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李巍)

2023年03月20日 14:32   来源:六盘水市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1日在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李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六盘水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市发展不仅面临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转型升级阵痛叠加的“双重考验”,还遭遇经济下行、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债务约束等“多重压力”,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远超预期。面对多重挑战叠加碰头、多难问题明显增多的严峻复杂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逐月分析研究守底线与促发展工作,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相继部署实施“开门稳”98项重点措施和二季度149项稳经济政策,启动开展下半年稳增长“六大专项行动”和四季度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经济运行顶压前行、稳中提质。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全年增长0.7%,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产业投资占比达4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4%,工业投资占比达35.4%、提高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达30.3%,提高5个百分点。大湾、盘南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启动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是我市发展史上落地重大项目较多的一年。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2万元/人,较上年提高500元/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税费收入增长12.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7.2%。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排全省第2,数字经济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发展政策争取有力。抢抓用好国发〔2022〕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补助收入增长8.77%;争取省级“四化”等产业基金总额位列全省第3,占全省的12%、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我市智慧城市转型升级示范项目获批列入亚投行2022—2024年备选项目规划,是全省第一个获得亚投行优惠贷款的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交出了一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满意答卷。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幸福六盘水建设100项工作计划基本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稳定消除1.5万名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32年,人均预期寿命提升0.4岁左右。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9.36%、排全省第2,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集中力量大抓产业,全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工业倍增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完成12个煤矿“两化”改造,15个煤矿技改建设新增产能810万吨/年,原煤产量达7409万吨、创历史新高;水城、盘州煤炭储配中心开工建设。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优选获批330万千瓦火电装机指标,盘江新光燃煤发电项目加快建设;改造升级煤电机组装机342万千瓦;新开工风电光伏项目7个、装机95万千瓦。新修订的《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打造六盘水煤焦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盘北、六枝、盘南等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重点园区,重点推进的7个煤焦化项目我市占6个;盘北经济开发区获批按新建化工园区培育。七大产业板块新落地项目95个,六枝磷酸铁锂一期建成投产,双元铝业技术升级改造产能置换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党政领导领办粮油单产提升示范田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两园一田”建设完成年度目标,猕猴桃、刺梨、茶叶分别增产59%、28.9%、20.8%。水城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盘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认定为国家示范园。“刺力王刺梨原液”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加快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6个,新增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个、省级8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0%左右。统筹6000万元发放餐饮、零售及文旅消费券,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1%、增速全省第1。

  (二)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营造大抓项目浓厚氛围。坚持市领导领衔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部署实施28项扩大有效投资攻坚举措,重点调度、示范推进15个引领性项目,新开工亿元项目184个,659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07.5%。盘兴高铁加快推进。赫六高速建成通车,安盘高速开工建设,纳晴高速、六安高速加快建设。盘州官山机场启动建设。英武水库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出水洞、朱昌河等水库加快建设,6条中小河流启动治理。盘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落地实施。新建5G基站2647个,建成充电桩513个。项目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完成棚户区改造11562户、老旧小区改造7024户、背街小巷改造131条、地下管网建设改造254公里。入选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名单。市中心城区“一面两片三路”建设取得突破,城市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超过560万平方米;六盘水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六盘水火车站站前广场启动建设;凤凰东路凉都桥辅路实现通车,满足了市民多年的通行愿望。“三区三线”划定获国家批准,为未来重大项目建设、城镇格局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着力助企纾困发展,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启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建立季度研究市场主体工作机制,打出纾困解难、扶持培育系列“组合拳”,市场主体总量达28.62万户,增长17.66%、增速排全省第1。开展“双找双清单”“双问双服务”“双向双对接”专项行动,“贵商易”注册使用率排全省前列,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过37亿元,减免国有企业房屋租金3957.77万元,为183户企业兑现工业倍增激励资金3024.53万元;注册登记企业入企走访全覆盖,1200余个问题得到解决;在全省率先建立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受理+线下一站式”服务模式,新增发放7.16亿元、全省最多。开展五年涉企财政资金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新增拨付1.2亿元。五年招商项目“回头看”专项行动问题解决率100%。健全企业入库培育机制,净增“四上”企业209户。针对工业经济下跌,及时启动稳存量提增量专项行动,27户停产规上企业复产,减产企业产值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新增1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扎实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落实“三个转向”要求,深入实施巩固脱贫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健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长效机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万元、增长15.68%,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11.07万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安置点“四个活力”不断提升。保持与大连市的新型协作关系,深化与中山市协作交流。中央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铺开,六枝特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对入选国家首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结对名单。乡村振兴“五大行动”“1333”工程全面实施,169个示范项目和75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加快建设。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户厕所2.7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覆盖率达到84.61%,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0%。

  (五)聚焦关键环节攻坚发力,改革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制定18个重要改革方案,79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基本完成,将市国资委调整到市财政局挂牌,进一步明晰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到期试验任务通过国家验收,盘州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开发区社会事务剥离全面完成。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红果经济开发区纳入全省开放型经济重点开发区示范培育对象,实现外贸空白县“清零”、跨境电商交易“破零”。引进优强企业163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376.51亿元,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农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本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均实现“零突破”。盘州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世界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凉都号”在我市成功下线。

  (六)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效抵御周边疫情多轮冲击,精准处置多起局部散发疫情;坚决落实中央“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扎实推进“筹钱、清欠、转固、变现”和“主体健身、担保清理、非标突破、责任落实”八个专项,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科学有效处置宏盛煤焦化洗油泄漏次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全省第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保持全省同类城市第1。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反馈问题整改率100%,制定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从严开展“打非治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降”;强化“点面双控”“一体五位”防范措施,地质灾害“零伤亡”。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标本兼治加快各类问题解决。围绕“防风险、保安全、迎二十大”,组织开展“三个专项”,构建完善“五个体系”,实现党的二十大期间“零事故”“零京访”“零非访”,有力保障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各类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坚持财政惠民生,民生类重点支出252.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45%、提高0.76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和7.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9万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稳定。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148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6万余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581个,实现省级一类示范性幼儿园“零突破”,6所普通高中申示、升类通过省级第一次评估,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煤炭智能开采专业群成功创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成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市肿瘤医院建成运行,六枝特区、盘州市人民医院进入国家“千县工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0元/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0元/月和984元/年。纳入市级台账的100个“问题楼盘”基本有效化解,惠及群众15万余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持续强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管理服务率达73.18%,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全面建成。市图书馆新馆投入试运行。成功承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是比赛项目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打破纪录最多的一届省运会;获批成为省级体教融合示范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验收。六枝特区、盘州市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宗教、外事侨务、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来落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修订《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在全省率先出台《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合法性审查规定》,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深入开展政府系统“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活动,大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和文山会海、官僚作风、弄虚作假,树立了重实干、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作风保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六盘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工业传统产业层次不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够健全,消费和投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经济恢复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市、区政府债务风险仍然较高,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还有不少风险,防风险、守底线压力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期盼有差距;政府治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改进作风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我们将正视差距、直面问题,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一门心思抓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9%左右、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产量只增不减;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强市。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用好“124”工作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让传统产业撑得起、“风口”产业飞得起、新兴产业接得起。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持续做强做优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大力发展“一煤八业”。加快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以区(市)为单位开展90万吨/年以下煤矿资源整合可行性论证,推动煤矿技改建设和复工复产、新增产能825万吨/年,原煤产量达到7600万吨;支持盘江煤电集团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支持民营煤炭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建成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项目,加快推进盘州市煤炭储配中心一期项目。坚持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盘江新光燃煤发电项目和大湾、盘南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启动建设董地燃煤发电一期项目;新增新能源装机40万千瓦以上;建成500千伏盘州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六盘水3号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加快电力清洁高效发展,改造煤电机组装机120万千瓦。持续做优做强钢铁产业,大力支持“五个水钢”建设,加快进口矿与国内矿资源融合转换,推动水钢产业链延伸发展;以最完备的前期工作、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最严格的环保要求、最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煤焦化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开工建设首钢水钢焦系统结构调整焦化项目、美锦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确保宏源新能源焦化项目实质性动工。

  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和集群发展,启动实施新一轮三年提升行动,继续编制“一图一表一说明”,办好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推动各产业板块分别落地实施5个以上新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风口”产业,建成合众锰业5万吨/年电池级硫酸锰技改项目,确保六枝特区磷酸铁锂一期项目全面投产、二期项目启动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锂等“三稀”资源优选区块调查评价和勘查。支持盘北氢能产业示范园建设。壮大能矿装备制造业规模,建成投产湾田装备制造、钟山区智能钻探装备制造等项目,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能矿装备制造业体系。延长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产值突破120亿元。推进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优化布局,进一步做强农产品加工主体,延长产业链,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积极创建省级“千兆城市”。加快发展特色轻工及纺织、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货场经济。

  大力补齐开发区配套设施短板,增强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440亿元以上,首位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60%以上。推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六盘水高新区“以升促建”申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六枝经济开发区和盘南产业园区获批培育省级化工园区、钟山产业园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

  (二)全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多渠道扩大内需,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和完善市领导领衔服务、“半年一观摩”等机制,着力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以项目为载体,全力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四化”产业基金等支持。加快推进“十四五”重点项目,实施重大工程项目561个、完成投资890亿元以上。加大产业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业投资确保完成540亿元、力争完成560亿元。着力推动基础设施补网强链,加快推进盘州官山机场、盘兴高铁和纳晴、六安、安盘高速建设;力争英武水库开工,大力推进母猪田水库等23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分别完成交通、水利投资118亿元以上、27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充电桩、“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800个。开展政府性停建项目专项攻坚行动,通过深入研究和评估论证,攻坚克难推进一批必建项目复工建设。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用好政府性投资联评联审机制,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发挥政府性投资撬动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优化全周期服务保障,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32%以上。

  推动消费恢复提振。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办好农特产品展销、凉都车展等活动,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常态化开展“多彩贵州扶商助旅促消费”行动,更大力度实施发放消费券、优质商品助力等政策。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一老一小”服务消费需求。抢抓免征购置税延期等政策,力促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夏季气候清凉、冬季集中供热优势,大力开展“住房外销”。统筹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实施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做好做足夏凉、冬雪“两篇文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游客人均花费增长10%以上、突破1000元;积极发展三线文化、民族民间等文化旅游;推动妥乐古银杏景区创建5A级景区、梅花山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6个以上。

  (三)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类盘活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6.44万人。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改造提升3.5万亩,分别完成粮食、油菜种植面积274万亩以上、35万亩以上;树立大食物观,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乡村产业升级,把提质增效作为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重点,新建猕猴桃“吨产园”3万亩、刺梨“千斤园”8万亩、茶叶“万元田”1万亩;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烤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44%以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24.7%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分级分类推动乡村振兴。

  全力推进城镇提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市中心城区和六枝、盘州城区新增常住人口4万人以上。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大力推进城镇“四改”,完成棚户区改造19941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7154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94条,建设改造城镇地下管网220公里。城镇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7.5万立方米。加快市中心城区“一面两片三路”建设,稳步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积,提升热源稳定供应能力;力争启动建设六盘水高铁站站房项目,有序推进鱼塘片区开发建设;建成凤凰东路跨铁路桥,全面推进乌蒙大道、钢城大道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积极争取和用好保交楼专项资金,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继续跟进问题楼盘专项整治。开展政府性拆迁(棚户区改造)遗留问题攻坚战,力争一年内基本解决遗留问题。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落实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围绕“加强党建、完善治理、聚焦主业、深化改革、守住底线、实体发展”,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取得突破。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增强涵养税源内生动力,强节流、促开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巩固“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国有景区“三权分置”等改革。

  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把产业招商作为头号任务,落实“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要求,接续开展“双千百场”“夏秋攻势”大招商行动,突出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兴起产业大招商热潮,引进优强企业12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坚定沿着“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走出去,大力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打造中国内地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节点。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家以上。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建立以企业家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制度,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巩固提升“三双”专项工作和“两个专项行动”,启动企业账款清理和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与企业相关的账款理清楚,把违规收取的费用退回去,进一步优化提升政金企融资对接,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1.8万户,净增“四上”企业200户以上,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

  (五)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六大攻坚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8.5%、95.5%和49%。加快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中心城区公办强校计划学校占比达90%以上,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项目建设和办学条件达标验收。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大力实施“强师工程”,营造尊师惠师严师强师浓厚氛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五大科技创新行动”,扎实办好科技创新“七件大事”,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以上。围绕产业链攻关创新链,建立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技术供需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六盘水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5家。申报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个以上。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0户以上。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加大急需紧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的招引培养工作力度。实施“凉都矿工”“凉都技工”“凉都汽修”“凉都家政”等重点工程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和荣誉感、获得感。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人才“蓄水池”等政策,持续优化人才服务。鼓励引导人才到产业和基层一线创新创业。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

  (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打造“生态绿都”。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以上,全力实现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三个100%”。加快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大力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重点生态区乌江流域三岔河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治理石漠化面积47.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35平方公里,治理恢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43.2公顷。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树种结构调整1.8万亩、森林质量提升0.5万亩。开展区域野生动植物调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试点实现突破。

  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落实,加快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不低于80%。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等创建。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机制。用好“两高”项目联评联审机制,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七)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把防风险、守底线摆在各行各业第一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水平。严防严控债务和金融风险,建立健全系统解决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体制机制,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化存量、控增量”,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举措破解债务难题,积极争取县级化债试点等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化债“八个专项工作”,全力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坚持和完善市、区、乡三级政府每月研究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成果,严要求、严执法、严处罚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实施煤矿智能化发展行动,开展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强化建筑施工、自建房、危化品、消防等各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推动衔接房地产相关政策助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试点取得实质性成效。紧盯“五个零发生”,以维稳促维权、以维权保维稳,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扎实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幸福六盘水建在人民群众心坎上。

  大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实施,高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到80%以上。统筹加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稳定在70%以上。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多渠道落实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

  加快健康六盘水建设。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九个专项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提质扩容,持续建强乡镇卫生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加强疾病控制综合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保障药品、医疗设备供应,提升救治能力,全力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质量,增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剧院等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坚持面向市场和群众,继续办好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等系列活动。简约、安全、精彩办好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低保、社保提标扩面要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733元/月以上、6085元/年以上,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继续深化“清卡行动”,全面落实财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加强民生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猪肉、蔬菜等民生商品生产和保供稳价。力争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继续做好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和科协、残联、侨联、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发展。

  今年要继续统筹财力,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保障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5万人次(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农业技能技术培训1000人次,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70人。(2)加强教育科技工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遴选培育公办义务教育强校计划项目学校50所,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452个;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服务。(3)加强医疗健康服务,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结核和白内障筛查、为初中及以上学龄学生进行一次结核筛查,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建成市疾控中心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1个。(4)做好孤儿生活保障,全市机构集中养育、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分别达到1800元、1300元。(5)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成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2500个,改造人防工程向社会提供停车位1900个;持续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交通拥堵区域20个。(6)改善群众健身条件,建成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11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18个,推进4个已建成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低免开放。(7)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幸福乡村”,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054座,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641处,治理生活污水环境问题突出的行政村5个,购置垃圾储运设施1000个。(8)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建成水钢35MW蒸汽换热站,保障集中供暖热源稳定,新增城市集中供热覆盖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持续开展全市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星级物业服务小区50个、红色物业示范点6个。(9)实现基层消防力量全覆盖,建成乡镇标准化消防救援站13个和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92个,建成六盘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救援训练基地4项训练设施。(10)改善提升普通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更好保障交通出行安全,完成危桥改造4座,建成普通公路安防工程300公里。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抓执行、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政府系统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全面、整体、系统落实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省之大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六盘水落细落实、落地见效。

  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最普遍、感受最直接的民生难题,认真办好打基础、利长远、惠子孙的实事好事,全面做到重投入惠民生、重长远利民生、重兜底保民生、重管理优民生、重补短强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把政府的一切工作更加严格纳入到法治轨道,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细化和规范行政裁量权,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范和加强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坚决查处整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以及违反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等行为。恪守契约精神,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落实之风、担当尽责之风,做到工作谋划思考在前、创新创业引领在前、关键时刻冲锋在前,让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成为全市政府系统干部的鲜明特质!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担当作为中开拓进取,努力克服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坚决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大力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幸福六盘水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李巍)

2023-03-20 14:32 来源:六盘水市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