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试验田” 建设“新高地”
——写在河北自贸试验区揭牌一周年
去年8月30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以此为标志,河北省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北自贸试验区涵盖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大兴机场片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
出台《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梳理形成192项各片区共性制度创新清单和一批符合片区自身定位的个性制度创新清单,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加速聚集……一年间,一个个改革试点任务逐项明确,一条条促开放举措愈发清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走进“自贸时间”,河北省紧紧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面向全球集聚优质资源要素,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努力把河北建设成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先行先试
梳理形成192项各片区共性制度创新清单和一批符合各片区功能定位的个性制度创新清单
8月6日,在石家庄海关所属曹妃甸海关监管下,河钢集团存放于保税仓库的5000吨铁矿块成功筛分,“铁矿石保税筛分”这一创新举措,在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成功完成全国首票测试。
“铁矿石保税筛分”将筛分环节前移至保税仓库,不仅能提高保税仓库利用率,还能为国内钢铁企业提供更多供货渠道,降低国内钢企物流成本。
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建设改革开放“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试验”之核心要义,不在于以优惠措施形成政策“洼地”,而在于以制度探索形成创新“高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河北自贸试验区的一贯坚持。
一年来,河北把握住制度创新的主动权,省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梳理形成了192项各片区共性制度创新清单和一批符合各片区功能定位的个性制度创新清单,并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
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形成了海事静态业务“两集两同”办理新模式,首次将9类项海事静态业务的办理模式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办理,实现了同时受理、同步审核;在金融领域,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在全球首创“5G+场景”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首次实现5G切片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商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和北京区域首创综合保税区跨境共商共建共享模式,为全国建设跨界综合保税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一个个“首创”,展示了河北省积极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贡献河北经验,承担起建设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担当。
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省委书记、省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东峰,省长、省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勤,多次就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作出批示,为顶层设计按下“加速键”。
2019年10月28日,河北省在全国第五批6个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印发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为河北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和法律保障。作为河北省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的首部“基本法”,《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制定工作提速,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已完成二审。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在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探索的结合中,河北自贸试验区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照单点菜”
向各片区管委会下放首批195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7月11日,金隅天坛(唐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获批海域使用权,这让公司负责人李想直呼“没想到”,“从前要拿到海域使用权得一年多,现在3个月就实现了,这让我们企业能尽早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来。”
金隅天坛是省级权限下放至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后,首个获批海域使用权的企业。自此,曹妃甸片区范围内海域使用权审批全流程环节减少9个,招拍挂类项目出让海域使用权全流程时限由原来的306日减少到103日,缩短了203日。
行政审批加快,是河北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利器。一年间,河北省以“照单点菜”方式向各片区管委会下放首批195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在自贸试验区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对54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在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想要申请一张营业执照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是:3分钟。
3月13日,河北紫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网上提交了注册申请,即刻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消息,仅用3分钟就从自助服务一体机上拿到了营业执照。
走进廊坊临空·自贸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土地规划、工程建设、企业开办、投资项目4个专区已投入使用,管理人员、实体大厅、网上平台“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政务服务更优,是河北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亮点。目前,正定片区实现了269项服务事项“一口受理”;曹妃甸片区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雄安片区推行“极简审批”模式,实现高频民生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办、指尖办、全程网办”。
新使命,倒逼河北自贸试验区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加快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外商投资的一大窗口,河北自贸试验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7月23日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施行,负面清单由37条缩减至30条。越来越少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河北省自贸试验区“引进来”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梧桐叶茂凤来栖,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在服务内容上做“加法”、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效率上做“乘法”。省商务厅厅长张锋表示,河北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审批环节,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项目聚集
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数量为挂牌前历年总和的1.7倍
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甫一揭牌,海归药学博士范芳芳便和她的研发团队,带着研发项目把办公地从深圳迁到了正定,注册成立了医药科技公司。
初创型研发企业在创业之初最缺发展资金。石家庄市和正定县通过政策补贴,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范芳芳得到的“红包”不止这一个,租赁标准厂房享受前三年100%房租补贴、后两年50%房租补贴的政策,新建设的10万级以上洁净厂房投用后也能申请补贴。另外,企业研发的医疗器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还能申请将近100万元的资助。
不到一年时间,该企业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研发团队还从4人增加到11人,其中博士8人,先后完成了长效干扰素研发等多项科研成果。
“在生物医药领域,正定片区的产业导向和行业聚集趋势明显,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除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红利,范芳芳更看好医药产业在正定片区发展的巨大前景。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以及正定县委、县政府围绕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两区一枢纽”的发展定位,针对生物医药、数字经济、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企业,“量身定制”了多条扶持发展措施。
在唐山,唐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高水平创新发展的意见,制定支持大宗商品贸易、航运及港航服务业、高端装备再制造、能源储备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重点产业向片区聚集。
一年来,河北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实行更加灵活的引才政策、加大荐才引才奖励力度、实行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创新人才激励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的保护运用等16条政策举措,为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产业支持政策实实在在,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揭牌以来,正定片区已新注册企业65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5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近100亿元。曹妃甸片区签约重大项目255个、总投资67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047家,完成进口额100亿元。
前不久,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1210”模式进口首单业务办结。这是石家庄海关、省电子口岸公司大力支持正定片区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的缩影。目前,雄安和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口药品口岸、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自贸试验区5G新基建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为各片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载体。
开放平台“引凤来”,招商推介“走出去”。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阻碍自贸试验区招商引资步伐,他们在“云端”跑出加速度,推动高端、优质项目向自贸试验区聚集。
5月8日至9日,在河北自贸试验区云招商推介会上,四个片区首次在“云端”集体亮相,全面展示河北自贸试验区风采,并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请。
自挂牌设立至今年6月30日,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数量为挂牌前历年总和的1.7倍,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入驻。中交雄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五矿(唐山)矿石发展有限公司、廊坊新奥临空能源有限公司、河北佑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分公司等企业纷纷落子河北自贸试验区,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河北日报记者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