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7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出口3712.92亿元,增长9.4%;进口2079.86亿元,增长13.8%。按美元计算,货物进出口839.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出口537.99亿美元,增长4.8%;进口301.65亿美元,增长9.0%。全市货物出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欧盟、美国和德国,分别出口949.01亿元、926.57亿元和391.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下降7.1%、增长1.2%。货物进口前三位国家(地区)为东盟、韩国和台湾省,分别进口697.21亿元、308.41亿元和299.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1%、下降0.9%、增长40.8%。

全市新签订外资项目223个,比上年下降3.9%。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10亿美元,增长0.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65亿美元,下降27.2%。截至年底,累计有29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6.6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9.4%;实现工程营业额10.06亿美元,下降2.0%。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智能制造、商贸物流、新兴金融、医疗健康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区内外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3345户,注册资本总额2155.37亿元。其中,新增注册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56户,注册资本3.3亿美元。重庆自贸试验区引进项目980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2551.42亿元,覆盖大数据、大交通、大健康、总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农业农村、扶贫、环保等领域。截至年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先后落户重庆自贸试验区。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4.9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税收收入1541.2亿元,下降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金融机构资产规模6.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483.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7953.11亿元,增长6.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7105.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6233.20亿元,增长15.3%。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总部1家,证券营业部205家,证券分公司42家。境内上市公司54家,总股本805.30亿股,股票总市值6277.94亿元。全年全市通过境内证券市场累计融资2197.74亿元。
全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营业性保险分公司56家。保费总收入916.46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20.22亿元;人寿保险收入506.49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189.74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278.9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15.95亿元;人寿保险赔付83.09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79.95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9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长9.8%。按全体常住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050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5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6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5941元。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85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2元,增长9.5%。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2%,农村为34.9%。

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7.72万人,比上年增长7.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62.68万人,增长3.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0.63万人,增长6.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51.44万人,下降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61.67万人,增长14.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66.95万人,增长6.2%;享受生育保险待遇29.35万人次,增长9.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4.95万人,增长5.1%。
年末全市共有28.1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8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8.61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9.87万人。全年资助164.74万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8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40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754元/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404元/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204元/月。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95%。截至年底,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8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新型研发机构83个,其中高端研发机构34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141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3822项,成交金额150.3亿元。
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6.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1万件。获得专利授权4.3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0.70万件。有效发明专利3.24万件。
全市共有注册商标50.22万件,比上年增长29.8%。驰名商标159件,地理标志256件。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检验检测机构653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7个。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7万台(件)。全年修订、制定地方标准94项。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80所,普通中学1127所,普通小学2860所,幼儿园5660所,特殊教育学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46%,初中入学率为99.86%,小学入学率为99.99%,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9.00%。在园幼儿普惠率81.6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0%。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共有博物馆104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0%。全年生产电视剧2部、电影21部、电视动画片1小时40分钟。出版各类报纸16813万份,各类期刊4300万册,图书13777万册(张)。全市共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40个、市级专业档案馆1个、市级部门档案馆4个。
全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38.74万人。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11.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5.25亿美元,分别增长6.0%和15.3%。年末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242个,其中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106个。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058个。其中,医院8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36个,乡镇卫生院860个,村卫生室10580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3.1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7.12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55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22万人,注册护士10.32万人。
我市获世界三大赛奖牌11枚,其中金牌7枚。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奖牌36枚,其中金牌13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3%,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7%。
全年水资源总量497.28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105.5毫米。全年总用水量76.63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6平方公里。
全市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完成营造林面积约42.6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0.1%。
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昼间达标率为99.2%,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0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6分贝。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16天,与上年持平。主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下降5%。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47人,比上年下降4.0%;较大生产安全事故7起,下降61.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4人,比上年下降18.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每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307人,比上年下降2.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79人,下降5.3%。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424人,下降65.5%。
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17起,直接经济损失3415万元。
注:
1.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公路货物运输量、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等数据由于口径调整,与上年不可比。
2.由于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核实调整等因素,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以2015年价格计算)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因2019年全市就业人员为预计数,故全员劳动生产率数据也是预计数。
5.其他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6.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外出市外人口是指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现居住在重庆市外,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市外外来人口是指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外,现居住在重庆市内,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7.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8.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9.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2019年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0.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2.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13.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各类市场主体、质量检测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数据来自市扶贫办;水产品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委;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局;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数据来自市住房城乡建委;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重庆海关;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委;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部分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监管局和人行重庆营管部;证券数据来自重庆证监局;保险数据来自重庆银保监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量数据来自市知识产权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委;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委;电影、报纸、期刊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馆;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自然保护区、林业、森林数据来自于市林业局;噪音、空气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市应急局;地质灾害数据来自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