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呵护湿地 让“最好名片”更闪亮

2022年06月13日 13:46   来源:安徽日报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说,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近两年来,合肥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加快实现城湖共生。

  修复生态 十八联圩呈现美景

  十八联圩湿地占地27.6平方公里,是合肥的 “母亲河”——南淝河入巢湖前重要的旁路净化系统,可有效减轻南淝河污染负荷,降低巢湖氮磷污染。

  6月5日,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总出水泵站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顶着烈日紧张忙碌着。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阚韬告诉记者,十八联圩地势低洼,建设这个总出水泵站,就是要把十八联圩湿地内净化后的水排到南淝河里,再通过南淝河进入巢湖,从而达到净化巢湖水质的作用。

  漫步十八联圩湿地,如置身画中。这里水草丰茂、碧波荡漾,蓝天绿水之间,一只只鸟儿或低飞、或游弋、或嬉戏、或觅食。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三期项目中,33座被称为“生态渗滤岛”的小岛错落分布,串联起一条翠绿欲滴的“翡翠项链”。

  “‘生态渗滤岛’所在地,原先是大片的鱼塘,带有污染物的底泥比较厚,不治理会污染水源。 ”参加三期项目建设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湿地修复施工中,他们通过工程桩将底泥固定,控制底泥中污染物释放风险,再种植池杉、乌桕、垂柳等乔灌木。这些植物吸收底泥中的氮磷元素生长,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岛与岛之间的水域,则栽种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净化水质。

  “2020年蓄洪后,一、二期项目受到一定影响。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建设,同时启动三期项目建设。 ”阚韬说,整个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计划于2023年底竣工。

  “我们力争通过3年到5年时间的生态保育、培育,达到生态系统和谐稳定,为打造巢湖这张‘最好名片’作出应有的贡献。 ”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表示。

  构筑屏障 十大湿地净水护湖

  生态湿地,是水质的“净化器”。如今的巢湖周边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十大环巢湖湿地初具雏形,筑起了保护巢湖的天然生态屏障。

  记者来到十五里河口湿地,只见清澈干净的河水流淌,繁茂的水生植被摇曳,灵动的鸟儿不时飞过。

  “十大环巢湖湿地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其中九大湿地的修复任务。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合肥以南淝河、十五里河等37条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为重点,规划建设了这十大湿地,投资概算约95亿元。

  近年来,合肥首开保护湿地立法先河,出台《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为环巢湖湿地保护划出“红线”。制定印发《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计划任务清单》,明确每个湿地保护修复目标、任务、计划和措施。制定《环巢湖十大湿地管养技术导则》,在湿地范围内实行分区管控。建立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自2022年起,将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约8500万元,专项用于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构建湿地后期管养长效机制。

  生态湿地让合肥迎来“贵客”。最新数据显示,巢湖湿地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目前的275种。环湖湿地鸟类资源共计达18目73科303种,东方白鹳、白琵鹭、红胸秋沙鸭、蓑羽鹤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

  驰而不息 推进巢湖系统治理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巢湖沿岸新一轮的蓝藻防控攻坚战已悄然打响。记者在位于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次入口围堰附近的蓝藻打捞点采访时,工作人员正在新建的深井控藻平台边打捞杂物。

  “深井控藻”,只是合肥推动巢湖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巢湖综合治理为总抓手,系统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坚持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2020年以来,巢湖水质保持IV类,河流国控断面水质100%考核达标,出湖入江水质常年保持II类。

  “到 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6%,湿地保护率超过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定在46%,林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合肥市将实施 “五大森林”行动、美丽湿地行动、园林提质行动,构建林城相融、城湖共生、城在园中的城市绿色新形态。

  在长临河镇施口社区临湖北苑的回迁安置点,居民殷齐珍每天除了做家务、带孩子,闲暇时间就养花种草、看书弹琴。这样的生活,让她深感幸福美好。

  “我从小就住在南淝河边,过去只能喝不干净的土井水,每年一到雨季总是害怕房屋被淹。 ”殷齐珍说,2019年底,一家人搬到花园般的回迁小区,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据施口社区党委副书记周典峰介绍,社区原址位于十八联圩湿地范围之内,2017年启动拆迁安置后,居民陆续迁入新居,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环境变美了,生态变好了,还催生了保洁员、蓝藻打捞员、园林管理员等新职业,不少居民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吃上了“生态饭”,端稳了“就业碗”。

  八百里巢湖,碧水蓝天、飞鸟云集、鱼跃人欢的美景徐徐展现。去年6月,国家三部委公布“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十大工程”,巢湖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系统治理的湖泊,样本意义重大。 “下一步,合肥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擦亮‘最好名片’,探索走出一条大湖治理的新路径。 ”合肥市副市长何逢阳表示。(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洪放)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安徽:呵护湿地 让“最好名片”更闪亮

2022-06-13 13:46 来源:安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