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南山区,距县城20公里,是“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玉露香梨示范基地”“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如今的常村,整洁宜居、乡风文明,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余元。这一系列沉甸甸的发展成果,都离不开常村坚持支部带村、产业兴村、网格治村、文明润村“四村”融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发展范式。
“一堡垒”带村 建强主心骨
2009年,常村确定“科技兴农”的发展思路,经多方考察,最终选定了适合常村种植的玉露香梨。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头雁”作用,带头参与,种植了200亩玉露香梨,迈出常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如今,玉露香梨已经成为常村的主导产业。
常村还执行“三定六议”,每月5号固定为村民议事日,每月25号定为财务审核日,每月28号召开党员大会,对村级重大事务群众建议、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或村民决议、结果评议,进一步提升村级各项事项的决策水平。
“一颗梨”兴村 踏上致富路
常村是传统农业村,20世纪90年代就种植果树。2011年,常村成立了寿阳县玉露香梨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资金投入推动香梨产业提档升级。常村以玉露香梨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精准扶贫,2016年底,常村实现整村脱贫。
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多年来,常村始终坚持发展壮大玉露香梨产业。2021年,全村挂果面积2300亩,总产量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实现人均劳务增收10000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1282元,其中,香梨人均纯收入2371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七成多。如今,常村以梨为媒发展生态旅游业,连续举办五届梨花文游节和采摘节,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发展“农家乐”13家,农旅融合发展也初见成效。
常村积极推动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垃圾中转站,负责周边8个行政村、20多个自然村的垃圾分类和清运工作。实施常兰河河道治理,清淤、砌坝,并在河道两旁种上了景观树。村里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靓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张网”治村 管好万千事
乡村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常村按照寿阳县委统一部署,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按照“茶余饭后可达,房前屋后兼顾”原则,以30户左右为单元,将全村519户划分为16个网格,林田路井、矿产资源、河流沟壑等风险隐患点全部被纳入网格管理事项,同步组建16个院落党小组。支部书记统领网格,村“两委”干部全部担任网格长,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重点赋予网格长“上传民情、下达政策、居中调解”三项权能。今年以来,通过网格排查处置各类隐患16处,建立起“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防群治”的网格治理体系。
“一星级”润村 引领新风尚
在倡树文明新风方面,常村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为切口,建立村民日常文明行为量化指标体系,采取“两推两评一审”的方式进行评选,通过实行激励评价,树立了积极向善的风气和导向。
常村的发展和治理是寿阳县委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寿阳县推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在网格化治理赋能提效、基层组织规范化运行、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实现突破,全县“双百”工程有力推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9个,总投资536.7亿元,高标准打造33个森林乡村,实现社会治理事项“零距离”处置,抓党建、强治理、促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来源:中共寿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