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据中心建设系列报道下篇
数据中心怎么建更科学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数据中心建设与布局往往与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相结合。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制度创新和规则完善,做好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催生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此外,政府还应做好战略规划和制度设计,畅通社会资本和企业的参与途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用,与交通、通信网络等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将对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今年以来,各地已经陆续开工了一批数据中心项目。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如何科学布局,并与本地特色资源相结合,使数据中心更好地发挥作用?
与本地优势资源紧密结合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数据中心建设与布局,往往与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相结合。
“结合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在布局数据中心时,也要充分考虑东西部地区实际,与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使数据中心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建议,东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应加强与人口、高新技术产业、资金、企业总部等优势资源融合,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IT服务质量的更高需求,并依据不同的需求,兼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建设,从而对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更充足、有效的支撑。与之相对的是,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好土地、气候环境、电力等优势,促进资源向核心城市集中、向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集中,避免“撒胡椒面”,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记者了解到,目前万国数据已经在全国核心经济枢纽部署数据中心,未来还将逐渐扩展至省会城市,并最终覆盖全国更多城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建议,数据中心建设要结合市场需求,与其他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要在顶层设计时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方向,使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等区域优势能够借助数据中心得到更有效释放。同时,合理确定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及总体定位,统筹处理数据中心与本地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新基建”之间的关系,促进融合发展。
也有专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如5G、云网融合、SD—WAN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将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解决远距离数据传输时延大、资源无法灵活配置、企业上云或迁移困难等问题,这将更有利于数据中心与各地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相互促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产值占GDP三成,增速是GDP的两倍多,从业人员约2亿。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新引擎。数字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可直接拓宽数字经济广度,挖掘数字经济深度,延展数字经济长度,并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
专家表示,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质量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还存在不少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导致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数据中心产业具有一定专业性和高门槛,需要政府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建议,为保障数据中心建设进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政府要引导科学布局,明确布局原则;组织完善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为企业建设、运营数据中心提供依据。同时,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提升数据中心整体服务水平。
黄伟认为,为建设更符合新基建要求的数据中心,政府及企业应分别扮演好“引领者”和“实践者”角色,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政府层面要承担起规范行业、引导方向及制定扶持政策的责任,从政策上为数据中心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同时,发挥好在资金投入、金融手段等方面的作用,吸引市场更大规模资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活力的支撑。
“企业层面则应充分发挥在专业、创新和市场应变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数据中心的多样化需求,在资金、技术和产品设计及运营方面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黄伟说。
盘和林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制度创新和规则完善,加快数据中心研发与产业化脚步,统筹布局、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数据中心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更多企业、行业开放数据、利用数据,催生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确保可持续发展。
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数据中心是重资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而且对技术创新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强调,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黄伟告诉记者,数据中心属重资产运营行业,回收周期很长,对单体数据中心而言,真正做到盈亏平衡大概需要8年至10年时间,同时还要兼顾数据中心的建设效率和成本,以及针对客户的定价能力,因此企业要具备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持续稳定收入等,形成可靠的资金保障能力。
何宝宏建议,当前,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一是要探索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融资模式;二是研究并明确数据中心经济效益测算方式,可将数据中心所承载本地产业的经济效益,间接换算成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强数据中心标准研究,为企业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提供依据。
事实上,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中小民营企业参与数字新基建的一大障碍。黄伟表示,数据中心合理布局,预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趋势,并预留未来技术升级空间,这些都是企业的硬指标,直接影响未来使用效率、运营成本、资源和资金高效运转等。
何宝宏建议,“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比,其聚焦领域既是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又是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因此,要更加夯实“新基建”技术基础,保障其底层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供给。
也有专家指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来自政策方面的障碍,包括牌照资源、土地许可、能耗指标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制约了市场龙头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带头作用。
黄伟建议,政府要制定更科学的能耗审批和监控等政策,扶持专业、优秀的企业;激励创新技术在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全周期建设灵活性,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鼓励市场化竞争,提高数据中心产业效率和质量;利用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促进产业链共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盘和林表示,政府应做好战略规划和制度设计,畅通社会资本和企业的参与途径。其中,政府资金应该发挥主要引导作用,同时通过金融创新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新基建。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政府规划建设新基建项目,必须尊重数字经济规律,打破陈规,转换思路,大胆创新。一般而言,传统基建的发起者、投资主体、运营主体以各级政府和国企为主。新基建则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不同主体在市场机制下,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