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建社区治理信息系统

2020年08月19日 09:57   来源:北京日报   金可

  来源标题:本市将建社区治理信息系统

  昨日(18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做客由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共动员12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参与社区防护。今后,本市将加大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整合各方力量做好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库两平台”服务社区管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市7194个社区(村)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格局。动员5.8万名社区工作者、43.3万名在职党员、9.9万名下沉干部和61.8万名志愿者,全市直接参与社区防控人员有120余万人。

  针对市政协委员朱良发现北京有些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滞后的问题,李万钧表示,本市正着手推进全市统一的社区治理信息系统建设。

  李万钧介绍,在社区抗疫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在社区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京心相护”小程序,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电子围栏、体温检测等。但同时,社区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基础数据不准确,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够,数据缺乏共享机制等。目前,民政部门正推进全市统一的社区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市、区、街乡镇、社区村、村居民、驻区单位组织等依照权限开放式使用。初步设想是构建“一库两平台”。“一库”指城乡社区基础数据信息库;“两平台”中一个是社区服务平台,加强居民参与和部门交流;另一个是社区管理平台,加强社区的人员、机构等日常管理。

  村居混杂地区开展“撤村建居”

  市政协委员庄文静提到了如何加强小区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李万钧表示,本市将进一步缩小治理单元,今年将探索将治理重心延伸到小区、楼门。在全市建设300个楼门院治理示范点,通过完善楼门院组织架构、提升环境质量等。

  同时,将着力解决社区规模大小不一、社区居委会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全市3000多个社区中,5000户以上的有70个,社区之间差异大,人手不够管不过来是常见问题。为此,民政部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标准》,将科学设定社区规模标准,让社区管得好、管得住、服务到位。

  此外,还将推动解决村居混杂地区管理交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李万钧提到,比如城乡结合地区,村民早已全部转变成了居民,但是村的建制还保留着,不利于基层精细化治理。因此,民政部门已专门制定《关于开展撤村建居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土地、集体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调整。今年将在通州区、大兴区、朝阳区重点推进,“十四五”期间对符合条件的村将全部完成调整。

  为防控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常态化疫情防控仍是今年下半年各个社区的工作重点,需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的整合协同。

  李万钧表示,今后将完善社区自治机制。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议事厅。今年,民政部门还将建设100个社区议事厅示范点,完善议事协商的程序、标准和规范,让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志愿者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民政部门将为全市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因新冠肺炎感染导致身故的专属责任保险。同时,协调基金会捐赠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消杀用品等防护物资。指导各区利用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社区公益金等,支持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李万钧还透露,民政部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总结疫情防控中志愿者经验,推动《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修订,为志愿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预计条例下个月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审议。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