路就是开放。虽然典型内陆省份的特征让河南没能搭上中国对外开放的“早班车”,但对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的坚持,特别是随着自贸试验区这个开放大平台建设的推进,河南紧紧抓住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

  “两体系一枢纽”是国家赋予河南自贸试验区且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战略定位。自贸试验区建设大幕拉开后,河南省充分利用并持续强化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拓展“东联西进”物流通道,努力形成了“四路并举”的开放通道新优势。

  依托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打造的“空中丝绸之路”越织越密。当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运力、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形成了横跨欧美亚、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2018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万人次,增长12.5%,其中国际地区客运量增长33%;郑州机场进口水果和水产品占全国航空运输量的60%以上,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

  以中欧班列(郑州)营运水平打造的“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九去九回”的常态化运营,货值、货重、满载率全国领先,是国内唯一实现冷链业务常态化的班列。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752班,增长50%,货值32.4亿美元,增长18%,境内集疏网络覆盖20多个省(市、区)。

  以跨境电商为载体打造的“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河南在全国首创1210“网购保税”进出口监管服务模式,被世界海关组织作为全球推广示范样板。河南保税集团跨境O2O现场自提模式,让消费者2分钟在家门口买到全球好物。郑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的跨境电商交易基地。

  以铁海联运、内河航运为依托的“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河南省规划建设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积极发展铁海联运,有效衔接青岛、连云港等重点港口,将沿海港口业务引进至河南省,着力打造“无水港”。当前,全省已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9条,全年开行206班,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区域节点城市为支撑的陆海货运通道枢纽。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河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由647.5亿元快速增长至1187.9亿元,年均增长超10%。今年一季度,河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到达218.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7%,占同期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1.5%。

  不难发现,河南省通过四条丝绸之路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的互动进一步加强。

  从产业招商效果看

  围绕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河南省不断完善产业规划。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超过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6200亿元。

  数据显示,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投资的国内外500强达到118家,恒大旅游集团投资的恒大童世界项目、海马汽车整车项目、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台湾合晶八寸晶圆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或经营投产。

  此外,普华永道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入驻自贸试验区,绿地集团在开封片区投资绿地中部创客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营,格力集团中央空调项目、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上汽集团乘用车二期项目等加快建设。

  成绩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就在脚下。

  2019年河南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加注重培育开放新优势,搭建开放新通道,建设开放新平台,放宽开放新政策;将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对标国际先进,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创新,重点统筹“四条丝路”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专项”服务体系,力争早日完成总体方案160项改革试点任务。

  此外,河南还将重点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着力实现入驻企业规模、质量双提升,探索形成两批改革试点经验,从而促进河南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统筹部门,河南省商务厅将建立健全重点工作台账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特别是“证照分离”“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等重点改革事项,研究出台进一步支持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举措。

  结合战略定位和特色优势,河南将重点在多式联运、国际商品期货交易、跨境电商等领域寻求突破。

  在多式联运方面,支持郑州机场用足用好第五航权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有序推进空铁联运;围绕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在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尝试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赋予国际铁路提单物权凭证功能,支持多式联运经营人在签发多式联运提单等领域先行先试,重点在长周期跨境运输、高附加值货物国际贸易中推广,逐步向更多货物种类拓展应用。

  在国际商品期货交易方面,重点发挥郑州商品交易所功能作用,抓住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PTA期货交易获批机遇,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在更多品种上引入境外交易者,探索与境外交易所实行产品互挂,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收购或参股期货交易所,为提升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定价话语权贡献“河南方案”。

  在跨境电商方面,叠加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持续推进海关监管创新,支持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积极争取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创新监管服务试点。

  在融资租赁方面,重点围绕飞机租赁、大型装备设备租赁等,着力在政策落地、通关便利化、资金流动等方面探索改革,搭建融资租赁交易平台,逐步扩大租赁的规模、市场和效益。同时,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帐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实施,取得更大成效。

  不仅如此,河南自贸试验区还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参与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加大外资、外贸企业招引力度,切实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支持洛阳、开封市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综保区、保税中心申建力度;推动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自贸园区、经贸合作区等。

  笃心追逐中国梦,万里征程不停歇。回望来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已形成了东南西北中遍地开花的大格局。河南,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奋斗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春天里。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