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在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赵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无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突破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变求变,奋力攻坚克难,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狠抓落实,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决勇挑大梁,充分展现支撑发展全局硬担当。有力应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延续用好系统性举措,充分放大特质性优势,着力稳固关键性领域,特别是抢抓国家和省政策机遇,因时因势研究推出一批有效增量政策,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全省最多,“两新”撬动投资和消费近1100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2万亿元左右、增长5.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增速苏南领先,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硕放机场客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无锡发展贡献度持续攀升。
这一年,我们强化统筹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重点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3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省第二,全球灯塔工厂增至4家,营收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增至7个,未来产业规模迈上千亿元台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2个、达到5个,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显示度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产业新赛道加速起势。
这一年,我们顺应民生期待,用心用情绘就群众幸福好日子。坚持把为全市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最大任务,把群众“身边小事”当作“心头大事”,高度重视并常态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成效显著,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区域性助餐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就业率、青年人才留锡率、普通高中录取率、拥堵路段畅行率持续改善,太湖无锡水域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9条主要通江支流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Ⅱ类,央视春晚分会场落地无锡,群众的笑容正成为这座精彩城市的最美风景。
耕耘收获硕果,奋斗再谱华章。一年来,无锡“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保持全省领先,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优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优秀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名单,荣膺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第一名;获批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数字化转型等工作获国家部委表扬推广,市财政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等获评全国先进。全市上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奋发有为、创新开拓的氛围更加火热。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注重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入围省重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再创新高、投资完成率全省领先,市重大产业项目开工141个、竣工105个,新备案超10亿元项目84个;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20%,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工程项目76个,完成民间投资超2300亿元。注重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精心组织“太湖购物节”四季活动,新增市级以上首店超200家,制度化延时开放市属文化场馆,开行“太湖揽胜”水上游轮,入境过夜游客增长超70%;持续升级房地产市场提振系列政策,“保交楼”实现清零、“保交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房票安置全面推开,高品质住宅广受欢迎,率先试点商品住宅共有产权,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势头。注重夯实有回报的服务,常态化闭环办理企业诉求意见超1万条,上线锡企服务平台3.0版,创新推出“惠企留言板”“市长走进直播间”,新登记经营主体12.6万户,培育“四上”企业超2900家,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5家,新增上市企业8家、全省第二。注重壮大有耐心的资本,组建总规模12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4只政府性专项基金,新增注册基金525亿元,QFLP基金数量和规模全省领先;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成长期、无利润、轻资产科技企业,“锡科贷”、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提档扩容,制造业贷款占比全省领先。
二是接续用力澎湃产业科创动能。聚力夯实“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强化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高水平举办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和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品牌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升至41.6%、52.8%。物联网“一感两网”持续提升,制定支持政策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全面启动,入选工信部物联网赋能行业典型案例全省最多。集成电路“核心三业”比例更趋优化,设计业全国排名上升一位,建成华虹无锡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晶圆制造项目,封测业承担更多战略任务,设备业营收增长超30%,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中集成电路领域占1/3。做强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加强龙头企业跟踪服务,11个特色园区建设扎实推进,2个I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全省第二。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绿电、绿证交易量分别增长190%、60%,出具国际认可的碳足迹核查报告超300份,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建成下水。扎实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七大行动,实施更新改造重点项目600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实现全覆盖,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70亿元,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全省第二。加力培育“5+X”未来产业,低空经济产值实现翻番,商业航天布局加速拓展,人形机器人集聚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成立。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全省第二,支持太湖实验室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省绿色氢基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18家、全省第二,获评省首台(套)重大装备12个,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超530亿元。市产业创新研究院聚合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布局建设市级概念验证中心11家、中试服务平台6家、创新联合体60家,建成投用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成为首批省级中心。太湖湾科创带八大科技新城完成投资306亿元,入选省标杆孵化器6家。新增国家级人才254人、全省第二,引进大学生10.2万人,入选省“双创”团队数量全省最多。