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永前 桑彤 龚雯
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上海“新春第一会”召开。会上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8年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
“聚焦提升企业感受”何以登上文件标题?如何将企业“可感可及”落到实处?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进一步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准确把握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实践要求,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
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蛇年新春开工首日,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内的孵化器和企业展现出火热的创业氛围。作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风水宝地”,园区汇聚了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AI校友中心、UNITechmyth(有你创)等多家孵化器,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
位于松江区的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变压器制造部迅速掀起了复工复产的热潮。生产线上,工人们热情高涨,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大家都对新一年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变压器制造部迎来了良好的开局,一季度订单同比2024年增长了20%,为全年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令人振奋的是,根据目前的市场趋势和客户反馈,国内外订单预计全年增长57%。
企业复工复产热火朝天,“店小二”精准服务“送温暖”。以企业感受为导向,是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再升级的密码。
作为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安排,此次发布的“8.0版”行动方案聚焦提升企业的获得感,着力在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5个方面,推出58条任务举措。
相比“6.0版”行动方案的208项举措和“7.0版”行动方案的150项举措,“8.0版”行动方案文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直奔主题。
“8.0版”行动方案更加突出突破性、易读性、可感性,尤其在“老大难”问题攻坚突破方面,聚焦融资、政策服务、监管检查、公平竞争、诉求处理、牟利性职业举报、网络舆论环境、涉企案件办理、拖欠企业账款等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推出一批具体化、突破性任务事项。
“‘新春第一会’就召开营商环境大会,上海把企业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听了更有信心。”上海寰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逸表示,尤其是对于企业关心的市场公平竞争问题,如何更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问题,以及解决应收账款拖欠的问题,此次会议有了明确的部署。此外,会议提出大力推广“免申即享”政策,具有很大的突破性,相信未来企业发展干劲也会越来越足。
外资企业安波福对营商环境政策连续性格外看重。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国际企业在各地的经营投资面临不同地方政府的法规,上海对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激励,审批手续简化,以及对企业的监管都具有连续性。
攻坚突破“老大难”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要以企业和群众的真实感受为导向,直击痛点,解决问题。
比如,长宁区就矛盾集中的健身行业预付费领域探索公证提存监管,搭建了全国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风险,通过跨部门联合监管进一步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模式有助于商家增信,避免受同行业不良机构‘卷款跑路’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吸引对预付费仍持观望态度的潜在消费者。”业界人士称。
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大会划出重点,提出新要求、新举措。
把优化政策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进一步提高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政策措施的出台要体现连续性、完整性,建立全市统一的发布平台和查询门户,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政策梳理、整合和归并,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便利企业高效查询政策、了解政策,精准匹配政策、使用政策。
政策措施的制定要直奔主题、通俗易懂,多听取企业意见,多问企业是否看懂、好不好用。抓紧形成一批清晰度高的政策文件范例,带动各区各部门践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大力推广“免申即享”,抓紧清理、加紧优化政策流程,通过数据共享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在提高检查质效上持续用力。要明晰检查规范,检查事项要“双透明”,检查规范要“双认可”,检查方式要“双随机”,提高执法检查的严肃性、规范性。要用好“检查码”,不断提高操作便利性,拓展应用场景和功能,同步建设全市统一的涉企检查事项库。要加强涉企检查统筹管理,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理顺管理体制。
据了解,2024年12月30日上海公布了《关于规范本市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进入检查对象生产、经营、管理等场所开展现场检查时应当亮码,检查对象可以通过“检查码”核验检查信息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评价。
此外,大会还提出,聚焦企业关切,突出抓好人才服务、专业服务、完善政府监管方式和涉企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衔接;突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和制度型开放、产业生态培育、招商引资等。
首提“夯实营商基层基础”
松江区今年首次把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促进、企业服务会议放在一起开。“区域营商环境好,不仅能对招商引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有时候还能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松江区委书记王华杰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最好的口碑,也是招商引资最大的底气。
园区、街镇,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此次“8.0版”行动方案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对园区、街镇等基层单位营商建设投入更大力量。
为实现区域特色营商环境创建,上海提出支持各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企业需求,创建“一区一品”“一街一品”“一镇一品”;支持各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集成政府服务、专业服务、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定制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特色产业营商环境“一业一方案”;支持园区联手专业服务机构建设高质量孵化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联合“链主”企业共同打造产业生态。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仲启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建设“8.0版”特别强调“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这说明上海不仅关心顶层设计,也关心“最后一米”;不仅关注规上企业,也关注量大面广的“草根经济”。
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勇看来,街道是离企业最近的地方,不过街道缺少对企业政策支持的事权。事权在相关职能部门,上级部门难以下沉到单个企业。“如今有了机制保障,我们更有信心当好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桥梁。”
为进一步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弥合政策设计初衷和企业感受之间存在的温差,南京东路街道在上海率先设立“小微企业融资咨询窗口”,提供线上、线下服务,23家企业已获贷,授信额度1.1亿元,并设立首个“零距离”中小企业法律服务点,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和涉企公证服务绿色通道。
对于商务楼宇,相关部门也可以送服务“上楼”。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有50幢楼宇,怎样依托楼宇服务企业,把服务送到离企业和人才最近的地方?在浦东新区妇联、人才工作局的支持下,浦东新区首个新兴领域亿元楼宇妇联组织、首个亿元楼宇营商环境工作室、首个亿元楼宇人才服务阵地,在亿元楼宇浦东嘉里城组团落地。
好的营商环境,是检查的“无事不扰”,是政策的“免申即享”,是创新涌动的园区,是充满烟火气的街区,是国际友好的社区,是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是社会各界的合力协同。“我们要与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实实在在、可感可及的举措,来传递温度、提升感受、提振信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副处长孔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