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在秦皇岛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市长 丁 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效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发展势能集聚,创新活力迸发,较好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增长,稳中向好态势更加巩固。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一揽子增量政策,抓投资、上项目、促消费贯穿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工业经济同步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1-11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0亿元、增长30.7%,利润总额位居全省第三,资产利润率全省第一。推动“两重”“两新”政策落地,争取转移支付、增发国债和地方债等项资金323亿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90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37.42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面落实以旧换新政策,3次发放地方消费券,下达汽车、家电等项补贴4.49亿元,拉动消费增加5.3个百分点,有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二)积极有为抓对接、强融入,协同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着力把重大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央企入秦行动,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9家。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1.3亿元。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培疗机构转型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步伐加快,吸引京津老年人来秦康养突破6万人。用足用好国家“7+6”支持政策,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乘势而进,投资20亿元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园首开区,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审批进入最后论证程序,全球首个生物合成胆红素成功投产。重点康养产业在建项目80项,完成投资138.2亿元。持续做热文化、做活赛事、做火旅游,新增2家4A级景区,阿那亚入选《时代周刊》2024年全球100个最佳旅行目的地,秦皇岛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均增长10%以上。
(三)持之以恒抓科研、重转化,创新驱动能力更加突显。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596家企业研发费用预缴申报享受加计扣除19.5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省首位。433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139.26亿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35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2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1.5%。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中信戴卡摩洛哥生产基地入选“灯塔工厂”,礼鼎科技集成电路载板达到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宏启胜20微米超窄线宽线距柔性电路板成为业界首创,哈电重装“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跻身三代核电技术领域世界前列,天业通联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吨位1100吨运架一体式架桥机正式下线,山船重工11.5万吨高附加值中大型油轮成功交付,9个产品入选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越来越多“秦皇岛产品”成为“秦皇岛品牌”。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扩开放,市场主体活力更加充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完成51项省定改革任务。首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应用,招投标“双盲”评审率100%,12345热线接通率、回复率和满意率99%以上,数字化城管案件办结率达到95%。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合规经营事前指导制度,“一端通办”等做法入选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全市日均净增市场主体33户。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位居第32位,全省首位。综合保税区保税业务进出口值全省第一。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家,实际使用外资突破6000万美元。爱迪特、科力装备两家企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扎实推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开通“韩国仁川—秦皇岛港—霍尔果斯(境)—中亚”海铁联运班列,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55.57%。“干支联运”模式进口水果检验检疫监管改革方案通过海关总署评审,秦皇岛港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干散货港口企业。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开工,全市新能源装机并网达到269万千瓦。海洋经济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五)因地制宜抓产业、促振兴,三农工作成果更加丰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粮食产量超过78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在我市举办。山海关大樱桃、卢龙甘薯、青龙板栗等5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优质绒山羊育种项目申报成功,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100%。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家企业获批“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新发展家庭农场369家,15家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上榜数量全省第一。青龙满族自治县获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全市未出现返贫致贫人口。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201公里,改造农村户厕1.87万座,北戴河获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图景。
(六)精准施策抓环境、提品质,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完善。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让人民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规划成果荣获省一等奖。推进城市更新,建成棚改安置房9344套,改造老旧小区85个,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39个。北戴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5万人次。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河北段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国家特许经营模式新政后全省第一单,秦唐高速秦皇岛段竣工具备通车条件,秦沈高速北戴河新区至京秦高速段初设获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加力打通城市断头路,南岭东路竣工通车,长江道西延伸、民族路南延伸全线贯通。秦皇岛火车站交通疏解工程投用,群众出行更便捷。持续改善生态环境,5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创A,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3天,13条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100%,累计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381亩,北戴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评全国典型案例,秦皇岛北部湾区和港湾区两个湾区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城市更加宜居、充满魅力。
(七)用心用情抓民生、兜底线,群众幸福底色更加鲜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民生,高标准完成20项民生实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影像检验结果互认。全市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完成18个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2所高中获评省级特色高中,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秦皇岛博物馆接待量达到69万人次。全国帆船锦标赛、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国际外交人员帆船赛、秦皇岛马拉松、中式台球大师赛等重大赛事燃爆全年。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地方债务风险有效化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居全省前列。加强法治秦皇岛、平安秦皇岛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巡视巡察整改,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再创历史最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海事海防、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疆援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秦皇岛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克难。我们清醒看到,受当前外部环境和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规模还不够大,京津冀和沿海地区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弱项。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干字当头,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