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三大特色,开展差异化探索和特色制度创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前沿。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闯新路,为广西谋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
面向东盟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走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五象云谷云数据中心,机架上的一台台服务器提示灯闪烁,正为多个领域的企业和部门提供海量存储服务。
公司总经理董维军说,按以往的经验,一个数据中心从开工到建成一般需要5年时间,而五象云谷项目在南宁片区享受到税收、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一期只用3年就建成,已实现与国内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深入对接,为60多家企业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还将面向东盟提供数据中心服务。
高新技术是南宁片区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半导体封测企业,落户不到一年,项目一期已实现月产1万片芯片的产能。
作为南宁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优势,加快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为核心的集聚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示范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通道助力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钦州港片区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中唯一临海的片区。在钦州港自动化码头,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在岸边装卸,堆场内各色集装箱有序摆放,巨型桥吊在自动化技术控制下精准卸载货物,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信息部系统运维副主管王宁说,投产运营一年来,通过持续优化系统设备及生产组织,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稳步提升,船时效率提升152.6%以上,泊位效率提升218.8%,船舶保班率达100%。
30万吨级油码头实现满载靠泊常态化运营、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启用、钦州港区海铁联运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随着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显效,钦州港片区向海经济加速崛起,围绕绿色化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落地发展,推动形成5条千亿级向海产业链。
“下一步,钦州港片区将加快口岸功能提升,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合作交流,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将钦州港片区建设成为陆海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莫福文说。
沿边开放推动跨境产业链越织越牢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内的凭祥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其他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口岸之一。凭祥市充分利用越南原产地证、土地、劳动力优势和中方技术、资本优势,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打造跨境产业链,推进跨境产能合作。
位于凭祥产业园内的广西竣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越南百香果的落地加工进口商,拥有果脯、果蔬汁/原浆、速冻/冷冻果蔬3条生产线。公司借助凭祥市“海关直通车”“一企一策”等政策便利,以进口原材料弥补国内果蔬季节差,建立稳定的国内外原材料采购渠道,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东南亚果蔬产品线。
2019年9月,凭祥市政府平台公司与凭祥市三诺集团共同出资建设“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在广西和越南边境分别布局中方园和越南园,总投资额超100亿元,于2020年先后投入使用,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加入产业链建设。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岚介绍,今年上半年,广西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3.55亿美元,占广西全区总额的62.6%,外贸进出口额1298.2亿元,占广西全区总额的38.3%,从推动口岸能级提升到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从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广西将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记者武思宇 黄浩铭)
新华社南宁9月13日电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