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于1月10日开幕。截至1月9日19时,大会已收到提案487件。“高质量发展”“天府粮仓”等热词被频频提及,教育、就业、养老等涉及民生福祉的话题同样备受关注,一件件提案贴近实际、充满温度,以高水平履职聚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江芸涵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绿电产业链
推进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委员们提出多件提案。
民建四川省委在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绿电产业链 助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建议,发挥应用场景示范引领,做大做强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支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及区域间应用,支持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能源绿色高效利用示范区。
推进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张鹏飞委员关注的重点。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快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及高效利用,做强做长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促成一批天然气综合利用重大项目落地,形成天然气制单细胞蛋白饲料、天然气液化加工、天然气调峰发电、天然气绿色化工等多个千亿产值产业,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天然气加工应用万亿产业集群。
民盟四川省委的集体提案《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赋能我省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创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加强对生态产品分类、权属、标准、认证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将非使用价值类生态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值到使用价值类生态产品的商业性,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同路径,在建立核算体系、制定核算规范、推动核算结果应用等方面加大创新,有效破解“度量难”问题,制定出符合省情的商业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关键词:“天府粮仓”
优化利益联结
科技赋能“天府粮仓”建设
“三农”问题是历年省两会关注的重点。委员们今年聚焦如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省工商联的一件集体提案提出,四川种粮效益有待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不壮等问题需要关注。提案建议“优化利益联结”,积极落实国家保护种粮收益的价格体系与补贴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鼓励多种粮、种好粮。
如何以科技赋能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李建兴委员用了“藏粮于智”四个字。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建立智慧管理系统,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在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中的运用,比如开展农业气象、土壤营养、作物生长、化肥农药残留、病虫害预测等智能化监测和分析,为高效高质农业种植提供智力支持。
黄慧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丘陵地区要解决好种粮问题,迫切需要开展丘区宜机化改造和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她在提案中建议,针对四川丘陵地区地形地貌,每年集中扩面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深入开展“以机适地”试点,加大丘陵山区机械化装备研发,着眼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大机械化作业技术集成、重组,逐步形成与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全程宜机作业与分段宜机作业有机结合的格局。同时,加快丘区骨干水利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和末级渠系,配套完善机电提灌站、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关键词:就业养老
关注困难群体就业
推动居家社区养老
社会民生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热门领域,在今年的提案中,就业和养老最受关注。
“解决就业问题要帮扶好大学生、残疾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李焕委员的提案非常关注困难群体就业。他建议实施特殊群体就业专项行动,通过有影响力的招聘平台定向收集企业对特殊群体的招聘需求及特殊群体的求职意向,一对一精准进行推荐工作,开展专场招聘会重点帮扶特殊群体就业,形成长效机制,推动长期执行。
在《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数字化升级平台》的提案中,王万民委员建议,加强统筹协调,打破行业、地域壁垒,搭建具有权威性、针对性的官方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针对无工作经验的大学应届生设置招聘专栏,增强信息服务平台的针对性。同时,平台汇集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专家解读,让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
民进四川省委的集体提案《关于推动我省居家社区养老产业发展 助力经济“内循环”的建议》提出,以社区为有效载体,链接和完善城市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推广“1+N”社区养老网络化管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统筹社区、家庭和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养老体系。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协作,实现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延伸。
李爽乐委员更关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她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理顺农村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巡访、农村养老服务扶持发展等制度,探索推广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县级直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