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了三周年的生日。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主体区域,成都自贸试验区三年来的靓丽成绩正一一呈现。成都自贸试验区包含天府新区片区和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天府新区片区还包含了天府新区块、高新区块和双流区块。三年多来,成都自贸试验区凭借四个区块发展优势,各项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统领了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了内陆自贸试验区发展新路径,为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树立了标杆。
看成绩:创新成果涌现 开放引领增强
来的都是客,走的都是货。用这句话来形容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的开放引领发展一点都不为过。
天上飞机飞,地上火车跑。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双流机场新开国际航线27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30强,让成都跻身全国航空第四城。在青白江片区的国际铁路港,已基本形成的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26个城市、境内15个城市,最短8天到达欧洲腹地,连续四年保持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双第一"。
在改革创新方面,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成都区域地方事权改革全面完成,《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除6项属于中央事权外已完成149项,完成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140条,真正做到了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并且明确了落地时效。
三年多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探索出了430余个改革实践案例,有力的支撑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发展。目前已经有包括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公证最多跑一次等五项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其中,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公证最多跑一次等2项改革试点经验获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等3项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还有冰鲜三文鱼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等3项成果通过第六批全国复制推广经验初审。2019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制度创新成果入选数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列第二位。
三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吸引了更多企业选择成都、落地成都。截至2020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注册企业120875家、注册资本18407.44亿元,其中注册外资企业1499家、注册资本1199.71亿元。2019年,成都区域新设企业数、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名均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争取更多的政策试点落地,总结自贸试验区三周年经验,对标国际高标准,高水平深化自贸改革试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行动,推进内陆自由贸易港和自贸试验区扩区建设。"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未来,成都区域将更高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招引一批500强企业,地区性、功能性总部和世界知名品牌、首店落户自贸试验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高起点推进服务业开放,聚焦金融服务、国际会展、文化创意、医疗卫生、国际物流等高水平开放试点;高标准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一市两场"一体化建设,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四向拓展"国际大通道;共同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川渝互动对比试验、联动试验,合力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落地开花
在成都开办企业拿营业执照、刻公章、领发票需要多久?青白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这一套流程的时间是6个小时。这让亲身体验这一流程的市民大呼"真是太方便了!"
6个小时开办企业,是成都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成效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尤其是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挂牌以来,成都市不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在成都营商环境"1+10"政策基础上,全面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坚持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精准制定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
《成都市进一步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任务分工的通知》《成都自贸试验区"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计划》《2019年成都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专项行动计划》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与落地,支撑起了成都自贸试验区域的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2019年是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作为全市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据四川自贸区成都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成都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专项行动计划》,选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相关指标,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及先进做法,针对注册登记与简易注销、办理施工许可、金融信贷服务、电力获得、不动产登记、纳税、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跨境贸易十个方面提出25条改革任务,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试点。
成都自贸试验区域落实的"放宽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放宽人才中介机构限制"等9项任务,"创新推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服务举措"等10项任务取得阶段性进展,正在持续推进。
2019年,成都区域邀请第三方机构对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开展评估,发布了《成都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的10项指标中,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获得电力""执行合同"指标表现出色,国际模拟排名进入前十;"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办理建筑许可"等指标方面,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营商环境建设卓有成效。
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能够取得较好的评估结果,与4个落地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个落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各具亮点。天府新区采用电子申报方式,实现纳税人办理出口退税到账时间仅需24小时。高新区通过开发"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推进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建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服务。双流区积极推广"提前申报、运抵验放"通关模式,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简化通关手续。青白江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深化"承诺制"、推进"区域评估"等方式,加快项目落地。
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如阳光如雨露,不仅带给蓉城企业、创业者更多获得感,也让百姓生活拥有与国际高品质生活水平同步的幸福感。如今,成都新经济企业超过36万家,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位居全球第73位,世界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71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01家,2019年收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殊荣。
高新区:携使命砥砺前行 勇创新红利释放
"自诞生之初,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与开放的使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年以来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以四川自贸试验区四分之一的土地,贡献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分之二的新设企业和四分之三的外商投资企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3477户,注册资本金5656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1525.12%、1525.8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59户,注册资本金102.94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2584.38%、3563.35%。
肩负改革创新探路的重任,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要快速崛起,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和开放的胸怀。三年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其中"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等6项成果获全国复制推广,"中小科技企业双创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度"等7项成果获四川省复制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携手打造的"自贸通"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外向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据了解,"自贸通"由"自贸贷、自贸惠、自贸易"三部分组成,以"融资、降费、服务"三大支柱为核心,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减少企业贷款负担,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自贸通"已为成都高新区21家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自贸贷"1.37亿元,支撑企业进出口结算量突破4000万美元。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位于天府大道中段的中国-欧洲中心自2017年启用以来,已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省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目前,中国-欧洲中心正加快打造为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已成功招引挪威Opera中国区总部、丹麦霍森斯市成都代表处、成都"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平台等商贸类、交往类、服务类重点项目59个。
数据显示,三年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引进23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5142.26亿元,到位外资13.18亿美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美国爱齐科技运营中心、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英国纬图全球亚太总部、总投资120亿元的昆仑万维全国总部等项目相继落地。
在"走出去"方面,连续举办七年的"科技企业欧洲行",搭建起成都高新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同时,无数企业选择在成都高新区扎根,发展触角也从成都延伸到全球。据悉,以天齐锂业、极米科技为代表的105个境外投资项目3年来累计实现投资备案总额29.03亿元,投资国家及地区包括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标准服务为核心,以便民服务为目标,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天府新区:建创新高地 开放引领作用凸显
作为国家"试验田"、制度创新"高地",规划面积26.45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块在挂牌三年来的建设中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经验,自贸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凸显。
三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新区推动"放权赋能、制度创新、协同开放"三大攻坚,累计形成78项改革创新案例,涵盖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法治化建设5个核心领域,产业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2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15倍。
截至今年4月,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三年增长15倍,新增注册企业8611家,新增注册资本406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6.1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02亿美元,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72个,总投资2011.17亿元,招引500强企业56家。
在制度创新方面,"国地税'联合办税'改革"、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二项制度创新成果列入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清单;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国地税"三创新十统一"联合办税、互联网+工商登记、金融集聚区社会共治大监管试点、发票领用新模式等八项制度创新成果列入全省复制推广的清单。证照通"1+x"联办审批模式入选2019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
三年来,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不断探索前进。出台"1+3+1"国际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在西部率先启动企业集群注册、企业住所申报登记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承诺制改革;设立西南地区首个商标注册受理窗口。企业4小时零成本开办,项目审批事项压缩至90个工作日,一次办和网上办比例达到100%等措施的落地让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此外,还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模式,加快完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办事效率直线提升,方便了企业办事。
为促进产业加速聚集,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投资便利化,推动区内企业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引进招商局、正大、新希望等34个总部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签约落地成都超算中心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诺基亚、云从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4200家,190家创投机构。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3年共计17家企业累计对外投资19个项目,投资地区超过11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规模近100亿美元。
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天府新区海关已实现进口环节海关通关作业时间0.9小时,出口环节海关通关作业时间0.12小时,通关效率在省内属地型海关中名列前茅,"单一窗口"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出口退税全流程电子化。同时,完成国内首单全程管输保税航空煤油区外加工贸易业务,试点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加工贸易"以企业为单元"监管制度改革,成功落地全省首单服务贸易单证电子化业务等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深得企业认同。
青白江:立足陆港优势 誓做开放引领者
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位于成都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的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区,是正在研究按程序设立的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大港区的引领区,去年已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入列首批国家级陆港型物流枢纽。
最新的两组数据最能体现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在整个成都乃至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地位的作用。今年前4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82.4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排名较一季度上升1位,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3%,增速位列全国第3。成都青白江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36.1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居成都中心城区第一。其中出口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83.1%;进口总额8.7亿元,同比增长38.8%。
如果双流自贸试验片区为成都乃至四川自贸试验区发展插上了翅膀,那么青白江自贸试验区就为成都自贸试验区发展装上了车轮。成都国际铁路港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支撑,可以说从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开行的中欧班列拉来了四川的外贸逆势增长的信心。
"在国家和省、市的关心支持下,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抢抓'四区一枢纽'战略机遇,着力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连续四年保持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双第一'。"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挂牌三年来,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重点围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硬件设施互联互通、软件规则标准统一,探索引领陆上贸易运输新规则。中欧班列集拼集运等4条改革创新成果获国务院或国家肯定、在全国复制推广。创新中欧班列+内陆港发展模式,高质量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改革创新成果获国家部委支持推广11项。
"尤其是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作为全省经济领域唯一案例纳入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服务贸易简报印发。"青白江自贸试验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年来,为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持续推动差别化探索,青白江自贸片区先后落地了国家、省市20项先行先试政策。仅在商务领域,争取商务部批复同意了"铁路口岸试点汽车平行进口政策"并评选2批试点企业;获批了商务部"二手车出口试点"并开出全国首列二手车出口专列;率先开行中欧班列市场采购贸易专列等。
青白江自贸片区对制度创新的的探索步履铿锵,对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深耕细作,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挂牌以来,青白江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已达到16040户。仅2019年,青白江片区新增企业41742户,同比增长214.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0.03亿元,同比增长194.36%;利用外资实际到位25450万美元,同比增长166.6%;引入亿元以上项目121个,注册资本2490.015亿元。
"当前,以成都为中心的国际互联互通新枢纽初具雏形。"青白江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青白江自贸片区将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紧紧围绕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更加充分展现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扩大开放的风向标、对标国际规则的试验田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的重要作用。"(记者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