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
——习近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江苏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六方面主要任务。
为履行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江苏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等一系列要求,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用掷地有声的数据,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110项,实施率超过97%;全国复制推广的278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我省落地实施率超过95%;总结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9项在全国面上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相关部委备案为创新举措,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三片区各展所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兴动能积蓄壮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贡献了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
改革风劲,创新潮涌。在这片“试验田”里,创新的种子已然“开花”。
更新!抓牢制度创新“牛鼻子”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近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牢牢抓住制度创新的“牛鼻子”,种好改革开放“试验田”,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
以南京片区为例,几年来,南京片区聚力改革攻坚,建立了企业需求、改革经验、创新成果“三项清单”,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改革任务实施率均达到96%以上。2021年,南京片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促进制度创新十条措施》,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制度创新。
长江边是否有污水偷排?江豚活跃度如何?哪里存在非法捕捞……这些情况都逃不过长江南京段的“火眼金睛”。凭借科学治污助力长江大保护,南京片区“‘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成功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像“生态眼”这样的优秀制度创新成果还有很多,如南京片区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苏州片区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连云港片区的国际班列分析系统……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江苏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上,澎湃着愈发强劲的内生动力。
更强!奏响产业发展“最强音”
近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州片区率先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以制度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解决片区内生物医药企业购买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的“老大难”问题,苏州片区打通了“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的全链条制度性障碍,在全国率先开展“研易达”“研易购”等研发用物品和医疗器械购买便利化试点,实现了药品研发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购买对照样品的制度化、合规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科研生产按下了创新“加速键”。
在不断探索中,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苏州片区名副其实的“一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持续第一、人才竞争力持续第一、技术竞争力位列第一,片区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的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也位居第一梯队。
透过苏州片区,可以看见江苏自贸试验区主动求变的坚定决心。三年来,南京片区加快打造基因之城、芯片之城,56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近百亿元;连云港片区搭建了一批特色发展平台,石化产业基地强势崛起,集聚油品贸易企业近500家……这些都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层层突破的生动呈现。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江苏自贸试验区始终与时代同行,新兴与传统在这里“碰撞”,奏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更开放!畅通对外开放“高速路”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自设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通过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探索制度型开放,江苏自贸试验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黄海之滨,千帆竞发;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从远洋货轮上卸下的日韩电子产品、化妆品,经连云港港的“海铁联运”,坐上了开往哈萨克斯坦的火车,集装箱从船到车始终“不落地”,实现“船车直取”零等待。同时,为了解决交货期长的问题,还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模式”,一举打破此前保税出口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单独装箱、凑整发运的限制,运输周期大幅压缩。
回顾这三年,连云港片区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聚力打造国际开放门户,对外开放已结出累累硕果——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入选“一带一路”绿色典型项目;牵头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两基地一班列”经营质效提档升级,中哈基地2021年进出场空重集装箱20万标箱,同比增长12.3%;国际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1.7%;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专用铁路开通运营,2021年完成物流量同比增长84.38%。
像这样的开放成果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内,可谓是层见迭出:南京片区在全国首创“基础+特定”资质备案新模式,搭建大数据贸易融资平台,服务出口企业2000多家;苏州片区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首创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自贸试验区内高水平开放的成果持续落地生花。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乘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江苏国际经贸“朋友圈”正不断扩大,在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新画卷正渐次铺开。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编辑: 强慧娟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