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27个世界湿地日
共护湿地 共享湿情画意
我省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数量增至12个,湿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绿沁于水 湿地欢歌
■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茂密的红树林一望无边,它们充盈在海陆之间、深扎于绵延滩涂,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
在海口市郊区的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水菜花绽放于溪流边沟旁,这种国家二级保护濒危野生植物被视为重要的环境指示性植物,唯有在无污染的水质中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海南是全国湿地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加大力度推进湿地和红树林的保护修复,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湿地公园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各有特色的湿地公园。据省林业局统计,当前全省已建设或在建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达12个,湿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呵护防风消浪的“海岸卫士”
通过退塘还湿等行动修复红树林湿地生态
置身于海口三江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内,随着游船移步换景,可以看到秋茄、桐花树、无瓣海桑等丰富的红树林种类,红树的根扎在滩涂地下,呼吸根露出水面,招潮蟹在树根下打洞,时不时发出响声。
“由于红树林里的潮水会有涨落,并且红树下微生物丰富,招潮蟹很喜欢栖居在红树林里。”三江镇居民陈娴是当地的一名护林员,说起红树林如数家珍。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省湿地总面积超12万公顷,长长的海岸线上,随处可见“绿毯”般的红树林,起到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通过退塘还林、退塘还湿等行动加大沿海地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的修复。
在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内,一片两米多高的红榄李迎风摇曳。湿地生态得到修复,让红榄李这一珍稀濒危红树植物再次焕发生机。“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为958.22公顷,将集滨海生态旅游和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陵水黎族自治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生态保育区以“保护优先”为原则,科普宣教区则展示红树林、湿地景观、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湿地、保护湿地。
打造越冬水鸟的“栖息乐园”
让鸟儿在这“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现在潮水上涨了,越冬水鸟已飞回来了。走!跟着我们一起去观鸟吧!”每年的冬季,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站主管罗理想总会热情地邀请一批朋友过来观鸟,到公园的水鸟生境塘去邂逅越冬水鸟,探索自然的奥秘。
得益于生态功能的改善,我省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每年的秋冬季节,不少湿地公园成为勺嘴鹬、黑脸琵鹭等濒危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越冬地。
在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每天晨夕,栖息在此的白鹭、苍鹭、黄嘴白鹭、勺嘴鹬等鸟类在树林里上下飞舞,捕鱼筑巢,繁衍生息,好不欢快。
“公园里除了红树林湿地,还有浅水水域、库塘湿地、稻田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境,为鸟儿提供觅食、栖息、戏耍的场所。”罗理想介绍,该公园在园区打造了3处水鸟生境塘,这些生境塘区域根据水鸟的生活习性进行适当的改造,让鸟儿在这“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
筑巢引凤,珍稀鸟类频现身,全省湿地里的鸟类“新朋友”也越来越多。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数据显示,黑脸琵鹭、勺嘴鹬等濒危鸟类近年来频频现身,连一度消失的罗纹鸭、小青脚鹬、黑嘴鸥等水鸟也回来了。
奏响人与自然的“交响乐曲”
“人、水、林、鸟”共同构成生态共同体
每到周末,很多观鸟爱好者会带着相机、望远镜来到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寻觅自然界中的“小精灵”。“快看!这里有只池鹭从河里抓到鱼了!”在河畔红树林灌丛里,一只池鹭冲向河面,刹那间将一只小鱼挂在长嘴上,令观鸟者兴奋不已。
作为“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海口近年来采用“湿地公园+”模式,充分利用湿地自然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树林、观鸟、走读自然、农耕体验等自然教育活动。
不仅是海口市,近年来,我省三亚、陵水、临高、儋州等市县抢救修复了三亚河、新村潟湖、儋州湾、新英湾等一批湿地,并积极号召民间公益组织、科研机构、学校等多方力量投身于湿地保护建设,组织观鸟、徒步、定向越野赛等自然休闲活动,让“人、水、林、鸟”构成一个生态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常态。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林业部门将积极推动各地把发展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小区等作为湿地生态修复与发展的重要抓手、重要举措,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湿地公园,示范带动湿地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优质生态产品和绿色生态空间。(海南日报海口2月1日讯)
海南东寨港保护区渔民:
“红树林必须要保护起来”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这里有红树20科36种,海草4种、鸟类219种……”1月31日上午8时,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寨港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苏鋈淦开始接待当天的第一拨游客。肩负着东寨港科普馆宣讲工作的苏鋈淦,早已将东寨港保护区的“家底”倒背如流。
这座三层楼高的科普馆,是游客在东寨港保护区内必“打卡”的地点之一。
介绍完保护区的基本情况,苏鋈淦带着游客来到了二楼标本区。在这里,数十种鸟类、鱼类、贝类、红树标本展现眼前。苏鋈淦把大伙带到一只黑脸琵鹭标本前,“这是东寨港保护区获赠的一个标本。”
“东寨港一直是黑脸琵鹭的家园。”苏鋈淦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是“生态质检员”,近几年,经过大力修复和保护的东寨港保护区,成为越来越多黑脸琵鹭越冬的栖息地,“它们来了,说明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更好了。”
可生态环境不会无缘无故变好——追溯东寨港保护区的过去,这里沿线曾被养殖、餐饮等企业包围,大量污水无序排放,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大片红树枯死,鸟类和滩涂生物随之减少。
是什么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苏鋈淦将大家带到了一把一米多长的木质船桨前,“这把普通的船桨,有着渔民最坚定的决心。”
这把船桨的原主人,是保护区周边渔民黄宏远。2014年,黄宏远当着村民的面扔掉了船桨,并表示“再也不会从事近海捕捞,为的就是保护红树林”。黄宏远的这一举动,触动了不少渔民,大伙纷纷效仿。一时间,“渔民扔船桨”成为当地美谈。
渔民黄宏祥告诉海南日报记者,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地距离东寨港保护区仅50多公里,附近村庄却因红树林的保护,损失小得多,“大家意识到,红树林必须要保护起来。”
不仅是村民意识的转变,在海口市政府主导下,一场东寨港“保卫战”也正在推进:周边养殖场被迁走、违规餐饮店被关停、违法建筑被拆除;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接连上马;围网32公里,消除畜禽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修建防污设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周边上岸转产转业的渔民,也在政府引导下或发展起种养业,或进入旅游业,或外出务工。
随着一条条实打实的措施落地,东寨港保护区的水体逐渐向好,红树林面积逐年扩大,从2013年的23670亩扩大到现在的26565亩。红树林越来越密,鸟类、藻类等物种也愈加丰富。
如今站在科普馆三楼观光台举目远望,海风清凉拂面,连片红树扎根滩涂,树冠随轻风摇摆。飞鸟翱翔,浪花翻滚,美景如画,一幅幅映入眼帘。
但东寨港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工作还远未结束。当前,海口正实施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并同步开展生态监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工作。与此同时,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设立,也将进一步从科研角度探索藏在红树林里的秘密,助力保护、发展同行。(海南日报海口2月1日讯)
海南湿地公园清单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海南海口三十六曲溪省级湿地公园
?海南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
?海南海口铁炉溪省级湿地公园
?海南海口响水河省级湿地公园
?海南海口三江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
数说海南湿地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
我省湿地总面积
超12.1万公顷
其中红树林湿地占据重要角色
1
我省红树林
广泛分布于
12个沿海市县
我国天然分布的
37种红树植物
在我省均有分布
其中真红树物种数
约占全球37%
2
海南红树林属于
东方红树林群落
具有典型的——
1、热带性
2、古老性
3、多样性
4、珍稀性
发挥4个重要作用
1、提高沿海生态承载能力
2、保护生物多样性
3、维护生态平衡
4、保障生态安全
3
当前全省
有9个
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
自然保护区
有12个
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
2/3以上红树林
纳入保护地管理
4
2018年至2022年6月
全省新增红树林面积16364亩
“十四五”期间
我省计划新增红树林
3万亩
修复退化红树林湿地
4.8万亩
本稿文字整理/孙慧
手绘、制图/陈海冰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