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369项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2022年08月08日 11:34   来源: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 李新雄 实习生 杨诗婷 陈柳萍

  8月2日,记者从“实施科技强桂行动支撑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2021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369项,相较于2020年的883项,同比增长55.04%。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释放科研成果的活力和潜力,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据了解,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瓶颈,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为了促进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补齐成果转化短板,健全对科研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支持机制,让体制机制“活”起来、企业主体“动”起来,科技成果“转”起来。

  健全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2021年,我区启动首批“揭榜挂帅”项目;首次提出企业可用创新券抵付银行利息;持续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近年来,我区持续健全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风生水起。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短短3年时间,广西出台了4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性法规、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广西科改33条,这套组合拳让科技成果转化跑出了加速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科技成果落地成金后,科技人员很关心如何分配这些真金白银。为了让科技人员吃上定心丸,《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科技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股权中提取不低于70%的股权,获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70%的收益,以及5年内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0%的收益。主要贡献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60%。

  我区还规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转化的奖励比例应高于单位平均奖励比例;可以采用“技术股+现金股”组合形式鼓励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

  激励政策的落实落细,换来了我区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例,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全区15家主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752项,实现转化总收入5166.91万元,其中转化收入超过100万元的19项、超过1500万元的1项。

  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我区推动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根据202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数据,广西技术合同成交额与GDP之比为0.089,排全国31个省(区、市)的第6位。

  让企业主体“动”起来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个自主产权控制器下线;广西玉柴机器集团研发了我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广西丰林木业集团开发了新型豆粕胶黏剂及无醛人造板……一批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广西技术”和“广西产品”2021年落地转化。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如何发挥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生力军”的作用?

  为了让企业主体“动”起来,我区规定: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科技项目可以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鼓励企业通过购买科技成果、技术入股等方式,承接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其他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成果并实施转化;对承接科技成果的企业,县级以上政府可以按照技术合同交易额或者技术入股出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经费保障机制让企业转化成果更活跃。财政资金采用后补助等方式,引导企业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和推动区内产学研合作就地转化。

  以2021年度广西科技奖为例,全区共有162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产业化成果101项,近3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4512.2亿元、新增利润901.8亿元。成果转化数排前三的产业领域为智能制造、特色优势农业、电子信息,分别占产业化成果的33.6%、14.3%、14.1%。

  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联手,构建“拨投保贷贴”扶持链,探索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本,支持企业转化成果。2021年,科技支行达24家。

  “桂惠贷科创贷”是助力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一大利器。2021年,累计有1750家“科创贷”名单内企业获得“桂惠贷”340.64亿元,其中获得“科创贷”123.05亿元,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7.35亿元。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成果转化。2021年,共有5951户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加计扣除金额243.3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60.83亿元。落实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政策,奖补资金近6.2亿元,惠及企业2020家。去年,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享受创新券补贴7000余万元。

  加强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厂房的速度,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刻不容缓。为此,我区精准施策。

  启动和持续推进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2021年3月,广西产研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成立;同年认定首批自治区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1家(涉及半导体芯片、高端铝合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而开展中间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闪亮登场。

  2021年,新认定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家,至此,全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125家,涵盖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日趋良好。

  为了培育壮大广西统一的技术市场,快速融入全国性的技术交易市场,我区升级改造广西网上技术市场,打造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覆盖、全流程综合服务体系——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可以外联国家和国内重点合作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创新资源,为产业园区、孵化器、企业等输送“定制化”技术成果,向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推送精准“需求清单”,实现线上线下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的精准匹配。

  打好东盟牌是广西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拓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依法开展境内外技术合作、技术贸易等活动,促进相互间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21年底,我区成功举办了9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与东盟9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2600家,其中1/3为东盟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举办的技术转移活动200多场,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700余项,推动了中国一大批先进技术成果快速向东盟国家转移。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广西1369项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2022-08-08 11:34 来源:广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