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日 姚高员)

2021年02月23日 14:28   来源:温州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日在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温州市市长 姚高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对温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全市干部群众以极大鼓舞和鞭策,为我们做好温州工作提供了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和对温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逆境逆势中砥砺奋进,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干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多年想干却未能干成的要事,办好了一批温州人民期盼已久的实事,化解了一批时间跨度长的历史遗留难事,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4670亿元提高到6871亿元,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排名从全国第35位跨入30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03亿元增加到602亿元,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44026元、21235元提高到63481元、32428元,年均分别增长7.6%、8.8%。

  五年来,我们积极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举措,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着力重树“民营经济看温州”新标杆,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出温州样本,一批首创性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名列全国第6。对外开放“十大举措”取得丰硕成果,成功跻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海空铁邮四大口岸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连续两年举办世界(温州)青年科学家峰会,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届峰会发来贺信,联合国秘书长致信2020峰会全体参会者,创新发展的温州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龙港撤镇设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标志性事件。举全市之力“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市域铁路S1线建成投用,杭温高铁、市域铁路S2线等开工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总里程从全省倒数第3跃升至全省第2。温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跻身千万级行列,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实现首位本土院士培养、首位海外院士引进、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培育等历史性突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温州城市品牌价值进入全国20强。

  五年来,我们主动实施结构调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全面启动浙南科技城建设,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成为全省重要科创大走廊,新增国科大、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29家,瓯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跻身全国10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71%提升至2.2%左右。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提高到174.7万元,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1.8%提高到26.4%,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36.8%提高到60.9%,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水平指数和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居全省第2。高新技术企业从700家增加到24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652家增加到10340家。落地省市县长工程项目122个、1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64个,回归总部项目119个、回归税收101亿元,百亿级产业投资项目取得突破。农业“两区”建设提速增效,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新增5A级旅游景区1家,商业综合体布局优化,旅游总收入、网络零售额分别突破1500亿元、2000亿元。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都市区建设,城乡面貌精彩蝶变。聚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开展“大拆大整”,拆除城中村整村155个,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8%提高到71%。谋划实施千个“大建大美”项目,瓯江沿线、塘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三垟湿地和中央绿轴等“两线三片”成为城市新地标、市民休闲好去处。全市新改建城市道路413公里,打通断头路96条,市区实施道路综合整治56条,BRT基本成环成网,老百姓出行更便捷更舒适。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引导乡贤助乡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231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9200公里、占全省2/5多,44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省级样板。平阳水头水患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大江流域防洪挡潮能力、平原排涝能力显著提升。瓯飞工程取得新进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分别增长97%、54%,省控及以上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从66.7%提高到87.5%,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0.7%提高到97%,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入选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定扛起探路者使命,改革开放亮点纷呈。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146+25”清单落地见效,带动市场主体超百万、民间投资增速领跑全省。金融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无还本续贷、无抵押贷款等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上市企业从17家增加到41家,重大金融风险化解有力有效,不良贷款率从3.82%下降到0.79%。设立全国首个地级市破产法庭。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办体育改革等成为全国样板。完成市级国企新一轮改革。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密集获批,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开行,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累计出口97.8亿美元,全市出口占全国份额从7.5‰提高到10.5‰。

  五年来,我们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感切实增强。全面完成“五排查五清零”行动任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人均年低保标准从农村5712元、城镇7560元,提高到城乡同标1020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以内。我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成“明眸皓齿”、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农村饮水安全等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事好事。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完成市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温高校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扎实推进健康温州和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82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13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2%、99.6%。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84万人。完成史上力度最大的村社规模优化调整,行政村从5404个减少到3049个,撤并率达43.6%。大力推进婚丧简办等移风易俗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级矛调中心实现全覆盖,信访量下降17.6%;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掉黑恶团伙604个,平安建设考核跻身全省第一梯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成功举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活动。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加快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统计、地方志、贸促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09件、政协提案2779件。制定15部具有温州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建成,城市大脑1.0版上线运行,惠企政策“直通车”、为侨服务“全球通”等创出“温州经验”,整合推出便民利企“一件事”改革10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分别达到100%、97.2%。坚持事不避难、主动担责,建立常态化“理旧账”机制,妥善化解了70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为4.1万家无环评工业企业依法补办手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大力推动基层减负,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54.8亿元,“三公”经费下降32.6%。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温州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展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工作干劲、城市韧劲和发展后劲,交出了一份“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报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7.3%。着重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果敢同风险赛跑、与病毒较量,绝地反击打好“三个十天”硬仗,果断推出“25条”“12条”“居家七天”等硬核举措,创新实施“大数据+卫健+疾控+公安+基层”精密智控机制,仅用29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56天本土病例全清零。坚定扛起医疗援鄂和境外临时航班处置使命任务,做好稳侨安侨暖侨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了温州担当。毫不放松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刚性落实精密智控“24条”,形成“人”“物”并防工作闭环。在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坚韧奉献,广大一线工作者特别是医务人员舍身忘我、逆行冲锋,广大海内外温州人守望相助、万里驰援,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二是争先创优打好经济发展保卫战。组织开展“三强两促”活动、“六比争先”行动,全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在一季度经济增速跌至历年新低的局面下,推动经济逐季快速回升,实现V型强劲反弹。以“七招破七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实施“五减”共克时艰行动,用足用好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等政策红利,迭代升级惠企政策“直通车”,全年为企业减负582亿元,是2019年的2.6倍。市场主体逆势增长,企业总数首超30万、增速全省第1。开展重大项目促开工促进度促投产“百日攻坚”,新增专项债额度、列入国务院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重大项目清单数均居全省第1,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4万亩、创五年新高。发放18亿元消费券,撬动市场消费超百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业务全面启动,全市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15.1%、总额突破2000亿元。

  三是化危为机抓实动能转换主动战。坚定不移谋大招强,浙江三澳核电、正威电子等百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开工,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百威啤酒等项目投产。自创区“一区五园”落地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24个,温州高新区全国排名前移10位、进入前50%,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全面打响,科思技术研究院、国际未来科技岛等签约落地,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基因药谷等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中国青年科技奖首次在温颁奖。制定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瑞安、乐清列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永嘉、平阳获批省级高新区,苍南、龙港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乐清智能电气、瑞安侨贸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命名,瓯海获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竣工小微企业园25个。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1294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6.4%,增速全省第1。创新实施工业区块线管理。启动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大学生留温来温10.5万人,创历史新高。

  四是协同发力推进大建大美持久战。实施新一轮“大建大美”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工项目332个、建成270个。匠心打造公园路、江心屿东园等城市新亮点,“瓯江夜游”“塘河夜画”等一批月光经济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首批4个省级未来社区全面开工。瑞平苍高速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开通运营,金温铁路温州站以东段完成拆除。七都大桥北汊桥建成投用。打造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3个、美丽城镇样板1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779个,创成3A级景区镇61个。狠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市区排水管网整治两年行动174个项目全面完成,新增镇街污水零直排区60个,绿色发展指数跃升至全省第2。

  五是用心用情打好民生保障攻坚战。提前1个月完成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市县两级107个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加快实施,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开工建设,温医大附二医瓯江口院区火线开诊、龙湾院区和康复医院建成投用。新扩建幼儿园83所,公办园实现镇街全覆盖。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94所,公民同招新政平稳落地。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挂牌成立,温大瓯江学院成功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50家。实施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64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625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33台。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试点深入推进。泰顺、文成、永嘉在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发展实绩考核中包揽前3。做好农产品保供稳价,粮食总产量增长3.1%,开工万头以上规模化猪场22个,生猪存栏达到70.6万头。村社组织换届高质量完成。开展危化品运输安全“铁拳整治”、消防安全“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9%、24.5%。打赢正面登陆的“黑格比”台风防御战。全域创成省“无欠薪”达标县,获评省级食品安全市。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温部队、武警官兵、人民警察、消防救援队伍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温州建设发展和抗疫工作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照既定目标,“十三五”规划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个别指标完成情况离预期尚有差距。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有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力加速,产业结构还不能适应低碳发展要求。支撑都市区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基础设施、要素资源需要加速集聚,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金融、供应链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少数干部的视野格局、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还需提升,服务意识、办事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仍有发生。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敢于担当,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我市“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全力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市委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坐标”是温州未来发展的战略引领。我们要把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作为战略方向,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把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作为战略目标,继往开来推动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改革开放、能级提升、文化引领、美丽建设、幸福建设、市域治理等方面走在前列。把全力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作为战略定位,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把建设“五城五高地”作为战略支撑,全力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改革开放标杆城市、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全力打造科创高地、文化高地、教育高地、医疗高地、新消费高地。把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作为战略基石,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国际视野、一流标准、创新思维、实干担当,早日把美好蓝图变成发展实景。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发展为要,着力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增强“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拉高工作标杆,将各项工作置于“全国城市30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10强、全省第三极、温州历史最好水平”四大坐标系,奋力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推动温州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四个发展新台阶,成为发展强劲的全省第三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争取更多重大战略平台、试点和政策落地。坚持“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推动战新产业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落地,努力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让制造业成为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强脊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0%左右,“5+5”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

  (二)坚持创新为魂,着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推动主要创新指标显著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加快打造区域科创高地。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能级。全域推进自创区建设,全面提升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创新引领力,持续释放青科会带动效应,大力推动瓯江实验室成为生命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高标准建设国际未来科技岛,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全面优化创新生态体系。畅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间试验—企业孵化—规模生产”各环节,形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格局。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开展“双倍增”“双迈进”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番。建好用好高端新型研发机构,争取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倍增。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大力引育各类人才,实现“百万人才聚温州”。

  (三)坚持内需为基,着力构建“双循环”格局新枢纽。充分发挥温州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打造新消费高地。以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建设为主抓手,深入实施消费新政,培育发展时尚经济、会展经济、月光经济、文旅经济、康养经济等十大经济新业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等机遇,做大与东盟、欧盟贸易经济圈。以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推进重大开放平台裂变式联动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000亿元,五年实际使用外资20亿美元以上。以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打造非接壤地接轨大上海典范,拓展与杭州、宁波、台州、宁德等地的区域战略合作。打造内外贸畅通衔接新通道。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双循环”物流大通道。开展全球温商联盟拓市场畅循环行动、“温州制造行天下”工程,构建内外联动的新型商会体系,进一步提升温州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坚持改革为先,着力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各领域改革,努力成为市场化改革先行区、集成化改革实验区、整体智治示范区。统筹推进全域数字化改革。集成运用数字资源,全方位赋能城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大数据+公共服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加快建成整体智治现代政府。建立健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为统领,每年谋划落地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政策举措,力争重要改革探索在温州率先破题。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提升推广“温字号”改革品牌。推动金融综合改革、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改革等原创改革品牌走深走实,由“温州探索”向“中国方案”提升。

  (五)坚持能级为重,着力塑造区域中心城市新形象。立足成为长三角辐射闽台赣、联通粤港澳的南大门,加快提升温州城市的战略承接力、中心带动力、要素集聚力。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都市区空间格局。以大罗山为主中心推进中心城区东拓、西优、南联、北跨,向东建设温州东部新区和推进瓯洞一体化发展,向西优化提升市区西部城市功能,向南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向北推进与永嘉、乐清拥江发展。加快建设由平阳、苍南、龙港组成的南部副中心。更大力度推动文成、泰顺成为西部重要发展极。各县(市、区)、功能区要在全市一张蓝图下差异化发展,增强市域发展协同性。提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高质量建设“两带一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撤县(市)设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核心区城中村“清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00个以上。深化“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控,全面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打造新一批亮点区块,进一步擦亮城市标识。滨江商务区全面建成,成为城市新地标、靓丽新名片。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四港”联动发展,加快建设“521”高铁时空圈,推动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加速成环成网,综合交通投资超2200亿元,实现省域、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

  (六)坚持民生为本,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新家园。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打响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9700元、47200元,低收入群体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织密社会保障网。基本实现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着力解决住房突出问题,力争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2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提高到25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打响文化温州、学在温州、医在温州等品牌。努力建设书香社会,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2.5%。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温州的“幸福不动产”。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打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高水平平安温州。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水平,坚决守牢风险底线,努力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日 姚高员)

2021-02-23 14:28 来源:温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