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全链条补上垃圾分类短板

2025-01-23 09:06 来源:中国江苏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江苏全链条补上垃圾分类短板

2025年01月23日 09:06   来源:中国江苏网   

  每天早上,苏州高新区富康新村小区清洁屋前,总能看到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身影。“过去小区的垃圾桶摆放混乱,各类垃圾乱投一气,有时垃圾都溢出来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建了清洁屋后,大家将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投入绿色桶,其他垃圾投灰色桶,有序又干净。”居民王先生感叹,小区环境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垃圾分类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城市人居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富康新村居民的习惯变化,是江苏不断开展垃圾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缩影。从立法层面的积极推进,到分类设施的全链条补短板,再到全民参与的氛围营造,江苏多措并举推动垃圾分类克难前行。

  制度护航,全链条补短板

  近日,南京鼓楼区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的垃圾分类示范点亮相,设置有垃圾称重区、台账录入区、宣传培训区、周转托运区、垃圾桶清洁消毒区、备桶区等,整个区域整洁干净,置身其中闻不到垃圾异味。每天13:00—15:00和21:00—23:00两个时段,50家餐饮行业商户会将分类收集的餐厨垃圾送来称重。“环境提升了,商户的分类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南京新城吾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卞禧开心地说。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些年,从“垃圾围城”到“垃圾全量无害化处理”,从“一袋扔”到“分类投”,“绿色蜕变”在我省多地上演。

  2016年底,我省启动“263”专项行动,拉开了全省域推行垃圾分类的序幕。为抓好这件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全省上下协同,综合施策,广泛宣传动员。

  推进垃圾分类需要制度护航。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设立了垃圾分类管理专章,使垃圾分类成为法定义务。新修订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将于2025年3月1日施行,进一步对分类投放明确了管理责任,规定收集、运输单位应当按时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并要求保障各类垃圾各有去处。目前,13个设区市中已有10个市出台了垃圾分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

  从垃圾投放、收集、压缩、转运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江苏全链条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全省共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亭房5万余处,开展垃圾分类小区达2.5万余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95%。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医疗机构、旅游景点和星级宾馆等场所也普遍开展了垃圾分类。全省目前已基本构建能力适度超前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绿色新风尚正在辐射更广范围、影响越来越多人。

  压实责任,多方合力破难题

  居民小区是推行垃圾分类的主阵地,从“不愿分”“不会分”到“主动分”,每个小区与垃圾分类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考验着基层治理智慧和能力。

  “本来一分钟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却要耗费数分钟。”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小卫街社区居民曾经对垃圾分类产生不解。小卫街社区书记张晔介绍,为让居民转变观念愿意分类,社区整合辖区内单位资源,为7个小区的居民提供多项惠民服务。比如,与慈善超市合作,为垃圾分类优秀住户发放2至5元超市抵扣券,调动居民分类积极性。

  “垃圾房”落地难,是各地遇到的普遍难题。苏州市城管局宣传教育处处长王生坤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苏州优选50个点位布局基础条件好、群众支持参与度高、物业管理水平优的居民小区试点“内投外运”新模式。在这些小区,垃圾投放清洁屋贯穿小区围墙,成为连通小区内外的生活垃圾“通道”,居民在小区内侧分类投放垃圾,收运车辆在小区外侧有序分类清运,垃圾清运不进小区即可完成,避免了清运过程中的抛洒滴漏和噪声异味扰民问题。据第三方测评,首批实行“内投外运”的小区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

  无锡推行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移交物业管理,压紧压实物业责任,将物业企业落实分类投放管理责任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每个分类投放房(含移动收集车)以不低于3000元/月的标准对物业企业进行考核奖补。建立垃圾“日产日清”制度,垃圾分类投放点周边环境整洁……物业履责“清单”明晰。截至目前,该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已全部移交物业管理。

  开展垃圾分类,需要多方联动。据了解,江苏将持续推动各地统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等力量,加强组织发动和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将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分类精准度。

  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

  开展垃圾分类,需要改变居民的长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记者了解到,各地在推行垃圾分类之初,普遍由政府出资配备督导员,但时间长了财政压力较大,一些地方将督导员裁撤后,混投乱扔现象也随之反弹,出现“回潮”现象。在前端投放环节,居民群众“讲起来支持的多、分起来落实的少”,不愿分、不会分的问题较突出;在中端收运环节,各地运力不平衡现象较突出,“前分后混”现象挫伤了群众分类积极性。

  垃圾分类主要由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构成,一环扣一环,没有前端的分类投放,就没有分类运输,也就无法分类处置。一些地方尚未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不健全,街道责任未充分履行,社区自治作用未有效发挥,物业分类投放管理责任未落到实处,积极引导、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未得到长期保持。

  以问题为导向,去年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395个小区、700多个垃圾收集点进行了暗访,收集居民意见160多条。该厅正在梳理分析暗访问题,对共性问题将研究针对性解决措施,将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第三方暗访和省级垃圾分类评估,通过问题发现、反馈整改的闭环方式,提高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今年,我省将开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制定垃圾房建设指南,推动垃圾分类小区‘宜房则房’建设,到2025年底,全省居民小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我省将推动更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广泛动员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鼓励发动社区退休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主动参与所居住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亭边桶边指导。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相信随着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分类质量、居民参与度的不断提升,绿色新风尚一定会蔚然成风。

  记者 白 雪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