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解决部门协调难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海南自贸港积极释放政策优势,激发市场活力,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海南自贸港经济运行亮点足,多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全岛封关运作加速推进。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不断升级、航运要素加速向洋浦港集聚、特色农产品出岛销售稳步增长……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海南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记者进行了采访。
扩大税收优惠
降低企业成本
在三亚丝路欢乐世界二期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调试游乐设备“太空星云”。陕旅(三亚)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志学告诉记者,这批设备将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武志学所说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家庭型专利游乐设施。今年年初,设备交货进口时,正赶上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升级,于是公司第一时间咨询政策,顺利报批。
货值600多万元的设备,直接减免税款120多万元。“‘零关税’政策的升级让我们这样的文旅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武志学说。
2021年3月4日起,海南自贸港启动实施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今年2月1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关于调整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增列多种游乐场娱乐设备等文体旅游业所需的生产设备,享惠主体也从企业扩大到在海南自贸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2021年以来,海南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等“零关税”政策3张清单落地实施,广大市场主体直接受益。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今年3月31日,3张“零关税”清单累计进口86.33亿元,减免税款15.84亿元。其中,“零关税”原辅料41.29亿元,减免税款5.62亿元;“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13.97亿元,减免税款2.76亿元;“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31.07亿元,减免税款7.46亿元。
打通协调堵点
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1天内就办结了6份证书,船舶落户时间大大缩短,帮公司节省了近80万元的成本。”在洋浦港办理船舶转籍的海南宇航顺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告诉记者。
2021年4月初,海南宇航顺海运有限公司买下一艘5.2万吨的国内散货轮,想要从外地转籍洋浦港。赵明介绍,按以往的办理程序,转籍手续要在海事局等部门以及船级社之间往返办理多次,整套流程至少需要5—7天。而转籍期间船舶停航,光是船员工资、轮船折旧、停航保管费等加在一起,一天产生的费用就达15万元。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船舶转籍跨部门、跨地区,存在协同难点;对于航运公司来说,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随着政策优势不断显现,到洋浦港转籍落户的船舶越来越多,如何帮助企业更便捷高效地办理手续?
2021年,洋浦海事局借助“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联合当地交通运输和海洋局、航运办、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打通部门协调堵点,探索出一套“多证联办”服务模式——对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等进行梳理再造,将船舶从上一港注销到转籍洋浦港重新营运的时间缩减一半以上。截至目前,入籍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33艘,总载重516.79万吨。
海南推进自贸港建设,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问题为首要任务,海南搭建起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截至5月11日,平台共收到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3587件,已办结2803件,办结率为78.14%。
串起产业链条
推动农业升级
春季是海南瓜菜和鱼虾苗的销售旺季。今年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口、三亚等地整体航班量大幅减少。然而,海南虾苗等农产品稳定出岛销售,实现逆势同比增长,这得益于海南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
水产养殖业是海南的优势产业。文昌市冯家湾海域水质得天独厚,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虾苗基地。2020年,文昌市虾苗年产量1578亿尾,产值达15.6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近30%。然而,水产养殖的粗放发展曾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统筹发展海洋经济?
2020年,文昌市创建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将分散的鱼塘、虾塘“搬上楼”,集中进行标准化养殖,进而节水降污。同时,把种苗繁育、绿色养殖、仓储物流串成链条,打通水产养殖的产、学、研等环节。
不仅如此,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海南的机场和航空货运部门也积极介入,为当地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货运服务。为保障鱼虾苗出岛速度,海南多个机场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投放宽体机运力,自今年3月以来累计运送鱼虾苗超5000吨。
近年来,海南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不断提质增效,农业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今年一季度,海南冬季瓜菜出岛产量、产值分别增长39.3%和34.1%。
(人民网记者王硕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7日 11 版)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