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村里物流的变化,江西德兴市张村乡梅溪村的支教老师郭丽仙深有体会。梅溪村地处偏远,村里几乎只有留守老人和小孩,购物非常不便,而网购的快递也只能送到乡镇一级。每次趁着周末回市区家里的郭丽仙,几乎就成了村民们的“采购员”“快递员”,小汽车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孩子们的学习资料、乡亲们的生活用品……
作为德兴市政协委员的她,长期关注乡村小件快运物流难题。2023年,她再次提交建议,呼吁“优化小件快运物流,打通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在德兴市交通运输局的推动下,“客货邮”由此纳入当年德兴微改革项目,成为解决乡村快递物流的“破题之策”。
德兴市依托已覆盖全部行政村的镇村公交网络,发展“客运物流”模式。汽车站设立农村小件快运中心,并与各快递公司开展快件代运合作,快递公司的小件物流统一归拢到此,通过智能化分拣后,“搭乘”镇村公交运送到设立在各村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自从村里就能收快递,妈妈经常给我寄礼物呢。”梅溪村蒋瀚文小朋友一脸幸福地说。“客货邮”不仅方便了村民,还提升了村镇公交公司的效益,更能降低邮政快递企业物流成本,解决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
这是德兴市聚焦百姓身边“民生小事”,以微改革化解痛点堵点的一个生动实践。
群众的“愿望清单”就是政府的改革清单。自2022年以来,德兴市聚焦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实事,大力探索并推出一系列制度性、机制性的“微改”“微创”之举,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让微改革惠及大民生,为群众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深入开展调研,问需问计于民,德兴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微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印发“微改革”项目实施清单,并将“微改革、微创新”活动纳入市深改委的全局工作范畴,通过不断整合与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着力构建起从民意收集、交办、办理、督查到反馈的完整链条式工作机制,确保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倾听、有人负责且办理到位。
1月6日,德兴市花桥镇花桥小学里,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玉平正在教孩子们制作养生药囊。课桌上摆放着决明子、艾叶等各类中药材,胡玉平一边讲解中药材知识,一边示范制作方法……
2024年以来,为助力解决孩子“放学早、没人管”难题,拓宽学生课后服务渠道,德兴市积极探索由离退休老干部、非遗传承人、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的志愿者入校辅导制度。“这项微改革实施后,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大家都点赞呢。”花桥小学教师王云说。
从小处发力,德兴市在不断践行“精治理,细服务”中,微改革也成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把钥匙。
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城市治理不够精细的问题,德兴市城管局创新实施“城管蓝+路长制”,按照“一条道路、一个路长、一抓到底”原则,建立了以班子成员为片区长,“党员+科室负责人”为路长,市政、路灯、管网、园林、环卫一线工作人员为支撑的三级工作构架,对全市主次干道实现全覆盖,统筹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园林绿化、垃圾分类等工作。
“微警署”“德馨家事”“妇女微家”……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手,德兴通过一项项微改革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自治、法治、德治共同发力。
一个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实则是改革红利直接而生动的体现。截至2024年底,德兴市累计实施微改革项目44个,涉及城乡建设、交通出行、养老托育、食品安全和社会治理等,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微改革一方面能够精准聚焦群众最为关注的领域,通过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让百姓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幸福。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群众参与感,汇集群众改革智慧,推动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实落细。”德兴市市长陈武军说。 (本报记者孙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