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蚌埠市怀远县经开区的安徽吉驰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床声轰鸣,一条条轮胎经过密炼、裁断、成型等操作后,走下生产线,在报关后通过中欧班列,打包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
“今年汽车产业发展势头不错,全球轮胎市场的配套和换胎需求逐步回暖,我们的轮胎供不应求。”该公司负责人李子奥说,“目前,订单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
据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既是我国轮胎生产原料的供应地,也是成品轮胎的主要出口市场。为支持轮胎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蚌埠海关利用“关企面对面”“问题清零”等长效服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关企座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渠道了解企业出口遇到的难点、堵点,建立台账定期跟踪问效。同时,采取“线上关企微信群+线下关员送服务”方式全方位进行政策宣讲,充分挖掘各类自由贸易协定的享惠潜力,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帮扶和应对。此外,全面推行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平台,积极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智能审核”“提前申报”等便利措施,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蚌埠市出口橡胶轮胎1.2亿元,增长46.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0.6亿元,增长24.7%。
在新能源汽车中,“三电”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电池、电驱动和电控。3月底,滁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一批货值3182.7万元的车载锂离子电池经海关查验,顺利出口。据悉,该公司生产的车载电池主要出口到西班牙,是滁州市唯一一家车载电池出口商。“今年前2个月,公司车载电池出口1.2亿元。”滁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交付部海外业务员罗丁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