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贵安新区马场镇场边村,村民罗明文正在蔬菜基地采摘白菜。“只要种出菜,根本不愁销。我们和贵澳园区签订了协议,他们保底销售。这几年,我们种的菜一直供不应求。”罗明文说。
罗明文口中的贵澳园区,全称叫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是贵安新区首个农文旅一体化田园综合体。该园区自2015年开建以来,一直按照“大数据、大农业、大扶贫、大健康、大养老、大旅游、大教育”的理念打造,现已建成集生态果蔬立体种植技术运用和展示、大数据农业扶贫、产业园旅游观光、学生营养餐配送、康体养生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马场镇场边村便是首个受益的村寨。
2017年,贵澳园区与场边村建立帮扶关系,并帮助场边村成立村集体合作社——云兴惠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村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和模式,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负责人郑册好说,贵澳园区一边打造“云上农场”,推动专业合作社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西兰花、番茄等生态蔬菜,一边通过线下采摘体验促进旅游发展等方式,推动场边村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带动传统农民向新型产业化农民转变。
“近年来,在贵澳园区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们有了方向,开始发展西兰花种植产业。”场边村村委会主任、云兴惠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兴华说,贵澳园区不仅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和培训,还为西兰花找好了销路,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如今,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从最初的120亩扩大到300亩。
场边村的变化,是贵澳园区开展帮扶带动工作的一个缩影。3年来,贵澳园区已辐射带动场边村、狗场村等13个村、1400余名村民参与扶贫种养殖。此外,贵澳园区还为70余名本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累计用工3万余人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为有效解决农户“种什么”“怎么种”“种得好”等难题,贵澳园区以“云上农校”“云上农场”为核心,打造了“双云”驱动的大数据农业精准扶贫模式。
郑册好介绍,贵澳园区通过在各合作社种植基地建设的物联网观测系统,实时采集合作基地的生产环境数据信息,并同步上传至贵澳园区大数据农业云平台,形成一个能够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云上农场”。同时,贵澳园区大数据农业指挥中心搭建“云上农校”,定期或不定期把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召集起来,邀请专家以视频互动的方式,为村民授课和答疑解惑,让村民及时地接受种植技术等指导和培训,进而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种得出”还要“销得出”。一方面,贵澳园区打造大数据农业云平台,整合全国104家大型农贸市场的实时批发交易价格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合作社按需生产,保障农产品销路。另一方面,贵澳园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2018年,结合贵安新区营养餐改善计划,贵澳园区与贵安新区48所中小学签订营养餐配送协议,并将5吨左右的食材需求订单下派给场边村等合作基地种植;同时,贵澳园区积极响应“黔货出山进军营”消费扶贫模式,与多支驻地部队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此外,贵澳园区与企业、高校等单位食堂达成农副产品供应协议,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云思维’,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现产销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探索出一条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贵安新路。”郑册好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鹏/文 石照昌/图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