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荆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陈家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荆门发展史上极为艰难、极具挑战、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克难攻坚、顶压前行,努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民生底线兜牢兜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迈稳“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
这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我市石化、磷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艰难转型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过硬举措,明确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极为特殊和困难的条件下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迈上了转型新征程。
这一年,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实施了一批改变产业格局、交通格局的重大支撑性项目。长城汽车量产,产值逼近百亿;亿纬产值突破150亿元,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11.5GWh,建成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荆荆、武荆宜高铁建设提速,襄荆高铁开工建设,荆门“高铁时代”呼之欲来,“荆楚新门户”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这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和近十年来最严重伏秋冬连旱,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战胜多轮输入性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千方百计抗旱保丰收,实现粮食、蔬菜、水产品等稳产保供,最大限度减少了旱情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这一年,面对大规模减税降费、减收增支带来的财政运行困难,我们坚持民生投入不减、为民办实事优先,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2%;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保持闯劲拼劲韧劲,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在非常之年取得非常之绩,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促发展,经济承压前行、恢复态势明显。全面快速落实中央、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因时因势推出256条稳增长措施;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建筑业、物流业、电子商务发展和促进住房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等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有序推动经济复元重振。前三季度GDP增长4.7%,与全省同步,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8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0个,长城汽车(二期)、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扎实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60个,其中新开工入库项目500个;天顺风能、海太欧林等40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深入开展“解稳促”活动,建立线上服务平台,打造产销对接“工业淘宝”,企业满意度98.5%。推出促进消费实施细则,发放汽车消费“大礼包”,扩大城乡消费,激活新型消费,鄂中电商直播基地、泰康京山农场(二期)投入运营。成功举办湖北省第三届园博会、油菜花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
(二)全力调结构提质效,产业加快转型、动能提档升级。荆门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钟祥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储能与动力电池实验室升级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荆门造”AG50亮相珠海航展,收获订单13架;AG600M(灭火型)在荆门完成投汲水试验。荆楚科创城加快建设,科创社区投入运营。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5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长城汽车公司获批国家级“数字领航”试点示范企业,格林美、宏图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增长121.3%。实施新一轮绿色技改“三年行动”,完成技改投资425亿元,增长19%。荆门石化首套高温合成导热油项目投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新洋丰5万吨磷酸铁项目建成投产,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取得突破。我市跻身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6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试点,17家企业成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实施服务业“五个十工程”,荆楚520数字文化产业园开园,申通快递区域分拨中心投入运营,绿林山景区完成改造升级,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全力推改革扩开放,营商环境优化、发展活力增强。25项改革事项、32个试点上榜“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东宝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钟祥推进企业年报自主公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域推广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我市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实现全覆盖,“一事联办”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压减40%以上。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成立企业家联合会,创新开展“政企早餐会”。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0.1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51万户,增长173.6%,增幅居全省第2位。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荆门国际内陆港开港,荆汉(欧)国际物流班列常态化运行,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值2.64亿美元,增长82.4%,总量居全省第2位。全市进出口总量突破200亿元,增长48.7%,增幅居全省第3位。积极融入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打通207、348国道和沙洋汉江二桥等快速通道,谋划推进武荆宜高速等重点项目221个,30个项目纳入全省推进区域发展项目清单。
(四)全力拓空间补短板,城市功能完善、品质形象提升。扎实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一张图”建设,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发展空间68.7平方公里。加快城市更新,重点调度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城建项目343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61个,市博物馆新馆、图书馆新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公用工程投入使用,白云大道、月亮湖北路改造通车;沙洋江滩公园开园,钟祥“一江两湖”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京山京源大道完成综合改造。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智慧城市大脑,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全覆盖,荆门静脉产业园全面投入运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沙洋上榜全国农产品百强县,钟祥荣膺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京山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东宝跻身全省十强消费县市区,荆门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火炬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
(五)全力强基础惠三农,乡村振兴加快、脱贫成果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扛牢扛实粮食安全第一责任,新增高标准农田37.69万亩,粮食总产量289.51万吨,稳居全省前三。实施汉江堤防加固三期工程,整治病险水库122座。建成全省首个农机装备产业园,推广北斗终端利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8%,居全省第2位。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傅廷栋院士工作站加快建设,新增2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基本完成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建成五洋线、环惠亭湖、钟祥旅游环线、漳河环库生态圈等美丽乡村示范片,新增美丽乡村示范村58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38个村完成“政经分离”试点,负债50万以下的村实现债务清零。
(六)全力办实事增福祉,社会事业进步、民生保障有力。城镇新增就业4.89万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7735人,我市入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养老、医保、住房公积金实现“一事联办”,慢性病补助“随到随办”、生育保险“免申即享”,长护险试点提档升级,建成95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0个幸福里食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0所、新增学位16074个,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由10.9%降至4.56%。出台优化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揽子政策。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审核。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8万人次。市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钟祥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屈家岭遗址公园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京山入选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圣境山滑翔基地被评为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
(七)全力守底线护安全,风险防范有力、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早发现、主动防、快处置,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屏障;科学精准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时缓解群众购药难、就医难问题,全力保健康、防重症,防控工作平稳转段。科学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系统推进汉江荆门段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完成省定考核目标。钟祥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宝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双扫”整治行动,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安全技术复核,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探索打击整治新型犯罪工作新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施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以内,“保交楼”楼盘全部复工,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八)全力转作风抓落实,治理依法有序、效能不断提高。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出台、修订3部政府规章,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2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6件、政协委员提案279件。修订市政府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周碰头、月调度、季拉练等工作机制,强化求实务实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政府审计,坚决纠治“四风”,严防严控廉洁风险,勤勉履责、高效干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推进政府其他各项工作,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后备力量建设、军民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提质提效,统计、仲裁、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机关事务、新闻出版、保密、地方志、档案、科普、气象、移民、防震减灾、对口援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社会科学、文艺、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之惟艰,极其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和省驻荆单位,向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与发展后劲不足并存,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增长乏力并存,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加大与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并存;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部分流域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突出;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均衡;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攻坚克难的能力不足、斗争精神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宏伟蓝图,赋予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全力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
——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坚定不移答好中国式现代化“荆门卷”。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我们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作为最大政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荆门各项工作放在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荆门篇章。
——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是生命线,转型是硬道理。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荆门定位,在贯彻落实国家、省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深度融入全省“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通过3年努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4211”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必须把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共同缔造理念解决群众所急所困、所需所盼,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稳步推进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必须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基础前提,坚定不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要认真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坚决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大气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安全底线,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荆门建市四十周年和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从国内外发展大势看,虽然受逆全球化、俄乌冲突和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等影响,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从我市情况看,乘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入宜荆荆都市圈的东风,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一大批新增长点正在形成,荆门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格局、交通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荆门的希望在未来,未来就在明天。我们既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应对风高浪急重大考验的准备,又要增强信心、激扬斗志,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新的精彩华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市四十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粮食总产实现58亿斤以上。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筑牢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底盘
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纾困政策,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全年新增“四上”企业4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强化用工、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强地产品销售对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强化政银企合作对接,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全年新增信贷200亿元以上。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新增上市公司1家。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支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建设。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健全企业需求对接、诉求办理“直通车”机制,对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平等对待,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重要引擎。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提振投资信心,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100亿元,增长12%。紧盯国家、省重大战略,谋划建立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项目库。坚持以招商看发展论英雄,增强“选矿”意识,优化驻点招商机制,聚焦主导产业、领军企业、高科技企业、成长型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4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60个、百亿元项目3个。聚焦省市重点、地方政府债券等六类重点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确保北山抽水蓄能电站等52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42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切实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释放消费潜力作为关键抓手。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批零住餐业支持政策,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升级专业市场,扩大优质商品供给,释放消费潜力。落实“三稳一保”系列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支持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促进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数字文旅、智能体育、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网红经济,支持鄂中电商直播基地、共道数字荆门产业园等平台做大做强,力争更多“荆门产”走出湖北、走向全球。
(二)坚定不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支撑
加快传统产业强链提质。深化“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技改投资450亿元。推进化工专业园区申报认定,抓好荆门石化“两个百万吨基地”、谦信化工60万吨醋酸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石油化工由炼油主导型向炼化特一体化转变。以洋丰氟基硅基钙基新材料产业园、鄂中生态磷酸铁等项目为依托,推动磷化产业由肥料主导型向高效专用肥料与磷系新材料相结合转变。支持湖北弘诺光伏压延玻璃等项目建设,推动建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大力开发长寿食品、预制菜等特色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加快新兴产业补链建群。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培育,完善双链长制工作体系,突破性发展新能源电池、汽车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支持产业链向县市延伸,开工建设曙光汽车产业园;加快长城汽车(二期)建设,力争“荆门造”车型增至5款、产能30万辆以上。加快亿纬动力储能电池、格林美镍化工产业园、恩捷隔膜、科达利精密结构件、雄韬锂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动力储能电池产业示范园区、华中锂电之都。推进荆门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研发制造、航空服务、应急救援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延链扩量。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着力补齐现代物流业短板,打通国际内陆港与汉江组合港多式联运通道,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确保综合服务区二期、公铁作业区二期投入运营;培育专业物流园区,支持物流企业向供应链物流转型,鼓励商贸流通和快递龙头企业设立集散中心、分拨中心,打造电商物流区域性总部基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创服务、信息应用、金融保险、高端商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创优旅游品牌,力争明显陵创成5A级景区,极客公园、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圣境山旅游区创成4A级景区,擦亮爱飞客“一飞冲天”、圣境山“一伞浪漫”、京山“一网情深”等运动品牌,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加快数字经济扩链赋能。推进5G基站、“双千兆”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移动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建设5G专网,推进工业运行分析中心、产业驾驶舱中心、精准招引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落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2家,梯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的数字化龙头企业。
(三)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动能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实施荆楚科创城核心区项目满园、人才满园工程,加快推动(光谷)离岸中心建设。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做实做优格林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航特飞所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储能与动力电池、药物合成与优化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在荆楚科创城建设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研发中心,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以上。
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制定供给、需求、应用“三张清单”,精准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荆楚科创城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6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00项。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实施科技金融“滴灌行动”,引进天使投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行科技企业主办行制度,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2%以上。
构建“引育用留”的人才保障体系。实施“才聚荆楚·智汇荆门”工程,推出“荆英卡”,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其中理工类人才50%以上。深化“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选派30名“科技副总”、100名“农博士”、500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开展“菁英学子看家乡”活动,支持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免费向在校大学生开放,支持各类孵化器引进高校毕业生双创团队,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000人,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热土,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
构建“以德为先、学用结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支持荆楚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荆门职教城建设,提高县域职校办学水平,推动专业学科与地方产业充分对接,做实订单班、实训基地、创新工厂等校企联合运作实体,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短板,新改扩建一批公益性普惠幼儿园。推进市实验小学迁建,年内开工建设。加强县域教联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巩固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成果,多措并举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切实提升教育满意度。
(四)坚定不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颜值
推动城市更新。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落地,优化城市空间、用地、产业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中心城区城建项目226个,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加快荆楚科创城、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打通罗汉山隧道,连通荆山大道,实现二环线全线贯通。坚持“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地下管网、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适老化建设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7个。推进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全面完成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项目,加强城市风貌管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深化产城融合。围绕“产业先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完善”,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共荣。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支持荆门高新区与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探索“一区多园”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和长城汽车小镇。统筹规划建设爱飞客小镇、高铁新城、长宁新城。谋划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示范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电力、燃气、供水、供热、公交等保障水平,加快优质教育、医疗、文体设施和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未来新城。
创新城市治理。以“智慧荆门”建设为引领,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坚持数字赋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深度保洁和美丽街区创建,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市政设施安全性,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数据整合,打通“信息孤岛”,推动智慧城市大脑高效运行,支持县市建设城市运管平台,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实施增绿提质行动,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迎检。把共同缔造理念贯穿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过程,实施思想政治引领、文明素养养成、城市治理提升、传统文化浸润等行动,让城市文明持续“保鲜”、常态“光鲜”。
(五)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夯实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基础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建高标准农田37.55万亩;大力发展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擦亮“中国农谷”金字招牌,实施产业强农行动,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全链条升级。加快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汉平原油菜产业集群、华中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荆门高油酸菜籽油、京山桥米、钟祥寿乡食品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全国油菜产业发展第一市”。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进桥米品种提纯复壮、抗根肿病高油酸油菜品种联合攻关,建设农机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绿色强农行动,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支持沙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钟祥、京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县域产业提振行动,支持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当好市级领跑龙头,做大做强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三大千亿产业,冲刺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支持沙洋县发展绿色食品、功能玻璃、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力争在全省争先进位,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支持钟祥市发展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长寿食品等产业,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先行区;支持京山市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绿色稻米、文旅大健康等产业,加快冲刺全国百强,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支持东宝区发展绿色建材及家居、电子信息等产业,确保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排名重返一类第一梯队,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先行区;支持漳河新区发展航空制造、现代服务业,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支持屈家岭管理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中国农谷”核心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两业”帮扶、兜底保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构建统筹县乡村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镇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平台实质性运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建立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级债务化解率100%,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过10万元村达1055个。实施擦亮小城镇和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推广应用红管家、红领章等数字化、积分制管理办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拓展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空间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复制推广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经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实现高频事项“免证办”、高频证照“免提交”,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升级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承诺即入”,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度。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行规划许可“承诺豁免”制度。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推广“交房即办证”模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深化“评定分离”改革,加快平台整合共享,实现“一网交易”。加强诚信荆门建设,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解稳促”活动,定期举办“政企早餐会”,完善“12345”专线诉求办理机制,推进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深化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改革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优势主业集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县域流通网络服务强县工程,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高效运行。推进沙洋宅基地改革、钟祥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国试点工作。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回头看”,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
构建内畅外联的开放体系。加快“三条高铁”、汉江沙洋港疏港铁路、武荆宜高速、沙洋煤炭储备·集装箱散改集基地等工程建设,推进钟祥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长荆和荆沙铁路改造、沙洋2×100万千瓦火电等项目前期,确保234国道钟祥城区绕城段、347国道京山段、钟祥丰乐汉江大桥等项目建成通车。推进汉江航道整治,提升通行能力。以高铁新城为枢纽,推动各类要素集聚,谋划发展高铁经济。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促进电商平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外贸企业扩规壮体,新增出口备案企业80家、出口实绩企业25家以上。
主动融入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推动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生态同保,建设互联互通的高等级航道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依托磷化、锂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联合建设国家级精细磷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重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组建城市群旅游联盟,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建立漳河、长湖流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协同推进“四水共治”。
(七)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擦亮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底色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攻坚年行动,突出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网格化治理,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绩效升级工作,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逐企逐问题抓好整改,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实施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推进竹皮河、浰河、天门河、长湖等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水功能区水质持续向好。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构建“一带两屏一平原”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深化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认真落实林长制,精准开展国土绿化,加快城北生态防护林建设,确保森林蓄积量增长3%以上。深入推进石料行业全产业链治理,加快矿山复绿、生态廊道建设。
持续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禁止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项目。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提质升级,深化电子、农林、工业、医疗等固废循环利用产业链,高标准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坚定不移保障民生福祉,共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成果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家门口”就业。全力开展就业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有效就业,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建设5个返乡创业园,扶持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15000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新增扩面2万人。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重特大疾病医保和救助制度,全面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巩固提升长护险试点成效,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住房困难。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措施,减轻多孩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发展康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全面建设健康荆门。稳妥有序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医疗资源建设,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抓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群体防控,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疾控体系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在荆门高新区筹建高水平综合性医院,支持京山市、沙洋县、掇刀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展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事业,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实施文化赋能、产业强基行动,加快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荆楚映象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动漫游戏、网络视听、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建设沙洋文化馆、博物馆和钟祥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改造提升乡村文化广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纪念郭店楚简出土三十周年活动。支持群众性文化团体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筹办爱飞客飞行大会、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全市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赛事活动。
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示范带动、全域推广,推动解决问题的范围从“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向“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延伸,实行竞争性“以奖代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真正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以共同缔造理念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开展城市社区补短板行动,配套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九)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底线
坚决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科学谋划建设荆门现代水网,围绕13个三级流域片区、62个基础管控单元,制定管控负面清单和产业发展正面清单,以“小单元”守住“大流域”。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湖泊防洪达标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工程。全域推进水系联通,加强汉江、漳河、长湖等流域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张水网安澜、一方发展永续。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六项制度”,常态化开展“百日双扫”行动和专家指导服务,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消防安全等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党政大闭环运行,完善风险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健全以村(社区)为基础、小组(楼栋)为单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防范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荆门。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贯彻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抓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马上落实,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筑牢绝对忠诚之魂。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丝不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二)提升担当作为之能。大力弘扬斗争精神,聚焦发展之难、企业之需、民生之盼,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过硬能力破解难题、以顽强斗争开创新局。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打破惯性思维、跳出固有格局、摆脱路径依赖,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大力弘扬实干精神,谋定快动、求实务实,奋勇争先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以上率下抓落实,切实把精力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水平体现到“会干事”上,把效果落实到“干成事”上。
(三)强化法治政府之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规则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实施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旁听庭审制度,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四)永葆自我革命之勇。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的谆谆教导,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大工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切实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开新篇。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