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2019年12月26日 10:12   来源:人民网   钟巧花 陈连利

  离开福州主城区,驱车约半个小时,进入一个简约、利落的现代化园区,你不经意会发出感叹。这里是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福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所在地。

  从1991年成立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到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今天,福州高新区聚集了4000多家企业,10万多名从业人员,被人们称为“海西慧谷、旗樟福地”。

  “企业在经济下行的状况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建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招商引资,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以及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福州高新区创新引导基金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

  政府引导基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与市场互相理解的基础上适度让利给社会资本,把项目的精准挑选以及评估等工作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实行“有限一票否决权”,真正实现“政府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跟跑”,这事儿不简单。

  “球场上的裁判员”

  一边是因为社会配资困难、投资决策困难,使得政府产业基金处于闲置状态,一边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局该怎么破?

  2019年初,福州高新区正式启动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新模式,即以高新区国企为出资主体而设立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

  “我们设立5个亿的产业基金来助推企业发展,通过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引进不同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这个就是我们高新区扶持企业的亮点。”黄建雄如是表示。

  黄建雄口中的亮点到底为哪般?

  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是以支持“招商引资”为目的的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在运作的过程中,是如何精准实现引资、又让急需资金的企业获得红利呢?

  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志毅介绍说,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突破了传统上把社会资本盲目强行捆绑进母基金的配资模式,改为以特定的投资项目为标靶,在确定招商或引资项目后,约定政府与市场资本的最低配资比例,通过基金管理人进行专业评估,发掘特定项目的价值,甄别特定项目风险,区别性寻求社会配资人。

  如此一来,就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引导基金在“引资”方面的尴尬——潜在投资人对投资项目不了解,不敢参与;对项目风险与收益无选择权,不愿意参与;对未来不同项目的盈与亏不能区别对待,不认可参与。而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则能轻松摘得“橄榄枝”,破解资金难题。

  这样的模式,在投资政府支持的光电产业项目——福建海创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光电”)时,有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福州高新区基金仅出资600万元,但吸引的社会资本达到6400万元。海创光电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出资比例远超过了基础配资1:1.5的水平。”陈志毅说。

  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既要行使必要的监控,又要避免过度行政干预基金的市场化管理原则。这又该怎么做到?

  “就像球场上的裁判员,他不下场踢球,但是他盯着你,你把球踢到界外去了,他就会及时吹哨子。”福州高新区商务局金融顾问、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管理人魏晖生动地比喻福州高新区管委会在引导基金中的角色。

  如何避免基金管理人把“球”踢到场外?“裁判”已经事先制定好规则。原来,福州高新区在投决会中对政府委派代表设置了“有限一票否决权”,即政府与基金管理人事先约好基金投资范围、比例、方式等“原则边界”,魏晖把这称为“黑白名单”制度:“基金在投资成立之初政府就已经给我们设立‘黑白名单’制度,政府根据这个制度拥有‘有限一票否决权’,只要我们的投资在白名单范围内,政府会充分授权给我们、充分尊重我们专业化的评判。但是如果我们的投资超出白名单的范围,政府代表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叫停投资。”“有限一票否决权”在发挥市场优势和避免市场风险之间实现了巧妙的平衡。

  魏晖分析说,尽管传统政府引导基金也存在政府出资,由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模式,但政府代表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且政府代表基于绝对风险控制的逻辑,过度使用否决票,这导致投资难和落地难。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实行市场化决策,并实现“有限一票否决权”,从而保证基金的良性运转。

  “摸着石头过河”

  福州高新区一直奔跑在“改革之路”上。

  黄建雄表示,福州高新区按照福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全力推进“三个福州”(“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三年行动,不断做出务实探索。“发扬优势,补足短板,福州高新区又对政府引导基金做出改革。”黄建雄说,这个改革,力求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中“走出新”。

  然而,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事,改革意味着要“迎难而上”。“在推动的过程当中,来自我们内部的质疑或者各种声音还是有的,比如觉得做这个事情可能太过于创新,没有先例可循。”陈志毅坦言,在创新引导基金中曾遇到阻力,但福州高新区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我们觉得既然是一个‘改革’,就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

  为了让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顺利落地、实施,并真正发挥招商引资的效果,福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前后召开二十多次会议研究、讨论,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到2019年的正式运行,历时接近两年。

  让基金“活”起来,谁来管理非常关键。因此,福州高新区遵循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通过严格、公开的社会遴选方式,确定合格基金专业管理人。

  让基金“活”起来,降低风险非常必要。福州高新区在与市场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有条件地适度让利,解决政府引导出资与社会资本在行业投资和项目选择上的风险和收益的评判标准差异,比如遇上相对不成熟的产业或项目时,政府与社会资本约定,在保障政府出资本金和适度资金成本的基础上,把未来超额投资收益让利给社会资本,以平衡社会资本跟投所承受的额外风险,从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或企业中。

  让基金“活”起来,讲求效率非常重要。为了真正做到让区外项目引得进来,让区内项目长得起来,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与高新区招商部门紧密配合——互相推荐项目,共同制定招商方案,使得政策支持、项目资本投入和资源导入无缝衔接,让基金投资的成功率提高。

  从2019年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成功落地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吸引了项目落地5个;参与投资项目3个;后备项目10余个;后备综合子基金3支。目前已投项目中,区产业引导基金出资6700万元,引入社会资本21400万元。这个数字意味着,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出资比例几乎达到1:4,远远超过了基础配资1:1.5的水平。

  “我们想通过比较小的规模先进行一些尝试,如果这种模式是合适的,我们再去放大这支产业基金。”陈志毅说,“我们在推动的过程当中采取的一些模式是没有先例的,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个模式推出来之后,很多地方也学习了我们的模式,而且在我们的模式上又进行了一些改动与升级,这也是我们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地方。”

  “前所未有的效率”

  “这次融资对我们来说,真是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我们企业规模现在尚小,也没有想过这么大的融资,但是这个事情发生得好像又很自然。”说到这,海创光电的董秘闫强笑了。

  闫强说,最让人惊讶的是,从今年的三四月份成为投资项目以来,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小,但作用却非常大:“很多社会资本投资我们,解决我们未来一两年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的资金瓶颈。这坚定了我们的决心,也就是说,企业并不在于多小或多大,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做事情、愿不愿意去发展。”

  当被问到加入政府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时,福建瑞泰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静同样笑呵呵地说:“我们今年已经收到政府引导基金的首笔款,这个效率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非常吃惊。”她表示,该公司前期筹备是在上海与福州同步建立研发中心,没有想到地方还没找好,钱就到账了。

  截至目前,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已对福州迪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首笔1000万元投资,已完成对外投资额与已通过投资决策但尚未完成投资项目金额合计为6700万元,其中:福建瑞泰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100万元、福州迪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0万元、福建海创光电有限公司600万元。

  企业拿到了钱,如果没有实实在在地使用要怎么办呢?福州高新区同样有办法解决——将基金投资和引入项目的税收贡献纳入政府资本的收益考核指标,倒逼基金管理人对企业做好投资后监督工作。

  政府引导对路,企业热情高涨。福州高新区在创新引导基金模式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稳。

  “2020年,福州高新区将以营造最佳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构建产学研高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为目标定位,继续‘抓项目促发展’,深化‘三个福州’建设。”黄建雄透露,接下来福州高新区会根据整体产业规划,合力把福州高新区产业基金适当放大规模,从而更有力推动招商引资。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