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3日 白振海)

2023年03月17日 15:20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13日在平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平凉市市长 白振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紧扣“3659”发展思路和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目标,攻坚克难,加压奋进,较好完成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健向好。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配套出台60条政策清单,综合研判调度,分类协调服务,连续三个季度获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奖”,获得奖励资金1.55亿元、建设用地指标750亩。建立项目工作“4+2”管理机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项目158项40.5亿元,实施投资清单项目552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亿元,同口径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402元、11718元,增长6%和8.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0亿元、贷款余额850亿元,分别增长14%和13%。

  产业链建设起势见效。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行市级领导分链包抓、牵头部门统筹调度、工作专班集中推进的“三位一体”机制,建立“财政+”支持平台,实施产业链项目401项,预计九大重点产业链实现增加值340亿元,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个百分点。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出让煤炭矿业权6宗,邵寨煤矿达产达标并通过产能调增初核,五举煤矿建设规模调增获批,灵台电厂加快建设,20万吨聚丙烯建成投产,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预计全市煤炭产量2284万吨,较上年增产100万吨;发电量205亿度,创历史新高。国维淀粉一期全面投产,优然牧业高产奶牛牧场、昊康万头牛场、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实施,新建饲草加工、牛肉分割、果品加工、蔬菜加工、有机肥生产线41条,平凉红牛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平凉红牛列入国家重要特色物种联合育种攻关计划。中药材种植突破10万亩,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启动创建。装配式建筑综合加工、微型扬声器制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生态环保产业链项目建成投运。实施崆峒山景区质量提升行动,开通“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预计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

  城乡基础条件稳步改善。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突破工程,灵华高速一期、彭大高速三期、G312改造进展顺利,平庆铁路可研即将获批,平凉机场完成预可研评审;引洮二期静宁城乡供水配套工程全线建成,庄浪应急供水工程、新集水库和刘李河等4个小型水库加快推进;建成110千伏变电工程3处,新建改造配农网线路2326公里;新建5G基站677个。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市实施城市更新项目490项,城乡拆违(危)拆临445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活力公园建成开放,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天门塬路网工程加快建设。成功申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三年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亿元,当年实施海绵化项目104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编制完成240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建成省市列乡村建设示范村135个。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87户。建成自然村硬化路520公里,改造自来水入户设施8000户,新建改建农村户厕5万座。全省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崇信召开。华亭市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庄浪万泉镇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深化“放管服”改革,32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清单化管理,20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市数字政府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市属国企分类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重组成立市城乡投、市基础产业投集团。崆峒山景区管理运营体制进一步理顺,市文旅投集团加速瘦身提质。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8条措施,各类市场主体享受“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1亿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培育“四上”企业124户。建立融资需求“白名单”,办理企业贷款延期44.7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企业首贷9.1亿元,静宁县入选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8家。深化工业园区(集中区)管理体制改革,“标准地”改革启动实施。静宁县红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组团参加兰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举办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大会,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4项,预计省外到位资金增长87%。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省市列民生实事全部办结,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落实稳就业政策性资金5.9亿元,选聘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67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47万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提标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高6.5个百分点,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补助10.9亿元。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个。实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4793户,化解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4.85万套,“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启动实施,新建改扩建校舍51万平方米,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5680个、幼儿园园位2550个,普通高考应届一本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线10个百分点。实施各类医疗卫生项目54项,市中医医院主体建成。市体育运动公园基本建成,平凉健儿在省十五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泾川文汇队晋级2022赛季中国足协杯16强。

  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整治撂荒地和荒废苗木地11万亩,“五个一批”措施得到省上肯定,粮食播种面积431.2万亩、预计产量114万吨。创新推行“四圈管理”措施,“一户一策”加强“三类户”监测帮扶,返贫风险消除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集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主要河流水环境治理、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全域垃圾闭环处理走在全省前列。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实施,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稳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化解不良资产15.6亿元。扎实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危化品、高层建筑火灾风险专项整治,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基层乡镇消防所全覆盖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积极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巩固发展。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市荣获“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市”称号。统计调查、机关事务、供销、公积金、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推行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审计监督持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整改各类巡视、督查反馈问题。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124件。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挑战超出预计,实际发展成效好于预期。一年来,我们把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统筹起来,主动作为,靠前发力,主要经济指标提速进位,在对标赶超中增强了底气、提振了信心;我们把干当前与谋长远结合起来,锁定目标不动摇,一抓到底不松劲,在早谋快动中明晰了方法路径、实化了举措抓手;我们把问题导向和实干导向贯通起来,盯住发展最急需、矛盾最突出、群众最关注的事,干群同心、上下同向抓落实,在唯实务实中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干劲。

  感受尤为深刻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们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精准落实防控措施,扁平化指挥体系高效运行,防控资源全市统筹,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连续奋战、联防联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干部、志愿者夜以继日坚守一线、冲锋在前,以勇毅担当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以实际行动守护了全市人民健康平安。在此,向所有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一年征程充满艰辛,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中央、省在平单位,向驻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倾情帮扶我市的天津市河西区、武清区、津南区,中投公司、南开大学和省直相关部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平凉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和市场波动影响,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经济体量不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活力不足,产业链式开发效益不明显,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能力不强,债务化解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型、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一些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工作质效亟待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市委总体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三大基地”,实施“四强”行动,锚定“3659”发展思路和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推动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抓项目、夯基础、破瓶颈、惠民生、守底线,全力打造陇东南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之内。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谋引建管,聚力攻坚项目建设。集中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落实项目工作“4+2”管理机制,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清单项目600项,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以上。

  提早抓前期。坚持谋当前、备长远,精准对接国省重大战略、发展规划、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分级分类、做深做实项目储备库,安排重大项目前期费1亿元以上,市级综合库动态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全年实施重大前期项目57项。定平铁路、郭家河至长庆桥铁路专用线、平凉至千阳高速、平凉火车站站城一体化提升改造、崇兴华盛矿井、大秦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完成前期。力促平凉机场、宝中铁路扩能改造、泾川至灵台高速、静宁至通渭高速、庄浪至隆德高速、福银高速分设线、崆峒水库改扩建、灵北煤矿、煤基高端新材料、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突破。

  提速抓建设。落实市级领导包抓、“五张清单”管理和“三个一”服务机制,专班推进重大项目快开快建。建成彭大高速全线、灵华高速一期,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推进平庆铁路建设,完成陈家沟煤矿铁路专用线基础工程,开工建设灵华高速东延线和G244长庆桥至罗汉洞、G344大桥村至北阳洼段改造。实施水资源瓶颈破解行动,配合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争取开建六盘山输水隧洞试验段;开工建设枣林沟、麻武水库,建成白杨林、梁河水库,加快建设庄浪应急供水工程和新集、邓家川、刘李河水库。力争开建“陇电入鲁”配套送出工程、灵台电厂750千伏送出工程,实施配农网工程。加快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新建5G基站500个以上,5G信号实现乡镇全覆盖。

  提质抓招商。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机制,完善趋熟项目调度、招商信息共享、奖惩激励等办法,高端策划开展招商活动,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聚焦“三类500强”企业,在产业转移重点地区设立招商联络服务站,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招商中介、商协会作用,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填空”招商,大力推动央地合作,加快招引一批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链上”项目。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

  提效抓服务。落实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帮办代办、区域化评估等措施,全面推行前期工作集中交办、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推广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成果,持续清理招投标领域隐性门槛。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用足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动更多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加大民间投资项目支持力度,全力破解资金难题。着眼提升亩均效益,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加快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

  (二)紧扣扩量提效,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抓实产业链链长制,外引内培、改旧育新、延链聚群,集中资源要素引建优势项目、培植骨干企业,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建成投产工业项目20个以上。

  做强煤电首位产业。突出扩煤转电、煤化联产,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打造成强工业、强县域的核心支柱。力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编)获批,启动灵台矿区总体规划修编。推动4处煤炭勘查区探矿权出让。加快邵寨、新安、华星煤矿产能核增,五举煤矿联合试运转,赤城、新周煤矿达产达标,力争安家庄煤矿核准开建,唐家河煤矿具备核准条件。开工建设华煤千万吨集中选煤厂。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灵台电厂一期建设,力争平凉电厂三期、灵台电厂二期纳入全省新增煤电机组计划。大力发展烯烃及下游产业,建成投产20万吨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加快培育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实施平凉电厂技改和崇信电厂供热改造,完成15对矿井技术和安全生产改造。建成海螺水泥超低排放、祁连山水泥节能降碳、新世纪建材环保石灰窑等绿色转型项目,新建海绵城市研发产品、活性石灰、轻质陶瓷装饰板材等延链补链项目,支持小微建材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速提升绿色建材产业链“含绿量”“含新量”。鼓励虹光、红峰等企业深耕超高频电真空器件、磁控管、疏水阀等细分领域。加快崇信轻工食品产业园、静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实施雨森高档生活用纸及黄酒、矿泉水生产等项目,升级纸制品包装产业,着力打造轻工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高性能粉末冶金磁性材料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做大生态环保产业链。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高效竞争性配置新能源项目,新建2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光伏项目。力促国维液体麦芽糖浆生产线建成投产,延伸发展淀粉糖、淀粉基材料等下游产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光学电子及智能家居家电等领域成长性企业,建成触摸显示生产线等项目,力促三元正极材料、电子元器件及芯片封装、显示终端产品等项目及早落地,打造终端、零部件、电池材料及封装产业集群。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完成新一轮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修编。平凉工业园区启动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华亭化工园区完成评估认定,灵台化工园区完成规划评审并启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公共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配套完善标准化厂房、仓储物流及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5项,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三)立足强农富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放大特色农业优势,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持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良种推广和良法应用,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常态化抓好撂荒地整治,大力扶持发展种粮大户,打造陇东新粮仓。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0万亩,粮食产量112万吨以上。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生猪稳产保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推动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试点,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完成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任务,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静宁苹果”产业以“十大转型提质”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实施高端果品生产示范、产地集散中心、农林废弃物转化利用等产业链重点项目30项,建成精品苗木繁育基地3000亩,新增矮化密植果园6000亩,优质果园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创建静宁苹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凉红牛”产业着眼扩繁增量、延链提质、高端引领,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高档精细分割、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产业链重点项目61项,推进平凉红牛联合育种攻关,建成崆峒区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牛饲养量90万头以上。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建设“两带”“七片”生产集中区,加快单品规模化发展,推动链条向前端集约化育苗、后端精深化加工延伸,实施蔬菜分拣与储藏加工等重点项目35项,全市种植设施蔬菜4.5万亩以上。中医中药产业围绕打响皇甫谧品牌,扩大关山林缘区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实施产业链项目30项,建设陇东南中医中药产业示范基地。“一县一品”培育优质劳务品牌,全市建成乡村就业工厂7家、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14个以上,输转城乡劳动力45万人以上。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崇信县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任务,抓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乡镇4个、省市级示范村125个以上。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一村一策”计划,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高4.9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能力,新建改造农村户厕2.65万座。推广“134”乡村治理模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产业帮扶作为根本之策,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资金规模动态保持在60亿元以上,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提高到60%以上。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带动、服务能力,新建改建龙头企业15户以上,新增家庭农场200户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拓展产业合作成果,推动园区共建。落实“四圈管理”措施,跟踪做好“三类户”监测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加速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需求牵引、品质发展、政策集成,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联动。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

  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统揽,完成泾川、崇信国家级和华亭、庄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泾川温泉小镇等重点项目123项,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坚持龙头带动,推动崆峒山大景区高质量发展,深化与省公航旅战略合作,启动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崆峒山基础设施改造二期,促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强化两翼支撑,加快创建大云寺·王母宫5A级、关山莲花台4A级景区。突出多业融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10个文旅康养小镇,打造10个文化旅游消费街区,创建3A级乡村旅游景区3家以上。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0%。

  持续完善商贸物流体系。高标准编制全市物流产业规划,建成华亭、庄浪冷链物流园等商贸物流设施。积极争取电商、物流头部企业在我市设立基地,推动现代物流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餐饮集中区建设,新建改造一批便民市场,推动城乡老旧市场转型升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零住餐、交通物流等行业加快恢复。深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健全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畅通双向通道,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点打造消费新业态。优化提升城市商圈布局,推动连锁化、品牌化商业资源下沉社区,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聚焦汽车、家居家电、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打造常态化消费活动品牌,助力实体门店引流。加快推动服务业向“互联网+”转型升级,创建夜间经济示范街,发展路衍经济,扩大“甘味”消费,培育社群营销、中央厨房、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创新拓展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多向发力促进消费增长。

  (五)着眼强基塑形,全域加快创城步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行动,力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启动中心城市及各县(市)控制性详规修编,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

  强化中心带动。进一步理顺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系统提高基础配套、平台承载、要素集聚能力。实施老旧片区改造提升等中心城市建设项目99项。编制中心城市绿化规划,启动街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三街九巷”改造,建成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打造“一带八景”生态廊道。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雨水调蓄、管网排查修复、水系治理等7大类141个项目,海绵化改造泾河大道、东湖公园等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完成天通路、南环路等7条道路建设改造,新建青年路、太来路等9条道路,配套建设市中医医院周边4条道路,畅通连接线、打通微循环。

  强化县域支撑。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建成一批道路管网、排污防涝、集中供热等市政设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供给。支持县(市、区)按照定位赋型,选准赛道、分类施策,做强县域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凸显的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生态优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乡镇、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种养、文旅康养、商贸物流、休闲度假等产业强镇。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精细管理。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精细化抓好38类测评点位建设。持续开展“一难两乱”、拆违(危)拆临、园林绿化、“五线五箱”等专项整治,改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等环境面貌,精致布设路灯路标、公交站台、店铺招牌等“城市家具”,规范市容秩序。积极创建省级“公交都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0辆,逐步推进“绿色公交”全覆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域数字平台整合、一网统管。加强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物业等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六)聚焦增势赋能,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破题、创新驱动、开放聚能,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国有企业监管,建成全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支持市城乡投、基础产业投、文旅投做强主业、转型发展。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住房)盘活利用试点范围,管好用好农村学校等闲置资产,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面实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从源头上杜绝“登记难”问题。

  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10户以上,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围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大力实施“六雁”工程,加快引进培养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城建规划、畜牧兽医、现代物流、文化艺术等领域紧缺人才,建好用足专家工作站,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加快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创新发展格局。

  提升财税金融服务质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效益。放大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链建设,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涵养税源,促进税收稳定增长。协同落实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加大政银企对接,拓展金融赋能空间,为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投融资200亿元以上。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实力,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实施企业挂牌上市突破行动,“一链一企”开展上市培育辅导,完成3户企业股份制改造。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优化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丰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一码通办”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全程网办、掌上可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实施市场主体扶优培强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促进个体工商户成长壮大,全市新培育“四上”企业100户以上。

  提高协作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主动承接西咸新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与毗邻市州基础设施互联、市场互通、产业互促,聚力共建陇东南经济带。实施外贸转型升级行动,引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多元化开拓外贸市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通关、物流、退税等一体化服务能力,积极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全市鲜果出口增长20%以上,工业品出口实现翻番,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千万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七)推进减污增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美丽家园。

  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燃煤、机动车、扬尘、企业排放和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大力改善空气质量。强化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泾渭河流域尾矿库综合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申报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垃圾闭环焚烧发电处理,促进固(危)废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强化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监管和“四乱”整治。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争取实施集中连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示范工程。抓好黄河流域汭河水源涵养、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00户以上。全面落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造林封育20万亩以上。

  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美丽幸福河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严格项目节能准入和审查,杜绝“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型开发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挖掘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空间。

  (八)坚持普惠共享,倾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努力把经济发展增量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个十百千万”就业促进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做好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扎实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优质公平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实施市实验小学、华亭仪山学校改扩建等教育项目292项,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在全市逐步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建和管理使用,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抓实落细“技能甘肃”建设任务,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推进“职普融通”试点。支持甘肃医学院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加强青少年法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扎实推进健康平凉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庄浪县区域综合医改省级试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医师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统筹整合市区医疗资源,全面建成市中医医院,积极推进市级医养结合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集聚效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高应急能力。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保障,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加快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启动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加强城市街区、公园、广场等文化载体建设,打造文化会客厅、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形态,建设“书香平凉”。建成市非遗展馆总馆,争取崆峒武术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升文艺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创作推出一批文化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目。管理运营好市体育运动公园,新建改造体育运动场馆5个,实施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32个。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凉。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面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创建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城”。

  各位代表!2023年将继续统筹安排财力,集中办好十件为民实事:一是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二是新建改扩建校舍8.6万平方米,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位、幼儿园园位1万个以上。三是采取定额补助方式,引导支持300户食品小作坊入驻集中区生产经营,更好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30个,为6万名78岁及以上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五是为2万名城乡低收入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六是为14岁以下脑瘫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少年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或手术,为400名城镇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七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个3100户、农房抗震设防改造800户以上。八是打通城市道路19条,新增便民停车场15处、停车位3600个以上。九是硬化村组道路500公里以上,解决370个自然村组不通硬化路问题。十是建成乡镇(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个,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保持赶考清醒,恪尽发展之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政治坚定、绝对忠诚的政府。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自觉在全局中思考、大局下行动,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建设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的政府。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依法用权、依规履责、依章办事。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推动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等地方立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其他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建设担当尽责、务实高效的政府。坚持目标责任化、工作清单化、推进节点化,雷厉风行抓落实,善作善成干到位。强化服务意识,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市场主体,松绑支持不越位,主动补位不缺位,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实事求是、不务虚功,充分调动激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创业活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克难破局,拿结果说话、以实绩交卷。

  建设风清气正、勤政廉洁的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正风肃纪,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督查、考核,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带头厉行节约,严控一般支出,保障刚性急需,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倍道兼程,履践致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平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3日 白振海)

2023-03-17 15:20 来源:平凉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