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4日 王凤朝)

2021年02月18日 13:28   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4日在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凤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聚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年,是成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成都视察,对成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成都发展标注了时代方位、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四个城市”战略定位,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推动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重塑、生活品质全方位提高,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跃升,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GaWC世界城市排名由2016年的第100位跃升至第59位。

  五年来,我们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提档升级。发展能级再上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达到1.77万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上升2位至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境内外上市(过会)企业达122家、居中西部第1位。创新动能加速蓄积。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19家、增长77.6%,飞机制造、超高清显示、网络安全等领域研发能力居全国前列,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投用,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创新推进五项制度改革,获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国家改革试点,自贸试验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践,打造“双创”升级版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人才新政”吸引超过41万青年人才落户,连续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实施新经济企业“双百工程”和梯度培育,建立“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创新应用实验室”,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累计建成5G基站超3万个,成为全国首个“5G双千兆+”全面商用城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突破29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五年来,我们坚定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重塑。城市格局全新拓展。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深入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公园城市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代商贸物流业集聚区、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差异化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区(市)县从2个增至8个,郫县、新津撤县设区,代管简阳市,完成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经济组织方式持续创新。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加速向“人城境业”转变、传统行政区经济向现代功能区经济转变,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引领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和28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纵深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成势,“三区三带”产业协作带加快建设,高铁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战略协同、通道共建、创新驱动、产业共兴、开放共进不断强化。

  五年来,我们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城市生态价值和永续发展优势迅速集聚。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速呈现。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聚力打造锦城公园、锦江公园,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达40.2%,PM2.5浓度下降28.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76.5%、提高9.4个百分点,优良水体率达95.4%、提高27.9个百分点。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实现“5连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1.5%。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跃居全国第4位。启动建设14个TOD示范项目。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荣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绿色生态价值日益彰显。加速营造山水生态、天府人文等6大公园场景,建成天府绿道4408公里,公园、绿道逐渐成为市民新消费、新体验、新生活的重要载体,宜居品质和城市价值得到大幅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惠泽蓉城!

  五年来,我们坚定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显著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增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出入境流量突破700万人次。构建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骨干航线网络,国际(地区)航线达130条,位居全国第4位。持续完善国际班列网络布局和境内外服务节点,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0列。落地中西部唯一全球IPv6辅根服务器。对外交流平台提质升级。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蓉圆满举行。成功承办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金砖国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活动。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新增6个。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挂牌成立。全面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外贸进出口总额上升至副省级城市第4位,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305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升至第43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同类保税区第1位。中欧班列集拼集运、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五年来,我们坚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城市高品质宜居生活特质加快显现。公共服务品质稳步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每年超过65%,深入实施“818”专项规划,新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691处。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9所,新增学位52.5万个,保障58万名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组建13个专业职教集团,成都大学成功更名,8所在蓉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奖”。新增三级医疗机构37家,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52岁,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连续八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9.2%,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8%以上。发放价格补贴22.5亿元,惠及低收入群体1207万人次。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2%以上。建立健全租售补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基本住房保障应保尽保,房价收入比保持同类城市低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脱贫,19个对口支援涉藏县(市)全部脱贫摘帽。“三城三都”品牌价值凸显。实施文创品牌企业倍增计划,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达8家,都江堰市、崇州市、锦江区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举办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相继建成,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成功申办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举办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入选“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社会治理全面创新。坚持和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立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试点,三度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连续八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4日 王凤朝)

2021-02-18 13:28 来源:成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