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探索地方对非合作新模式

2024-09-13 08:17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湖南:探索地方对非合作新模式

2024年09月13日 08:17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俞慧友

  近日,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专程到湖南参观访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他此行的重要一站。此次访华,拉乔利纳提出了三方面请求。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加强对华农业技术合作,在马达加斯加160万公顷可用耕地上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保障马达加斯加粮食自给,恢复粮食出口国地位。

  不久前,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一行先后到湘潭、长沙等地参观访问。他对湖南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等印象深刻,并表示,津巴布韦愿进一步深化与湖南的交流合作,欢迎更多湖南企业到津巴布韦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

  因为“一粒种子”,湖南与很多非洲国家结缘。超越“一粒种子”,湘非打开中非产业链合作广阔空间。打造对非产业链合作承载区,正是湖南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内容。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十大伙伴行动”,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位列其中。助力中非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湖南力量备受期待。

  杂交水稻印上马达加斯加纸币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也是研究中心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正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对非合作专家队伍,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为帮助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提高维护粮食安全的能力,研究中心与埃及、马达加斯加、几内亚等国建立密切合作关系。2019年,研究中心与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以及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设立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为非洲国家搭建适合本国的杂交水稻研发平台。“根据我们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的经验,要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普及率,就要实现杂交水稻品种、人才和技术的本土化,并探索出高效推广体系。”唐文帮说。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建立了杂交水稻种子培育、种植、稻米加工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今,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推广面积超过7.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7.5吨,超出当地品种产量3倍以上。在中国科研团队和种业企业帮助下,马达加斯加成为非洲首个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的国家。为铭记中国专家的突出贡献,马达加斯加在其面额最大的纸币上,印上了杂交水稻图案。“我们有信心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唐文帮说。

  受益的不止马达加斯加。近年来,湖南充分发挥农业优势,不断与非洲各国深化农业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目前,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记者了解到,研究中心还将与非洲水稻中心(AfricaRice)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更多非洲国家引进和种植杂交水稻,这将为非洲国家建立自主的杂交水稻研发体系提供新平台、新契机。

  “湖南制造”助力点亮“非洲明珠”

  来自湖南的种子洒向非洲,“湘字号”产品也走进非洲。

  位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水量充沛、四季如春,被称为“非洲明珠”。利用尼罗河的水利资源,乌干达开展了农村电气化计划,希望以此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然而,由于乌干达电网基础设施不足、发电输送范围小、资源利用率低,当地面临“有电难通”的困境。

  输变电装备产业正是湖南重点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产业集群先后攻克了1000千伏并联电抗器、海上风电专用塔筒变压器、百万伏级特高压交直流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等多项关键技术。

  作为湖南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变公司”)为乌干达送去装备与技术。2017年,衡变公司承接了乌干达农村电气化项目。今年7月,随着乌干达南部最新一批次电网线路移交当地运营商,衡变公司搭建起连通乌干达全国的农村电网设施,完成493条线路交付,其中455条线路交由乌干达运营商运营。目前,衡变公司为乌干达境内91个区、360个次级县建设的农村电网全部具备通电条件,500余条中低压配网线路与用户连接,将大电网的电送入千家万户。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当地工程师本,是这一项目建设的受益者。几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施工员成长为技术熟练的电力工程师。本说:“工作中,衡变公司设置了专业课程培训,由中国的电力工程师教我们基础电力知识、线路检查和电网调试。他们还教工人们做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只要我们愿意学,他们都倾囊相授。”项目负责人、衡变公司副总经理刘春云介绍:“像本这样懂电力知识、会施工、能运维的本土电力工程师,我们帮助培养了逾300名。”

  湘非合作获共赢,跨越万里尚为邻。近年来,华菱钢铁、中联重科、中车株机、三一重工、远大住工、泰富重装等一大批湖南企业成功进入非洲市场,用“湖南制造”助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也带去湖南的新技术与优势产能,帮助非洲提升工业化水平。同时,通过成立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马拉维、利比里亚、马里等非洲国家也在湖南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

  未来,湖南将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新经验、新做法,辐射带动全国各地深化对非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中非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共兴,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