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王雄飞)

2023年03月22日 17:24   来源:茂名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茂名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茂名市市长 王雄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也是茂名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多轮疫情冲击影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900亿元,增长0.5%;农业总产值达1126亿元,增长5.8%,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一)注重主动防、快处置,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压实“四方责任”、织密“四道防线”,加强“五项能力”建设,完善镇村组三级“三人小组”机制,开展“社区小区吹哨、党员干部报到”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特别是面对“0805”“1102”等疫情,我们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及时将防控重点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实现平稳有序转段。一年来,全市人民众志成城、群防群控,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全市凝聚起同心抗疫、共护家园的强大力量,“好心茂名”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二)注重引龙头、育集群,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赴北上广深等地精准招商,引入广东粤海、中国电建等领军企业10家,新引进超亿元项目97个。制造业建设取得突破。聚力打好制造业“三场硬仗”,东华能源烷烃利用项目一期建成试车,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启动,石化产业“老树发新芽”。益海嘉里食品加工、道道全食用油项目建成投产,60万吨/年高岭土材料项目即将投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47个,完成工业投资184.28亿元。56家工业企业“小升规”,8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国内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基地落户茂名。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建成投产,高新区西南加氢站竣工,氢能“制-储-运-加-用”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金融机构存贷比超过65%,创历史新高。信宜入选首批国家县域商业行动示范县。继电白、信宜之后,高州、化州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动力更加强劲。获省科技奖数量位居全省第四。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8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三)注重上项目、扩投资,发展基础实现新提升。抢抓机遇、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新开工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7个。交通建设再掀高潮。广湛铁路(茂名段)全线隧道顺利贯通。茂名东站至博贺港区铁路开通运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建成通车。茂名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动工建设。粤西最大综合性铁路货运枢纽茂名东货场投入运营。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先行段、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完成97宗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125宗城区强降雨水毁工程修复。能源、信息设施扩面升级。博贺电厂3、4号机组开工建设,完成500千伏芷寮至回隆线路工程(茂名段)等10项重点电力项目。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茂名至云安项目、博贺新港至茂名油品管道项目开工建设。新增5G基站1883座,县域主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四)注重抓改革、促开放,经济社会迸发新活力。出台实施两批208项稳经济措施,开展101家重点企业服务活动和六大“益企行动”。全年退税减税缓税降费超59亿元,完成中小微企业转贷金额超24亿元。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户大关。数字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二次统筹。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全省试点加快推进,全市1455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1923项实现“市内通办”。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突破。深化“证照分离”改革,525项涉企审批项目提速增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完成,组建市发展集团。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案例被列为省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开放合作能级持续提升。与广州市国资委共建茂名人才集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茂名市中医院。茂名广港码头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获得海关总署批准,吉达港区申请扩大开放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年度审理计划。获批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茂名联动发展区。

  (五)注重提品质、强功能,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高质高效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位居全省沿海城市前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综合成绩位列全省地级提名城市第三。入选省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区交通更畅达。困扰群众出行10多年的“断头路”高凉南路正式打通,东粤路北段全线贯通,大园四五路、官山七路、双山八路建成通车。电白区9条“半截路”全面打通。城市环境更宜居。启动油城三路、红旗路片区微改造。动工建设9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升级改造20家农贸市场。创建绿色社区106个;建成“好心绿道”二期20.36公里。共青河新城、高铁新城加快建设。城市业态更丰富。茂名东汇城入选省级特色商圈,高凉非遗美食体验地“籺村”、爱琴海购物公园开门迎客,高凉美食节、月饼文化节、夜间消费节接连举办,城市更具“烟火气”、生活越来越精彩。

  (六)注重兴农业、美农村,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实施“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行动,启动“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列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城市第二。粮食安全保障有力。“米袋子”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总分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新增高标准农田14万亩、垦造水田3841亩。新建的32.79万吨粮食仓储设施全部投用。建成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41个,总面积超3万亩。乡村产业加快发展。新增6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6+19”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成功举办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创新荔枝定制模式,荔枝在减产5.3%情况下实现销售额增长13.3%;建成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原浆加工基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施美丽圩镇建设行动,93个镇街基本完成“三线”治理。全市自然村实现“干净整洁村”村村过关。建成9条美丽乡村风貌带,惠及沿线21个镇街107个村居76万多名群众。加快5条样板墟和6个示范群建设,独具县域特色的精品镇墟成型成势,茂名城乡越来越美丽。

  (七)注重治污染、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城区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全省第二。全市1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新建城镇污水管网660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77公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生态治理再创佳绩。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9.8万亩;全市单位GDP能耗、全社会能源消费量预计同比均下降8%。化州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茂名油页岩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入选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信宜锦江画廊碧道入选省十大“最生态碧道”,“滨海绿城”名片越擦越亮。

  (八)注重补短板、办实事,民生福祉交出新答卷。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82%以上。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大幅提升。异地门诊费用联网结算实现县域全覆盖。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384套,基本建成744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教育履职评价连续两年位居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城市首位。新建成公办学校11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35万个。信宜上榜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分级诊疗“茂名样本”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高州被评为国家健康促进县,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储备库。文体事业繁荣兴盛。茂名舞蹈作品入围全国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总决赛。举办第三届“冼夫人文化周”;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立高凉菜系研究院联盟。市新影剧院建成投用,成为文化新地标。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九)注重防风险、护稳定,平安茂名展现新气象。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和省“65条”硬措施,打好城镇燃气安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6.53%。严厉打击毒品、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48%。“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此外,国防动员、双拥、工青妇、残疾人、统计、信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海防、气象、地震、档案、方志等工作稳步推进。

  (十)注重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审计监督,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完成两部条例。自觉接受各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71件、政协提案234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项项扎实成绩。我们只争朝夕、加压奋进,坚持以项目突破引领发展突围,东华能源烷烃利用项目建设创造了制造业转型的“茂名速度”,茂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整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推进。我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绝不把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历史”的担当,稳妥解决了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和小东江、水东湾水环境治理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着力破解殡葬改革、违法建房整治等“硬骨头”问题。我们高效统筹、精准施策,妥善应对“火情、风情、水情、疫情”等多重考验,科学处置茂名石化“6.8”重大涉险事故,成功防御20年一遇的南海土台风“暹芭”以及小东江50年一遇的洪水汛情,打好打赢多轮疫情防控“硬仗”。实践证明,奋楫拼搏才能勇立潮头,沧海横流方显为民本色,同舟共济必定战无不胜!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绩得来殊为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各驻茂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茂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发展面临超预期困难因素影响;传统产业处于转型升级攻坚阶段,新产业新业态尚未完全成型;城镇化率偏低,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实力整体偏弱;民生领域欠账多,生态环境治理任务重;政府服务效能需要提高,营商环境有待改善。我们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茂名夯基蓄势、转型突破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了全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大局大势,抓住全省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发挥茂名优势潜能,一步一个脚印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振市场信心,坚持实业为本,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县域振兴,改善发展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茂名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进出口总额增长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具体工作中,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兴实业、扩投资、抓城建、稳“三农”、促消费、提外贸、增财政、强国企、优环境、惠民生等十项经济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一)聚焦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承制造业起家的良好基因,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挺起茂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抓大产业大集群。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性产业,做强做优石油化工、农业、建筑业三大千亿传统产业,抓紧抓好港口物流、食品加工、南药健康、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电子、装备制造、矿产加工等先进制造业,持续引进主导产业中下游配套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大企业大项目。推动东华能源烷烃利用项目一期建成投产、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和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欣旺达汽车电子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力争沙特外资公司轻油一步法等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开展华南钛谷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力恒铝型材、乐天汽车仪表系统、茂名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抓紧抓实35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支持一批增资扩产项目和在库技改项目。做好上市后备企业管理服务,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挂牌。

  抓大平台大载体。建强四大平台。滨海新区锚定港湾新城定位,集聚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持续壮大临港产业,加快申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高新区锚定科创新城定位,依托茂名石化“隔墙效应”,大力发展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下游产业。水东湾新城锚定临港商务区定位,推动水东港绿色转型,抓紧东华能源总部建设。临空经济区锚定空港新城定位,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加强与北京大兴临空经济区、中信集团等务实合作。提升工业园区。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计划和产值倍增计划,开展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深化与佛山对口帮扶协作,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全面加快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建设,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规划建设。

  抓大招商大服务。坚持驻点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政企联合招商,大力招引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总部企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整合各类产业基金和扶持资金,灵活采用“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各地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招、带头招,对招引到的项目密切跟进、强化服务,推动落地。

  (二)聚焦科教兴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创新高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农村分散教学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市第三幼儿园、市福地小学,加快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建设。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做优课后服务。深化“新强师工程”,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培优,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力争各区(县级市)均建成一所专门学校,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

  提升科技水平。聚焦产学研用融合,加快推进霍尼韦尔UOP广东茂名协同创新中心、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支持绿色化工研究院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华粤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深化质量强市建设,推动茂名制造、茂名智造、茂名创造迭次发展。

  引育专业人才。发挥茂名人才集团作用,围绕茂名优势产业,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采取切实措施激励和支持“两本四专”高校毕业生扎根茂名、落户发展。落实“人才政策20条”,健全人才服务跟踪机制,完善为企业引留高端人才的办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在茂名安心生活、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三)聚焦扩大内需,加快推动经济稳健增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确保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行稳致远。

  更大力度促进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抓好310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额达到450亿元以上,力争同比增长12%。抓好基建投资。加快广湛高铁建设,开工建设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工程。加快茂名港航道、码头等项目建设。推进阳信高速茂名段建设;完成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茂湛段;力争开工建设化州至广西北流高速公路先行工程;启动茂名至吴川高速公路、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郁南至阳西高速公路茂名段前期工作。加快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做深做透债券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落实“民间投资21条”,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做好用地、用林、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大力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产业低效用地消化处置,高效配置新增工业用地,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深化金融暖企行动,持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更实举措提振消费。做活商业消费。加快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串联东汇城、东信广场等商圈,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区商业体系。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城市生活更便利。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鼓励连锁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下沉农村,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做实大宗消费。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升汽车消费,进一步活跃二手车市场;积极促进家电家居消费,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做旺餐饮消费。挖掘本土资源,推行“文化+美食+旅游”新模式,打造以“高凉菜系”为特色的餐饮消费。探索月饼“零食化”“点心化”发展,擦亮“中国月饼名城”招牌。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推进湛茂都市圈建设。提速推动茂名港口岸扩大开放,争取上级支持建设油、气、煤、矿、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生产和储运基地;加快广东自贸试验区茂名联动发展区、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完善跨境电商“两平台六体系”。制定吸引外资项目清单,强化重点外资企业跟踪服务。深化与黑龙江伊春市合作。

  (四)聚焦“拥江向海”发展,加快建设精明紧凑城市。围绕“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打造山海并茂、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市发展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高水平做好“两轴-两个圈层”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优先推进袂花江“一江两岸”、北中组团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城区,集中力量抓好高铁新城、共青河新城建设。

  坚持交通先行。聚焦“两轴”,加快推进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及沿线风貌整治提升,谋划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二期。聚焦“两个圈层”,以高铁新城为枢纽,逐步完善第一圈层内“一环八纵十横”、第一第二圈层间“一环八射”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高铁新城连接高州城区、化州城区各2条市政道路,启动海丝大道、潘州大道二期、东环大道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聚焦畅达城区,加快推进复兴大道东延线、甲子大道、东粤路、文才路、站前大道南段建设,打通大园三路、人民南五六路等“断头路”,启动高凉北路、官山六路、大园六路建设,完善城区骨干路网。

  坚持精细管理。以绣花功夫念好“拆、补、修、改、管、护”六字诀,提质改造河西片区红旗路、油城一至三路等老城区重点区域。抓好书房岭森林社区、羊角镇爱群村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一路一策”“一点一景”扮靓城市空间。修编“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0个。实施一批海绵涉水项目,力争35%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施创文“十大攻坚工程”,全力以赴争取在一个创建周期内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五)聚焦县镇村联动,加快推进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用好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推动县镇村短板转化为潜力板,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新建4万亩、改造提升8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在376万亩以上、产量153万吨以上。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继续抓好粤桂东西部协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巩固传统千亿产业。统筹推进农林牧渔业发展,保障粮、肉、鱼、菜、果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用好“6+19”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谋划建设食品加工集聚区,打造品牌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推进化橘红申报“药食同源”,推动优质农产品申报“气候好产品”认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全力招引领军企业。激活“微动力源”。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唱好文旅戏、打好生态牌,积极发展自驾露营、旅游民宿、亲子研学等新业态。引导发展特色种养、美食、手工业,培育一批乡村车间、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做好“土特产”文章。

  统筹县域镇村建设。加快县城扩容提质。规划实施一批城镇化补短板项目,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抓好七迳镇、官桥镇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推进“样板墟2.0”建设,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按照“24字要求”,强化农房管控,分类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统筹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厕所革命、村道建设,力争68%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深化四级文明创建,确保市级以上文明镇占比60%以上,建设一批村史馆、农耕文化馆。抓好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高州曹江镇、化州杨梅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抓好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建设。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全力申报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六)聚焦关键性改革,加快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深化财税管理改革。树牢“大财政大国资”理念,重点抓好“田、地、矿、砂”收入,抓紧抓好“产、营、税、费”收入。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探索组建专业“大刀队”,加强重大项目投资审核和全流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认真准备、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坚持政企分开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管理为根本,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定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目标,推动国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主体。坚持向标杆学习、与高手合作,加大与央企、省属国企合资合作力度。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企、民企合作共赢机制。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稳企惠企政策,切实做到“重商、亲商、护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补齐“放管服”改革等短板,让企业投资更省心、办事更便捷。深化企业服务官制度,当好“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店小二”。完善政府投资市属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模式,推动政企在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的轨道上良性互动,构建更有温度的亲清政商关系。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突出标准化。深化政务服务事项二次统筹,实行同一事项在全市无差别受理。突出规范化。加强四级政务服务场所建设,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当场办、即时办。突出便利化。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扩大“免证办”范围;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

  (七)聚焦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以绿为底色、以美为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美生态成为茂名人民幸福生活的“标配”。

  开展绿美茂名行动。实施绿美茂名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开展林分改造3.74万亩、森林抚育5.59万亩,新造林抚育沿海基干林带586亩。大力培育彰显“好心茂名”特色的植树文化,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文明新风尚。系统推进“七水共治”,创建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快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小东江、水东湾水环境综合整治。新增城镇污水管网不少于600公里。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抓好农村黑臭水体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加快茂南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环保项目建设,支持信宜创建省“无废城市”。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双控”政策,严控“两高”项目新增产能规模。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进石化、建筑等支柱产业清洁生产。倡导简约生活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八)聚焦软实力建设,加快提升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脉,让向上向善、刚劲朴实的文化融入生活、形成精神风貌,擦亮“好心之城”名片,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用好红色资源,抓好“四史”教育。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让文明之花开遍高凉大地。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办好“唱响茂名”百姓大舞台等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构建高凉菜理论体系,加强玉雕、木刻画等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式、体验式油页岩博物馆,抓好露天矿工业遗址申遗,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火下去”。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筹办第十七届省运动会、第十届省残运会,启动会徽、会歌征集设计工作。动工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市体校新校区,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新建和改造一批县区级体育场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构建四级健身设施网络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让市民群众畅享运动快乐。

  促进文旅提档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城市游、乡村游、海边游、山里游“四游联动”,打响“山海并茂、好心闻名”旅游品牌。讲好“老油城”故事,提升小东江、好心湖等城市地标,拓展1959文创街等休闲空间,做强城市休闲游。依托乡村振兴样板墟、示范带,开发乡食、乡宿、乡购、乡娱项目,做精乡村体验游。加快滨海旅游公路风貌提升和环水东湾碧道建设,推动疍家墟、月牙湾等景点串珠成链,做活滨海观光游。加强浮山岭、大田顶、马安竹海等资源保护开发,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做优山地康养游。积极培育摄影游,推出一批摄游线路,打造婚纱旅拍圣地,创建“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九)聚焦为民谋福祉,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省“民生十大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各项就业政策,加大对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高质量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重点工程。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建设高水平的健康茂名。加快推进4个医疗补短板项目和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项目,启动建设市医养康复基地。建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服务能力。传承弘扬潘茂名中医药文化,打造南药产业品牌,推进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互联网+医保”便民服务管理;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守好用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实施租赁补贴扩面提标。加大“一老一小”民生保障力度,新建一批养老、托育服务中心。

  (十)聚焦高效能治理,加快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茂名。

  抓好公共安全。深化危化品“产、储、运、销”全环节安全监管,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森防、自建房、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新体系,零容忍强化禁毒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经济领域重大风险。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深化“一村(居)一警一巡防队”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八项重点工作。强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着力预防和化解信访问题。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同时,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统计调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海防、地震、方志、档案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讲政治、讲团结、讲品格”,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政治坚定的责任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建设勤政为民的亲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市场主体,深入项目现场,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

  建设勇毅担当的有为政府。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意识,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于挑重担、善于解难题,用行动说话、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说话。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急于求成,不贪大求全,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事。

  建设高效规范的法治政府。坚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鲜明树立“实干、苦干、巧干”的抓落实导向,大力弘扬“严实、深细、快准”的工作作风,积极践行“短、实、新”的文风会风,让“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习惯、形成规矩、形成风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等各类监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履行管党治党“一岗双责”,抓紧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自我革命新气象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茂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名词解释

  1.“四方责任”:指“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

  2.“四道防线”:指来茂返茂人员报备和“落地检”、重点场所和高风险人员“常态检”、疾控中心流调协查、公安部门大数据排查四道防线。

  3.“五项能力”: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运输、集中隔离、医疗救治能力。

  4.“三人小组”:指由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医护人员所组成的疫情防控小组。

  5.六大“益企行动”:指政策益企、科技益企、服务益企、金融暖企、减负益企、护航益企等六大行动。

  6.“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及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五棵树”指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一条鱼”指罗非鱼,“一桌菜”指预制菜。

  8.“6+19”现代农业发展平台:“6”指6个国家级农业平台;“19”指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9.“三线”治理:按照“安全、规整、美观”的要求,整治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

  10.“五育并举”: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11.“两平台六体系”:“两平台”指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六体系”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体系。

  12.“两轴—两个圈层”:“两轴”指以茂名大道为主线的南北中央发展轴、以滨海旅游公路为主线的东西滨海发展轴。“两个圈层”指以高铁新城为枢纽,东至海丝大道、南至南海岛、西至大学城片区、北至露天矿,北中南三个组团融合发展的第一圈层;以高铁新城为枢纽,周边30公里范围内高州、化州、电白、滨海新区一体化发展的第二圈层。

  13.“一环八纵十横”、“一环八射”:“一环”指“海丝大道—包茂高速分界连接线—复兴大道—西城大道—市民大道—西部快线—海洋大道—滨海公路”快速交通环状路网。“八纵”指环市西路—西部快线、红旗路—茂水路、中德大道—工业大道南、茂名大道、东环大道、潘州大道、包茂大道、电白迎宾大道。“十横”指复兴大道、油城路—茂东快线及其东延线、茂化快线—站北路、茂南大道及其东延线、南环大道、解放大道、中山大道、市民大道、G228国道改线、G228国道。“八射”指规划建设辐射高州的省道S280(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潘州大道北延线和红旗北路北延线三条通道,规划建设辐射化州的茂化快线快速化改造、复兴大道西延线和市民大道西延线三条通道,规划建设辐射滨海新区的博贺大道西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两条通道。

  14.创文“十大攻坚工程”: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攻坚工程、“三线”整治攻坚工程、交通秩序整治攻坚工程、环境卫生整治攻坚工程、文明宣传教育攻坚工程、文明村镇创建攻坚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标创建攻坚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攻坚工程、“六周边”(即市场、社区、交通站场、校园、医院、商业综合体周边)环境整治攻坚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攻坚工程。

  15.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即遵循一套流程:“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体系;抓住四大要素: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做好五项工作:做强基层党建、做优生态环境、做细群众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做实保障措施。

  16.“24字要求”:指“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

  17.“田、地、矿、砂、产、营、税、费”收入:“田”指实施垦造水田、补充耕地及拆旧复垦形成的土地指标出让收入,“地”指土地出让收入,“矿”指矿产、海砂等资源出让收入,“砂”指河砂出让收入,“产”指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收入,“营”指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税”指税收、陈税欠税清缴等收入,“费”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

  18.“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招投标“评定分离”: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评审规则和定标规则,由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根据评审规则向招标人提出书面报告并推荐合格的定标候选人,招标人根据定标规则从合格的定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候选人。

  20.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人人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21.“七水共治”:永宁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高效水管护。

  22.“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3.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包括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行动、高速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行动、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行动和网络文明促进行动。

  24.基层社会治理八项重点工作:打击电诈、禁毒、殡改、未成年人保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违法建设管控、常态化扫黑除恶。

  25.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王雄飞)

2023-03-22 17:24 来源:茂名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